温氏刚开始养猪,自己没有技术怎么办?
据了解,温氏最开始的猪场是在华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帮助下进行猪场设计和技术培训的,温氏第一个猪场的设计出自黄佑谊老师之手。1997年,温氏开始发展“公司+农户”养猪模式,刚开始农户饲养种猪和肉猪,公司提供饲料、技术、销售等服务。这种“公司+农户”模式在养鸡上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养猪方面却效果不理想,不但成活率比较低,成本高,而且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后来温氏总结,“公司+农户”养猪模式,农户不能全程养殖,农户只负责养肉猪的环节,再后来公司自己去建种猪场。温志芬表示:“通过这样的转变,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好处,每一批肉猪养殖的时间比较短,农户也不需要连续作战。而且发现多点养殖相比单点养殖的优势,我们以此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养殖模式成熟后,温氏不断调整养猪目标。温志芬透露:“一开始规划仅仅作为养鸡的配套副产业。提出年出栏肉猪30万头规模的目标时,公司上下并没有多少人支持,认为30万头很难实现。后来经过两年时间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再后来养猪目标不断调整,从30万到60万再到100万再调到1000万,在提出这些目标的时候,大家都感觉难度非常大,但是通过不断努力还是实现了这些目标。”
温志芬还表示,现在温氏肉猪产量占全国1.6%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今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做到10%的比例。
为什么温氏集团养猪这十几年发展都比较顺利呢?
温志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和因素:
1、采用“公司+农户”养猪模式。现在时髦的叫法是“公司+家庭农场”,行业里叫做全产业链模式,券商和资本市场叫做“轻资产”模式。肉猪养殖的单位占地面积比较大,肉猪产业的投资是种猪产业的2倍以上,如果全都由公司来运作的话,资产负债率会比较高,资产运作的效率会比较低。温志芬认为,“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非常适合养猪产业,其实跟养鸡产业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只看在推广时候的决心如何,并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还是能够成功的。
2、技术不断进步。传统上讲的技术主要是育种和营养技术。温志芬表示,温氏股份在四五年前感受到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就全力发展环保解决方案技术,现在制约养猪业发展主要是土地和环保问题。土地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环保问题。温氏所有新建的猪场,包括农户的猪场以及旧猪场改造,都要求符合政府的环保要求。
3、养猪产业全国布局。温志芬指出:“现在找地方养猪是很难的,如果仅限于南方,是不足以支持温氏养猪事业的发展。近年,温氏着重在东北、西北布局发展,内陆区域有陕西、山西、云贵川等地。五年前温氏在东北建立基地,设计规模是1000万头肉猪,那里粮食丰富便宜,土地资源非常广阔。温氏的全国布局,找到了增长的方向。”
(资料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