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具有发热症候群的猪病及其病因分析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e网
  发热是指动物体在致热原刺激作用下,体温调节机能发生改变引起产热与散热平衡失调、产热大于散热,从而出现的以体温升高为主,并伴有寒战、多汗、皮温不均、心率加快、呼吸增数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改变等发热综合症候群的全身性防御性反应。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直肠温度,健康猪的体温范围是3839 5。通常体温凌晨较低,午后较高,同一个体其体温的昼夜波动在05 1之间。影响体温变动的非病理性因素除了随昼夜节律变化外,还与品种、性别、年龄、海拔、精神状态及外界环境有关。肥育猪、妊娠后期母猪、幼龄仔猪的体温上限可达 40;而营养不良、老龄猪体温稍低。兴奋、运动、使役、采食、咀嚼等可使体温升高010 3。因而临床上应在病猪安静休息一段时间后检测体温。

    
当直肠温度超过正常值上限,或昼夜波动超过 1时,可判定为发热。但仅靠体温升高来判定发热是不够的。例如,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或广泛的皮肤疾病可使机体散热困难而引起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则不是发热,而称体温过高。发热的同时或前后,机体常表现寒战、皮温升高、皮温不均、肢体末端发凉、多汗、心率加快、呼吸增数或急促、沉郁、消化障碍、食欲不振、少尿等,我们把发热时或发热前后相继表现的这一系列症状叫做发热症候群。在评价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时,除参考直肠温度测定值外,必须结合发热症候群的有关症状,尤其是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体温与症候群协调上升,常提示病情加剧;体温与症候群逐渐下降,则反映病情好转与恢复;而体温与症候群变化相异或交叉,常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如前所述,临床上常将发热分为微热(体温升高 1)、中热(体温升高 2)、高热(体温升高 3)和最高热(体温升高 3以上)。一般说来,发热程度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程度及范围。微热常见于局部炎症或轻微的疾病及某些寄生虫病,如口炎、胃卡他、猪蛔虫等;中热可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的一般炎症及某些亚急性、慢性传染病,如胃肠炎、支气管炎、亚急性或慢性痢疾等;高热可见于急性传染病和广泛的炎症,如猪瘟、肺疫、流感、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急性弥散性胸膜炎、腹膜炎等,最高热则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丹毒、炭疽、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等。

    
临床上常常每日对动物定时检测体温两次,并逐日将体温记录连接起来,构成体温曲线,称为热型。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各自特殊的热型,疾病的热型对认识疾病的本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不降,且昼夜温差在 1以内谓之稽留热。常见于猪瘟、丹毒、流感、大叶性肺炎、猪急性痢疾等。

    
弛张热:昼夜体温变化超过 1但不降至正常体温的状态。常见于小叶性肺炎、胸膜炎、败血症、灶性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以发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为特征,发热持续数天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几天后又重新升高,如此交替出现的现象称间歇热。发热持续期或间歇期的长短不等,可一至数天,常随致热物质进入血液并作用于神经中枢的时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发热时表现恶寒、战栗、多汗等症状,进入间歇期则症状消失。常见于血孢子虫病、支气管炎及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不定型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体温变动无规律,体温曲线呈不规则变化,属于不定型热。常见于许多非典型经过的疾病,如慢性猪瘟、慢性副伤寒、…慢性猪肺疫。

    
不过,发热以及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机体对致热物质的反应性,并受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解热药、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仅在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

    
发热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致热原性发热是一种由内外源性致热原引起的发热。致热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的各种物质,包括感染性致热原和非感染性致热原。感染性致热原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及原虫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这些外源性致热原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非感染性致热原包括恶性肿瘤细胞、无菌性炎症如手术、外伤、肺或其他组织梗死所产生和释放的某些蛋白质,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进入体内的异体蛋白和类固醇物质,如睾丸酮和雌二酮等。非致热原性发热是指无致热原参与的发热,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体温调节中枢机能障碍而导致的发热,这类发热体表无汗;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物质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时也出现发热;持续的严重脱水,也可引起散热减少而出现发热。

    1
.感染性因素

    
这类因素感染猪只除引起猪体温升高外,常常还有肠道机能紊乱和皮肤红斑。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弓形体病、猪肺疫、猪炭疽、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

    (1)
病毒性因素

    
猪瘟:该病在目前规模化猪场经常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高热稽留,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有纤维素性黏液、恶臭,有黏液或带血;皮肤有不规则红斑,按压不褪色;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厌食、呕吐,震颤、运动失调,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积尿。心内外膜点状出血,肺点状出血,回盲瓣处有扣状溃疡,淋巴结肿胀,切面大理石状,脾脏不肿大,边缘出血性梗死,胆囊和膀胱黏膜有出血斑点。多数是由于免疫接种不合理造成。

    
猪乙型脑炎:中热持续不退,通过带毒媒介昆虫传播,有明显的季节性,89月为发病高峰;大多发生于初产母猪,常常突然发病。粪干,附有灰白色黏液;尿黄,后肢麻痹,关节肿疼;母猪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胎儿大小相差很大;公猪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以后萎缩、变硬。流产胎儿脑水肿,脏器有出血点。

    
猪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热,有支气管炎症状,寒战,皮温不均,畏寒怕冷;流泪,鼻流清涕,精神沉郁;呼吸增数,肺泡呼吸音增强。肌肉关节疼痛。冬季前后暴发流行,传播迅速,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猪伪狂犬病:怀孕猪感染常发生流产或死胎;34月龄以上猪感染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高热,呼吸困难,流涕,咳嗽,有上呼吸道炎症和肺炎症状,有时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几天内可恢复,一般呈良性经过。2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常表现为神经败血型,高热,呕吐,腹泻,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发病猪常常出现麻痹,大多以死亡转归。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2)
细菌性因素

    
猪丹毒:主要侵害架子猪,常呈地方性流行,体温高达 42 43,皮肤上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凸起的紫红色疹块,指压后褪色,病程急短。急性型表现寒颤、减食或有呕吐,肺充血、水肿,肾肿大、出血,关节肿大、发炎,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慢性病例心内膜有菜花样赘生物,或出现多发性、慢性关节炎症状。

    
猪肺疫:发病急剧,食欲废绝,黏膜发绀,口鼻流出泡沫液体,有脓性眼屎,先便秘后腹泻。最急性病例表现为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湿热而坚硬,极度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呈犬坐姿势,皮肤有小点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出血、水肿、气肿,表面和切面有红灰色的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状。

    
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多发生于仔猪或架子猪,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病急,传播快,经过短,体温42 43,腹下、四肢下端、耳尖等末梢部位紫红色、有出血点,具有神经症状和跛行表现。剖检血凝不全,脑、脑膜和脊髓膜均有出血点或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红黑色,腹腔及心包腔积液。

    
急性败血性副伤寒:多发生于仔猪或架子猪,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与降低抵抗力的诱因有关。体温升高到41 42,耳根、前胸、腹下有紫斑;先便秘后下痢,呈灰黄色,粪便恶臭,有时粪中带血。呼吸困难,迅速衰竭死亡,慢性病例见下痢消瘦。剖检可见大肠有典型的溃疡或弥漫性坏死,肠壁增厚,肝、淋巴结有干酪样坏死。

    
猪炭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10月多见,67月为高峰期;散发或地方流行;多数无明显症状,慢性经过。少数猪炭疽局部咽峡炎症状明显,颈部疼痛不能活动。偶然也可见败血型炭疽,表现突然发病、精神委顿、呼吸困难、皮肤瘀血,很快死亡。如疑为炭疽,严禁剖检,应深埋处理。

    
钩端螺旋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节多发;地方流行性;幼龄猪多发。微热、厌食、便秘、血尿或呈茶色,有浆液性鼻漏,头颈部乃至全身浮肿,可视黏膜黄染,妊娠后期母猪流产和死胎。皮肤常有坏死灶,皮肤黏膜黄染,肝肿大呈黄褐色,肾表面有灰白色小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肺脏有出血斑,心肌切面横纹消失。

    (3)
寄生虫性因素

    
猪弓形体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中热,结膜发绀,耳下、下腹部、下肢等处皮肤上有紫色斑,鼻漏,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初便秘,后期下痢恶臭;湿咳,有神经症状,后期衰竭、死亡,母猪流产。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外翻多汁,胸、腹腔积液,肺萎缩不全、水肿,肾皮质小点出血。

    
猪蛔虫病:2月龄猪易感乳猪感染后常引起蛔虫性肺炎, 5天后开始咳嗽、体温升高、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呕吐、消瘦、贫血。剖检肠道可见多量蛔虫。

    
猪肺丝虫病:仔猪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后,常诱发急性支气管肺炎,咳嗽剧烈,呼吸急迫,行走摇摆,体温上升,日见消瘦。剖检可见肺内有大量的丝虫。

    2
.非感染性因素

    
此类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多为散发性,大多缺乏传染性。发病率不高。

    (1)
伴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性疾病

    
纤维蛋白性肺炎:稽留高热或最高热,呼吸增数并呈混合式呼吸困难,?咳嗽,有红黄色或铁锈色鼻涕;肺有扩大的浊音区。

    
肺坏疽:中热或高热,弛张型,呼出气初为甜臭味、后变为恶臭味,鼻液污秽、内含弹力纤维;呼吸急速、困难,并呈腹式呼吸;多数病例有较大面积的半浊音区或浊音区。

    
真菌性肺炎:微热或中热,具有支气管肺炎症状,鼻流污秽、绿色黏液,镜检可见霉菌菌丝和孢子,肺有较大浊音区。

    
肺脓肿:中热、弛张热,咳嗽、消瘦,肺有明显的局限性浊音区,浊音区内肺泡音消失;当脓肿与支气管相通时,则有空嗡性呼吸音,并可见脓性鼻液。

    
肺水肿:中热或高热,突发呼吸困难,结膜充血或发绀,脉搏增数,湿性弱咳;鼻流黄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液体;肺有捻发音。

    
胸膜炎:中热、弛张型,咳嗽,胸壁触诊敏感,呼吸浅表频数,并呈腹式呼吸;胸部听诊有水平浊音区,听诊初期有胸膜摩擦音、后为拍水音;胸腔积聚多量渗出液。

    
急性支气管炎:微热或中热,频繁咳嗽,流鼻涕,触诊喉及气管敏感;肺泡呼吸音增强,并有咯音。

    
细支气管炎:中热,呈弛张型或间歇型,肺有岛屿状半浊音及浊音区,肺泡音减弱,可听见咯音;咳嗽,呼吸浅快、困难,有鼻液。

    (2)
其他因素

    
这类能够引起发热的疾病包括母猪的子宫炎、母猪产仔热、严重脱水性疾病和多种应激性因素以及由于外源物质注射、外伤等。因此,在诊断时应先了解病猪一段时间内暴露于外界因素的情况。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分析 及其 具有 体温 发热 呼吸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