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重成本是以猪群的生产性能,如产活数、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生长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为基础的。产仔越多,成活率越高,生长越快,增重越多、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越多,上市体重越大,分摊的增重成本就越少。
场与场之间,获得效益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一是以相似的增重成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猪;二是以较低的增重成本生产同等数量的商品猪;三是以较少的增重成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猪,以第三种获得的效益最多。
养猪场的效益风险来源可分为:一是饲养场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由市场和肉的品质决定,如商品猪的市场需求、生猪价格或相关的牛羊禽的价格,饲料供给价格,以及人们的收入状况、地域差异等等;二是饲养场可控的内部因素,由场内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决定,包括品种改良和年度更新、饲养新技术的应用和增重成本管理;商品猪或胴体的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猪本身的品质是决定猪价的主要因素。
增重成本是老生常谈的的话题,是指生猪生产或生长过程中因增重所消耗的总成本,包括饲料增重成本和其他增重成本(包括工资、兽药、水电、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和贷款利息等),常以月或年为考核单位。每月全场效益=(生猪月平均销售价-全场增重成本)×全场月总增重±全场猪群的存栏量的变化值(期末-期初)。
猪群每月的存栏量(数量、重量)变化值,对猪场的盈亏是有影响的。通常,猪场对猪群有一固定的价格,如生产母猪1500~2500元/头;哺乳仔猪150~200元/头,体重5kg;保育猪250~300元/头,体重12~15kg;育肥猪7.00~8.00元/kg。每月月末在固定的一天,分别对母猪群(统计头数)、产房(统计哺乳仔猪头数)、保育舍(统计保育猪头数)、育肥舍(统计育肥猪头数和估重)进行盘点计数计价汇总,然后与上月相比(期末-期初),得出的一个数值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正数说明猪群头数/重量增加了,增加的是帐面效益;负数说明猪群减小了,或产仔减少,或销售增加,或猪群存在疾病因素,死亡率上升了。
提高生产水平(提高每头母猪的年出栏商品猪数)、降低增重成本(降低饲料增重成本,减少非生产性支出),是每一个养猪场在一定的商品猪市场行情下,获取最大效益和立于行业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一、饲料增重成本
饲料增重成本=全场饲料平均单价×全场饲料报酬(料肉比),饲料增重成本占全场增重成本的80%~70%。因此不难看出,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降低全场的料肉比和饲喂质优价廉的全价饲料,对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的。
降低全场料肉比,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选择优良种猪,提高种群繁殖力,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以降低料肉比;二是选择或生产适合猪只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能发挥猪遗传潜能的全价饲料;三是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保健工作;四是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和饲养密度等。因此,种猪的选择,饲料的选择、配合、饲喂,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是关键,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借用计算机配制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
要强调的是育肥期的饲料增重成本占总饲料增重成本的80%,占全场增重成本的70%,所以育肥期的饲料报酬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二、其他增重成本
其他增重成本又细分为工资、水电费、兽药费、修理费、易耗品、运杂费、种猪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贷款利息、管理费用,以及正被重视的预防疾病的费用,控制和改善环境的费用等。
其他增重成本的占全场增重成本的20%~30%,应压缩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降低增重成本的主要事项
向母猪要效益
衡量母猪的经济指标是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数或年上市商品猪数,因此,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数和分娩率,尽可能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天数,缩短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配种的天数,涉及到母猪的胎次、体况、阶段饲喂(尽可能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早期断奶的意义是减少母猪的哺乳成本和增加年产胎次,如下表1。
表1 23日龄断奶与28日龄断奶的比较
23日龄断奶 |
28日龄断奶 |
|
耗料(kg) |
23×5.5=126.5 |
23×5.5+5×4.5=149.0 |
多耗料(kg) |
|
22.5 |
多支出(元) |
|
22.5×1.90=42.75 |
分摊到每头商品猪成本(元) |
|
42.75÷9.0=4.75 |
年产胎次 |
365÷(114+23+7)=2.53×89%=2.25 |
365÷(114+28+7)=2.45×89%=2.18 |
年少产(头/胎) |
|
(2.25-2.18)×10.0=0.7 |
500头规模场 |
|
一年少产0.7×500=350头 |
从目前母猪可达到的成绩(母猪的群体分娩率、产活数和假定的全群死亡率)来分析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场商品猪数和母猪所分摊的饲料成本,如表2。
假设每头母猪年耗1050kg饲料,单价为1.76元/kg,则每头消耗1848.00元;公母比例(AI)1:80;个体母猪年产胎数的潜力,以23日龄断奶为例,365÷14+23+7=2.53胎;断奶前死亡率为6.0%,保育育肥期死亡率为4.0%,全程死亡率为10%。
表2
群体分娩率(%) |
群体年产胎次 |
产活数 |
每头母猪年供 |
商品猪分摊母猪饲料成本 |
80% |
2.53×80%=2.02 |
9.0 |
16.36 |
112.50 |
|
|
9.5 |
17.27 |
107.00 |
|
|
10.0 |
18.18 |
102.00 |
|
|
10.5 |
19.09 |
99.00 |
85% |
2.53×85%=2.15 |
9.0 |
17.42 |
106.00 |
|
|
9.5 |
18.38 |
100.50 |
|
|
10.0 |
19.35 |
95.50 |
|
|
10.5 |
22.58 |
82.00 |
87% |
2.53×87%=2.20 |
9.0 |
17.82 |
104.00 |
|
|
9.5 |
18.81 |
98.50 |
|
|
10.0 |
19.80 |
93.50 |
|
|
10.5 |
20.79 |
89.00 |
91% |
2.53×91%=2.30 |
9.0 |
18.63 |
99.50 |
|
|
9.5 |
19.67 |
94.00 |
|
|
10.0 |
20.7 |
89.50 |
|
|
10.5 |
21.74 |
85.00 |
|
|
11.0 |
22.77 |
81.50 |
|
|
11.5 |
23.80 |
78.00 |
在美国,每头母猪的年上市商品猪在25头以上,而国内这几年始终停留在18~19头。不难看出,提高每头母猪的年上市头数(从16头提高到22头,115.50-84.00=31.50元/头,未包括商品猪自身的效益),是取得效益的主要途经。
向生长猪要效益
衡量商品猪的经济指标的核心是饲料转化率即料肉比或生长速度。虽然商品猪的价格对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若育肥猪生长慢,推迟出栏,饲料转化率低,所造成的效益差是巨大的。所以对饲养场来讲,增加利润空间,就是饲养优良品种,提高日增重、降低饲料报酬,而指望商品猪价格的上涨而获取最大的利润不是长久之途径。
假如商品猪从25kg生长至100kg上市,以日增重880g/d、饲料报酬2.60:1为基准,按育肥期后期饲料单价1.70元/kg计算,分析多耗饲料和生长减缓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
表3 多耗料和生长减缓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报酬 |
期内耗料(kg) |
相对多耗料(kg) |
相对多支出(元) |
日增重(g/d) |
饲养 |
相对多耗料(kg) |
相对多支出(元) |
2.60:1 |
75×2.60=195 |
0 |
0 |
880 |
85 |
0 |
0 |
2.65:1 |
198.75 |
3.75 |
6.40 |
|
|
|
|
2.70:1 |
202.75 |
7.50 |
12.75 |
|
|
|
|
2.75:1 |
206.25 |
11.25 |
19.13 |
|
|
|
|
2.80:1 |
210.00 |
15.00 |
25.50 |
820 |
92 |
7×3.2=22.4 |
38.00 |
2.85:1 |
213.75 |
18.75 |
31.88 |
|
|
|
|
2.90:1 |
217.50 |
22.50 |
38.25 |
|
|
|
|
2.95:1 |
221.25 |
26.25 |
44.63 |
|
|
|
|
3.00:1 |
225.00 |
30.00 |
51.63 |
750 |
100 |
15×3.2=48.0 |
81.60 |
综合上述2点:将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从18头提高到22头,将育肥猪的料肉比从2.80:1降到2.60:1,仅饲料这项,就可节约(103-84)+25.50+38.00=82.50元/头;而随着每头母猪上市商品猪的增加,其他增重成本也随之下降。
通过集中采购,优化饲料配方,又可以降低饲料单价,最终达到最低的饲料成本。
相应地通过制度规范,激励考核,降低单价增重成本的人员工资、水电、兽药和管理费用等支出。
猪场的效益来源的其他关注事项
生物安全措施的控制到位程度
如人员/车辆/物品的控制和引入的后备种猪的隔离适应制度,保健计划等;应认识到疾病仍是当前影响养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要知道,疾病造成的损失远比防制措施花去的成本多得多;健康和稳定的猪群是发挥猪的遗传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良品种的选择 选择繁殖性能好、产仔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25~100kg,2.40:1)、上市体重大(105~130kg),群体整齐高的品种,如PIC配套系。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品种,对于一个规模化猪场是相当重要的。
种群控制 合理的胎次结构和合适的体况,是获得良好生产水平(较高的产活数、较低的返情率、较高的分娩率、较少的断奶后再发情配种天数)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确保母猪群良好的生产性能,每年应有25%~35%的主动和被动淘汰率。
营养供给 配制的饲料应与饲养的品种、猪的生理阶段和环境相适应,并且充分考虑饲料加工(粒度)和饲喂技术(敞开饲喂、干/湿料、酶制剂)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环境控制 养猪是否赢利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要认识到饲养温度和密度等会影响到繁殖、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乃至成活率。环境控制(夏季降温系统和冬季保温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如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降温,应作预算。
饲养密度的控制 增加饲养密度,使猪只的生产潜力不仅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而且使饲养员疏于观察,增加死淘率,疾病的风险大增,应引起警觉,养猪效益与饲养密度不成正比。
猪舍结构的设计和设备的投入 养猪设施、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投入不足,给猪只正常周转带来困难。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多点式、单元式生产和全进全出制度,以及便于保温降温通风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良好的操作程序,员工的责任心,激励机制的建立:都是连续的均衡的生产的保证。
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树立 不喂发霉的饲料,规范用药,加强过程管理,确保猪肉产品的安全,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主要矛盾,也是提高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唯一道路。
竞争意识的增加 企业的竞争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竞争/联合是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应树立规模意识、标准化意识和品牌意识。
技术进步的应用
如人工授精技术,早期隔离断奶技术,饲喂自动化。
现代养猪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做到连续的均衡生产,即每周生产和销售同数量的商品猪。在均衡生产下,每月对照饲料增重成本、水电增重成本、兽药增重成本等等,就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分析和讨论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的增重成本,并切实采取具体措施,改善每一环节,就能比同行多获取利润,从而把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