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
猪病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一些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以及多种其它因子共同作用而引起发病,所以一些学者提出了多病因呼吸道病或称多因子呼吸道病的观点,称为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或猪呼吸道混合感染病(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1998年在英国夏明翰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
猪病会议(IPVS)上,正式提出了(PRDC)的概念,由于此病在猪18~20周龄时发展到严重程度,所以又称它为“呼吸道病18周龄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接受了这一综合征的概念。但近几年在我国发生的呼吸综合征发病日龄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前期猪最为严重,这可能与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及Ⅱ型圆环病毒的早期感染及猪保育阶段环境条件不良有关。
呼吸综合征几乎在所有的
猪场都有发生,而且很难清除,它除了造成直接死亡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明显的增重缓慢,耗料增加,上市期延长,并长期携带多种相关病原体。不少
猪场呼吸综合征发病率可达40%~80%,直接死亡率在20%以上,因增重下降或生长停滞的可达70%,甚至被迫将此阶段的猪全部淘汰。猪呼吸综合征已成为我国当前
猪病的重中之重。
一、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病因
(一)传染性病因
病毒性病原 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猪瘟野毒(HCV)、猪巨大细胞病毒(PCMV)、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等。
细菌性病原 主要有猪肺炎霉形体(M.Hyo)、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支气管博德氏杆菌(B.B)、猪衣原体(S.C)、猪链球菌(S.S)、猪萎缩性鼻炎(AR)、猪霍乱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
寄生虫病原 主要有猪蛔虫、猪后圆线虫、弓形虫等。
(二)非传染性病因
在养殖设备落后及思想认识不够的
猪场发病较严重,往往在中、小
猪场及散养户更为严重。
1.各种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可造成呼吸道纤毛的严重损害和血液中有害成分的增加,肺充血、瘀血、炎症等。
2.尘埃包括空气中灰尘及飞扬的饲料粉尘等,携带有多种病原体及物理性刺激。
3.温度、湿度和通风质量,是重要的相关因素,气温的剧烈变化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4.密度过大、转群等应激因素亦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免疫抑制因素
已知有许多可产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体,尤其是一些病毒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野毒等,还有未受到重视的霉菌毒素及营养等因素。
二、猪呼吸道病综合征致病因子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猪呼吸系统由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肺泡三道防线,它们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各自特异的防御机能,但这三道防线又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保护和促进,一旦某一道防线受到破坏则往往波及到其它防线,则致使病情加重。
1.猪肺炎霉形体是一种黏膜病原,是呼吸综合征发生的主导病原体,它可引起猪发
生猪霉形体肺炎,俗称猪喘气病或猪气喘病,此病在我国猪群的感染率极高,它严重损害呼吸道上皮黏膜纤毛系统,破坏天然屏障,为许多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门户,常致多种继发感染,如继发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病等。
2.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体是支气管败血博德氏菌(B.B)Ⅰ相菌及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它们对猪鼻黏膜纤毛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亲嗜性,可产生数种毒素,使鼻甲骨萎缩和消失,造成呼吸系统第一道防线的严重破坏,它还可定居下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发生化脓性支气管和肺炎。现在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猪群中也普遍存在。
3.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等除可协同发病外,还帮助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呼吸道定居,引起黏膜破坏,发生支气管肺炎,并常成为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继发病。此病在我国许多猪群中频频发生;现今不携带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可能只有SPF猪。
4.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导致发生呼吸综合征的关键病原体,它可破坏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造成损伤,并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而且可以使机体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增高,如可同时造成猪Ⅱ型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及呼吸道冠状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而这些病原体又在猪群中广泛存在。
5.猪流感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特异亲嗜性,可在呼吸道的黏膜中迅速大量复制繁殖,而肺脏又是它的主要靶器官,猪流感病毒常是呼吸综合征的原发致病病原,并常可混合感染或继发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繁殖和呼吸综合征、链球菌病等,并可使猪肺炎霉形体急性发生。
6.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野毒感染、衣原体感染等都是最常见造成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因子。猪瘟野毒可导致胸腺萎缩,它与猪伪狂犬病毒除直接致病作用严重危害繁殖母猪、初生
仔猪和育成猪外,对当时及以后的免疫抑制影响均甚为严重。
7.在外观正常猪的扁桃体和呼吸道某些器官中,常潜在有许多病原体,如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博德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在猪群免疫力低下或发生应激时,这些细菌常成为继发性或机会性病原,使病情加重。
8.促使呼吸综合征发生或增剧的非传染因素很多,它所造成发病和严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养殖设施和管理水平,而其中对呼吸综合征的认识问题占重要位置,只着眼于病原体致病的观点是极其片面的。如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尤其在北方冬季的猪产房和保育舍,用煤炉取暖保温,不安装烟囱,将燃煤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及燃煤粉尘,直接排放在猪舍内,其巨大的危害性,不言而喻。猪舍内空气污浊及飘浮有大量尘埃和飞沫颗粒,除对呼吸道有直接物理性刺激和致病作用外,它更可成为病原体的附着介质,并对病原体起到保护作用,但有些
猪场对舍内通风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应特别注意,呼吸综合征的致病因子虽然众多,且相互关系复杂,但在不同地区,不同
猪场、群,不同季节,以及饲养管理条件和免疫、投药的不同,它的致病因子有所区别,且不会同时全部发生致病作用,同时,原发和继发病原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引起发病的病原体必须是两个以上形成混合感染,才病能演变成呼吸综合征的发生。
三、临诊表现
在急性发病时可见有较多的体温升高和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大多数病猪呼吸道症状不严重,只表现轻度气喘,少量咳嗽和低热,耳、吻端及四肢下端、眼睑等处皮肤发绀。有些部位皮肤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块。食欲下降,以至废绝,精神不振或怠倦以至昏睡,失重现象明显。有的病猪尚有一定食欲,甚至除略有生长落后,精神不振外,并无明显症状的猪可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通过剖检可发现有极其严重的肺部病变和细支气管中被泡沫性粘液所充满;严重的剖检病变往往与不明显且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极不相称,这是常导致对呼吸综合征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以为既然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病,临床上怎么不表现体温升高和明显的呼吸异常呢!其实这正是近几年呼吸综合征发病和临床表现的新特点,可以认为是其慢性型及隐性型。
四、剖检变化
很容易看见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器官病变,如肺瘀血、水肿、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肉样变和肝变、肺斑驳样出血、肺局灶性硬结或脓灶、肺纤维化以至形成“橡皮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胸腔积液、绒毛心等病变也较常见。支气管黏膜肿胀及支气管、细支气管中常被泡沫性粘液或脓性物堵塞或充满。在上述一些病变中,很难找出或认定那些是原发病或继发病的病变。
五、诊断
从发病初期至死亡,连续用多头猪做病原诊断,如做病毒或细菌分离鉴定外,也很难确定病原体种类及在致病中所占据的位置,且费时费事,花费巨大。对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病死猪,细菌分离常为阴性,或分离到的多是非致病菌。血清学的抗体监测,往往难于说明抗体水平、抗体种类与临诊发病和死亡之间的关系,用“双份血清监测”,有助于对当前致病病原体位置的认识。抗体监测可为猪群抗体种类、滴度水平提供资料,可了解被感染或人工免疫应答状况,为制定免疫计划和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是
猪场尤其是大型
猪场预防呼吸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内容。
对该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分清主次,充分利用获得的素材,认真进行细致分析,既要考虑传染性因素,又要现场认真细致检查,找出环境条件、营养、管理等非传染性的致病因素,尤其对后者绝不可忽视,在众多的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
六、防制对策
呼吸综合征是多病因混合、互相协同和互相促进致病作用的结果,所以只着眼于病原体感染或单一病原体,而忽视许多危险的非传染因素或复合病因是认识上的失误,必须采取严密的综合防制措施。
(一)免疫预防 可有不同形式,根据本场发病情况及实验室诊断资料参考使用。
1.应用商品疫苗 重点考虑猪瘟、猪肺炎霉形体、猪伪狂犬、猪衣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病及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病的免疫。但对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疫苗剂型、免疫时间以及效果等问题应密切观察,以积累更多的资料。
2.应用自家苗 请求正规疫苗的生产单位,采集典型病死猪有明显病变的器官,制成灭活苗注射,在有些
猪场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3.应用“感染物质” 用本场感染猪的粪便或有病变的组织器官,饲喂配种前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但应注意有散菌、散毒的危险性,需配合隔离消毒、加药等方法加以控制。
4.使用血清 选老龄健康母猪或病愈猪无菌采血,析出血清后,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可供预防和治疗。
5.风土驯化(acclimatization) 对新引进的
种猪隔离观察1~2月确定无疫病后,混入一、二头本场的淘汰
种猪,使其对本场微生物群体适应,产生相应的抗病力。
(二)药物控制 药物防治对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并应遵照以下原则。
1.用药物预防远远胜于治疗,选用敏感药物,要早用药、药量足、疗程够,时机恰当。对于病重猪由于疗效差、费用高等因素,应放弃治疗做无害化处理。
2.繁殖猪群是重点,不要疏漏掉种公猪。应从后备猪阶段做好,怀孕及分娩前后是关键,尽量切断或减少垂直传播。
3.初生
仔猪实行保健计划,可用长效抗菌药物,如用长效抗菌药物在
仔猪出生后第3、7、21天各注射0.5~1.0毫升。
4.
仔猪断奶、转群或有其它应激因素时,易引发,应注意加药物预防,除抗菌药物外,还应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抗应激药。
5.孕猪产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以减少
仔猪蛔虫性肺炎的发生。孕猪进入产房应清洗全身,并做乳房区消毒。
6.对价值较高的病猪,可配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最好用静注投药,并配合胃管投药(包括中药煎剂)。
7.对当前的药物复方联合应用效果明显超过单一药物,但应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时机。如对猪肺炎霉形体用支原净+金霉素;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萎缩性鼻炎、链球菌病等用磺胺二甲嘧啶+北里霉素,或金霉素+泰乐菌素,或替米考星200~400克/吨饲料中连续7~15天。近几年对有关呼吸综合征的某些致病菌敏感的药物还有丁胺卡那、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等可供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
8.优化养殖模式,改善养殖环境和设备 我国养殖环境的恶化给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带来极大困难,中、小
猪场及散
养猪户情况更为严重,且遍及各地,病死猪及其肉类流入市场,粪尿等污物四处横流等一些现状,成为最危险的“疫源”。养殖模式的优化,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养殖设施的改革,可成为控制或减少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关键之一,也是从思想认识以至硬件建设的一次革命。
9.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注意从后备猪及猪分娩前做起,产房要全进全出,带猪消毒,将舍内的通风置于与保温同等重要的位置,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注意饲料营养成份,以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减少断奶、转群等产生的应激。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