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新型附红细胞体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近几年,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的基因序列(16SrRNA)分析表明,该病原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属于支原体属。多数学者认为猪附红细胞体应改名为猪嗜血支原体(Mycolasma haemosuis,Messick等2000;Neimark等,2001)。猪附红细胞体无细胞壁,无鞭毛。对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不敏感,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无效。

流行病学
      1 季节性
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猪的感染主要在6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发病最高峰。
      2 易感年龄
猪都易感,20~60日龄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3 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为7天(3~20天),大部分猪常呈隐性感染。
      4 传染源
患病猪与隐性感染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老鼠可携带附红细胞,并将其传染给猪群。 
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共用同一注射针头,断尾、打耳号、阉割等是人为传播该病的主要因素。

      2接触性传播猪通过舔食断尾、伤口,相互殴斗可直接传播该病,在交配时,只有公猪将被血污染的精液留在阴道内才可能发生传染,子宫被认为不可能传播猪附红细胞体。

     3垂直性传播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产下的仔猪也带虫,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爆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虫媒传播蚊子、疥螨、虱子、刺蝇等能够携带附红细胞体传染给猪,蚊子是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临床发现,同群中越是个体大的猪越先发病,个体小的猪后发病;
治疗效果个体越小的猪越易治愈。
 & nbsp;   在诊断附红细胞体病时应注意与急性猪瘟、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等相区别,还应考虑与其他传染病混感的问题。 
症状表现

     1、 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最初表现为贫血,可视粘膜苍白,后期出现黄疸症状,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有些病猪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最严重,或是耳部、腹下、腹股沟、四肢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退色,数天内死亡。

     2、2~8月龄猪有明显的溶血黄疸、呼吸困难、虚弱等表现,体温高达40.5~41℃;患猪血液稀淡,红细胞易发生自发性凝集,血浆被染成黄疸样颜色。近年来在全世界的猪群(从仔猪到怀孕母猪)中均发现了附红细胞体病。

    3、慢性附红细胞体病引起消瘦、皮肤苍白,有时出现荨麻疹型或病斑型皮肤变态反应,这种变态反应主要是大量的瘀血斑,不同于猪丹毒的疹块型,应注意与其相鉴别。 
    4、母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时,厌食、发烧(41~42℃),全身皮肤发红,乳房或外阴部水肿。患病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仔,产后不发情,65%的母猪在断奶后7天没有发情表现,60%的母猪发情的间隔时间延长。有的配种后出现返情,或受胎率降低。慢性感染的母猪与未感染的母猪在初生重、生长率、受精率等方面差别不大。

     5、母猪往往在应激条件下发生急性感染,体温达40℃~41.7℃,高热稽留数天,厌食;慢性感染时,猪群中部分母猪出现衰弱,苍白及黄疸症状,其中部分猪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鉴别诊断

(1)猪弓形体病:虽然亦发生高烧,但此病为稽留热,表现昏睡,早期流清鼻涕、咳嗽、象流感症状,皮肤不是全身发红,而是呈现大片的紫红色瘀血斑块,皮温不均,粪便可能带血,严重者有呕吐。剖检的特点是脾脏肿大2~3倍,特殊病变在肝脏肿大不发黄,肝表面有 大量的白色斑点并深入到肝实质,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
(2)猪瘟:体温升高,呈稽留热,长眼屎,全身发生间断性震颤,先便秘后拉稀,皮肤不是全身发红,而是在不同部位有紫色出血点。剖检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红,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变;脾不肿,边缘有黑色梗死灶;回盲瓣有扣状溃疡。
(3)副猪嗜血杆菌病:患猪眼睑水肿,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共济失调。胸膜、心包膜、腹膜表面及关节面附着大量的纤维素,胸腔有大量黄白色的胸水,腹腔有黄白色腹水。

(4)猪增生性肠炎:6~20周龄猪发病,慢性经过者,患猪瘦弱,贫血,腹泻。4~12月龄易发生急性出血性病例,病猪发生急性出血性贫血,排出黑色油状稀粪。常见的病变位于小肠末端50厘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直径增大。
  (5)猪链球菌病: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的体温可超过42℃ ,皮肤不发红,但耳、鼻盘、四肢末端皮肤发绀(紫红),多为胸式呼吸,有关节炎跛行症状,病程短,最急性者可突然死亡,一般急性者3~5天死亡。剖检特点是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心内外膜出血,胃底粘膜出血,脾脏肿大1~2倍,脾表面中间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梗死灶,严重者半个或整个脾脏呈黑色梗死。

治疗:

新型兽药 消红五加一 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净化血虫  保肝利胆 
解热抗暑  补血健胃 
增强免疫力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细胞体, 防治, 新型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