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集约化养猪业发展迅速,由于品种的引进、生猪交易频繁等原因,使得过去很少发生的猪链球菌病严重流行,且多呈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工作带来困难。2007年6月底,河南省新安县某养猪场发生了断奶仔猪连续发病死亡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仔猪链球菌病并发硒缺乏症,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07年6月底,河南省新安县某猪场仔猪保育舍出现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28日龄断奶)后1~2周突然发病死亡的病例。开始只是零星发病,发病率低,不足2%,该场兽医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治疗5天,又经一周后,发病数剧增,其后一个月内仔猪发病数达35头,占仔猪数的16%,死亡率达60.8%,后经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一个月后随访无新病例发生。
二、临床症状
该病以断奶后1~2周龄内生长发育较快的仔猪发病数较多。常突然倒地,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空嚼或表现为四肢作游泳状划动,强迫行走时肌肉颤栗并发出嘶哑尖叫,受刺激后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体温40.5~42℃,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可视黏膜发绀,最后虚脱死亡,病程一般为1~2天,极少数为1~2小时,死前无任何前兆急性死亡。病程长者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经沉郁,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流浆液性鼻液,粪便干结,腹下及四肢内侧有紫红色出血斑点。少数仔猪呈跛行或前肢跪行症状,经一周左右出现神经症状,一侧倒地,作游泳状,食欲废绝,最后衰竭死亡。
三、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仔猪13头,多数皮肤苍白,皮内、皮下脂肪组织多见出血斑点,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红褐色;有4头病死猪肌肉呈灰红色,背部、臀部肌肉 有凝固性坏死,并呈淡白色似水煮样;心脏扩张,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脏冠状沟处浆膜下及心内膜可见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2头急性死亡的猪,心肌肉呈白色斑纹;肺水肿,表面有淡黄色、豆粒大小的化脓灶,肺泡、细支气管及上呼吸道均有不等的泡沫样液体,部分支气管和上呼吸道黏膜可见严重的出血性炎症变化;肝脏肿大,有暗黑色坏死,手触易破碎,胆囊充盈,胆汁呈深黄色,脾肿大充血,呈暗紫色、质脆;胃底部出血,肠黏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肾肿大、充血出血,膀胱充满,黏膜有出血性炎症;2例死猪脑脊液增多,实质水肿,脑膜充血,切面可见出血点;另有1例生前有关节炎症状的,关节腔滑液多且混浊,2例日龄较小仔猪的胰脏有局灶性灰白色坏死灶。
四、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猪的肝、脾、淋巴结、心血、脑组织和关节囊液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对、单个或短链状排列。
分离培养 将上述病料接种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于37~38℃培养24小时,可见有透明光滑的灰白色小菌落,呈β型溶血。菌落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球菌。
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细菌接种糖发酵管37℃培养24小时,其生化特性如下:
血硒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采集病仔猪血液16头份,送至河南科技大学测定血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有12头血硒低于临界值0.05(为0.019~0.023)×10-6 ,说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五、防治措施
1.对病猪实施隔离治疗,每头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 VE2毫升(每毫升含硒1毫克),然后使用万福林(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30万单位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5天。
2.全场假定健康猪群用8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饮水,每100克加水1000千克,连用3~5天;保育舍断奶仔猪全部注射0.1%亚硒酸钠-VE 2毫升,12日后再补注1毫升。
3.搞好清洁卫生,对圈舍用具每天消毒一次,舍外用烧碱消毒,病死猪作无害化处理。对母猪产前15天接种猪链球菌灭活苗5毫升/头。
4.预防缺硒症,母猪临产前2周每周2天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预混剂(每千克含硒≥17毫克,维生素E≥10000毫克)拌料,每100克拌料400~500千克,母猪产前肌注0.1%亚硒酸钠-VE10毫升/头;仔猪产后7天肌注 0.1%亚硒酸钠-VE制剂1.5毫升/头,仔猪断奶当日补注亚硒酸钠-VE 2毫升。
六、小结与讨论
1.对此病认识不足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导致其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此次疫情高发于断奶仔猪,主要因为断奶后注射疫苗引起,注射疫苗时“一针到底”是造成流行的根本原因。
2.硒是猪体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体内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过程,同时又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和抗氧化剂,它的缺乏会导致机体代谢的紊乱及一系列的病变发生。
3.该地区是硒缺乏地区,断奶仔猪缺硒更为普遍,并与链球菌感染存在协同关系,从而导致了高发病和高死亡的结果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