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
养猪生产结构最小的单元有三种,一是专业的母猪养殖户,二是专业的母猪养殖户,三是自繁自养养殖户。按照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笔者对不同的养殖结构进行了分析。
我国生猪养殖模式
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 这种专业育肥周期短,子猪只要4个月就能出栏。所以相对来说,它的市场风险比较小。这些养殖户绝大多数存在于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
专业母猪养殖模式 专业母猪养殖户是传统养殖模式里比较多的,主要是专业母猪养殖户和专业育肥养殖户。过去由于资金实力受到影响,所以大型的养殖场比较少。专业的母猪养殖的主要优点在于投资相对较少,且回报较快。母猪主要从附近较大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子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母猪养殖户对专业育肥猪养殖户的依赖性较强,面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虽然每家养殖数量较少,但因养殖户数量较多,所以,这部分养殖户在某种程度上可称得上是“中国生猪生产的发动机”。一旦遇到行情低谷,这部分养殖户的行为可以决定后市行情的波动。
自繁自养(小规模)模式 一般圈养母猪10头以下为小规模养殖户,年出栏量在200头左右,2007年以前,在我国占有量非常大,但从高热病以后,现在这部分占有量很少。从2007年到现在,有一部分是从自繁自养的小规模养殖户里发展过来的,这两年出现的中小规模猪场,他们是吃胖了的散户。而经过2007、2008年两年的高盈利,资金充足了,母猪扩栏了,扩栏的规模不超过100头,所以把他们叫做吃胖的散养户。从经济学角度讲,从种猪到商品肉猪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本身就可带来增值,提高盈利水平,降低风险。但因这种养殖模式需要从种猪养到商品猪,所以,整个生产链条较长,投入较大。因此,受资金实力、环境等因素制约,自繁自养的养猪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在我国,这部分养殖户数量庞大,各地均普遍存在,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中坚力量。
自繁自养(中大规模)模式 中大规模养猪场存栏母猪数量在5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在1000头以上。中大规模养猪场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代表着各地较高的养殖水平,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安全的肉食品来源。笔者认为,我国养猪业长期发展的趋势会是自繁自养,然后是多种规模,或是部分地区是大规模。这种企业不仅要求资金实力雄厚,而且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一条龙养殖企业 一条龙的养殖企业就是大量的外投资金,包括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始向养殖企业扩张,拉长产业链,增强市场抵抗力。养猪业上连种植业、饲料加工业下,连屠宰加工、零售业。从产业链开端至末端,实现了大幅增值。因此,有部分养猪场在规模不断扩大后开始拉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自己的饲料加工、生猪屠宰,部分甚至做到终端零售。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产业结构越来越完善,不仅实现了高产值、高利润,而且还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这种一条龙的养殖企业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称之为养殖企业,而应该称之为食品集团。这些企业不仅是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各地的养殖业,而且还连接着终端消费市场,随时传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化,调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虽然这部分企业并非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但却对整个养猪业以及以养猪业为核心的主附产业链产生重大的影响。
传统养猪模式的利与弊
近两年,大家都比较关心过山车一般的行情和猪病,分析之后觉得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散养,因为散户太多了,他们想干就干,想出就出,非常有随机性,应予的取消。但笔者认为,散养只能说占的比率会越来越低,但是取消是不现实的。散养之所以存在,优点突出。
优点 1.可以及时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2.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3.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解缓就业压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长。4.因其投入少,所以与大型养殖场相比机动性强,较易规避市场风险。5.饲料产品使用量少,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流通面小,多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缺点 像西南地区,自家养两头猪,到年底杀一两头猪做腊肉,其他多余的才卖。这种就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情况下的一种存在模式。首先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缺点是1.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畜禽疫病防治、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利于疫病的防治。2.不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猪只的生产性能难易最大程度发挥,饲料转化率低。3.从饲料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养猪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其负面影响更大。4.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加大了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
规模养殖的主要优劣
规模养殖优势 1.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2.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3.能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4.较大程度发挥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5.有利于工业饲料产品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规模养殖劣势 1.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一般的中小户资金实力有限,所以说很难发展到这种程度。2.因其规模化程度高,生产过程要求严格,同时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推广“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因此需要长期大量消耗玉米、大豆等资源。我国的蛋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玉米等能量饲料虽然短期内不会出现此问题,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畜争粮”的矛盾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加深。大量的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积压,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充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3.大量消耗水电等社会资源。4.若生猪规模养殖企业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将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种产销区之间的格局也导致了不同产区的养殖模式是不一样的。
哪种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
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 笔者认为,近些年生猪养殖规模发展快的因素,一是宏观经济一直持续得非常好。二是人们消费习惯,特别是结构发生了改变。三是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连续多年,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的一个工程就是粮转肉的工程,过去一直在往南方运粮食而不是运猪肉,也不是运活猪。所以这些年当地粮食结构要调整,让粮食在当地就转化成肉。四是生态环保意识增强。五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六是产业链不断拉长。七是疫病频发,技术门槛提高,小养殖户变少。八是超常盈利使长期困扰养殖场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一是北方是粮食主产区,养猪作为一个粮食消耗型的产业,要向粮食主产区转移。二是经济发达地区要向山区转移。三是边缘地区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四是东北为粮食主产区。五是四川、湖南这些传统的主产区的定位不会变。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 一是农户、小规模养殖长期存在。二是规模化可持续性养猪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养猪产业的产业链 目前进入养猪行业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饲料为主的龙头企业,二是屠宰为主的龙头企业,三是冻肉、粮食加工等其他行业。这些企业要进入养猪业谁更适合?谁的优势更加明显?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两大风险,一是疫病风险,二是市场风险。最具有优势的是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饲料企业首先解决了饲料问题,拉长了产业链;屠宰企业首先解决的是后援问题,拉长了产业链以后,降低了成本;饲料行业进入到养猪产业解决了饲料消费问题。
我国养猪业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猪模式,即多元化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当地情况的模式。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