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免疫计划,定期做好免疫接种,是控制集约化养殖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各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和工艺流程、应激时间、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本地区使用的疫苗种类、接种方法和免疫程度,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由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常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传染的规律,因此对于已制定的免疫接种计划,也要根据防疫效果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的变化,定期进行修订。 根据本地、本场实际情况,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制定适合本地或本场的免疫程序,按照免疫程序所要求的方法实施免疫接种。 依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5年5月3 1日第53号令)确定疾病种类。 1.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毒。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猪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病毒。 3.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l)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病、 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病、致病性链球菌病、李氏杆菌、鹦鹉衣原体、放线菌和钩端螺旋体。 (2)猪致病原微生物: 日本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猪网环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支原体肺炎和猪密螺旋体。 一、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 免疫程序是指根据一定地区或猪场内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及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疫苗接种类型、次序、次数、途径及间隔时间。制定免疫程序通常应遵循的原则为: 1.动物群的免疫程序是由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决定的 由于动物传染病在地区、时间和动物群中的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不同,它们对动物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一定时期内兽医防疫工作的重点就有明显的差异,需要随时调整。有些传染病流行时具有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应制定长期的免疫防制对策。如猪瘟应列入免疫程序首位,而且是终身的并是猪场兽医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2.免疫程序是由疫苗的免疫学特性决定的 疫苗的种类、接种途径、产生免疫力需要的时间、免疫力的持续期等差异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根据这些特性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3.免疫程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某地区或养殖场在一定时期内动物传染病分布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若实践证明某一免疫程序的应用效果良好,则应尽量避免改变这一免疫程序。如果发现该免疫程序执行过程中仍有某些传染病流行,则应及时查明原因(疫苗、接种、时机或病原体变异等),并进行适当地调整。 二、免疫程序制定的方法和程序 目前仍没有一个能够适合所有地区或猪场的标准免疫程序,不同地区或部门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对于某些地区或猪场正在使用的程序,也可能存在某些防疫上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因此,了解和掌握免疫程序制定的步骤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掌握威胁本地区或猪场传染病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根据疫病监测和调查结果,分析该地区或猪场内常发多见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以及周围地区威胁性较大的传染病流行和分布特征,并根据动物的类别,确定哪些传染病需要免疫或终生免疫,哪些传染病需要根据季节或动物年龄进行免疫防制。 2. 了解疫苗的免疫学特性 由于疫苗的种类、适用对象、保存、接种方法、使用剂量、接种后免疫力产生需要的时间、免疫保护效力及其持续期、最佳免疫接种时机及间隔时间等疫苗特性是免疫程序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前应对这些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一般来说,弱毒疫苗接种后5~7天,灭活疫苗接种后2~3周可产生免疫力。 3.充分利用免疫监测结果 由于年龄分布范围较广的传染病需要终生免疫,因此应根据定期测定的抗体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和加强免疫的时间。初次使用的免疫程序应定期测定免疫动物群的免疫水平,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并采取补救措施。新生动物的免疫接种应首先测定其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并根据半衰期确定首次免疫接种日龄,以防止高滴度的母源抗体对免疫力产生的干扰。在半衰期临界值决定首免日龄;有抗体和细胞免疫的干扰期临界值决定首免日龄;有抗体和细胞免疫的干扰母源抗体的存在,可使仔猪在一定时间内被动地得到保护,但又给免疫接种带来影响。一般情况下,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为:猪瘟18~74d,平均60d左右;猪丹毒90d左右;猪肺疫60~75d;猪伪狂犬病21~28d;猪细小病毒14~28周。在此期间接种疫苗,由于抗体的中和、吸附作用,不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失败。但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后再接种疫苗,又增加了仔猪感染病原的风险(刘旭银等,1 999)。因此要灵活掌握,根据监测确定首免。 4.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特点决定是否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次数及时机主要发生于某一季节或某一年龄段的传染病,可在流行季节到来前2~4周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的次数则南疫苗的特性和该病的危害程度决定。 总之,制定不同动物或不同传染病的免疫程序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常发多见或威胁大的传染病分布特点、疫苗类型及其免疫效能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这样才能使免疫程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参考免疫程序 根据第53号令,结合本地区或本场各种疾病流行情况危害性,筛选疾病种类,制订方案。确定各种猪群接种疫苗种类,下面介绍我国猪的常用免疫程序。其中接种疫苗种类高达几十种,尤其是基础母猪(配种前后、产前、产后)及仔猪断奶前应接种疫苗多,有时很难实施。此时抓主要矛盾,选择危害性严重疾病进行接种。 1.种公猪 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猪丹毒、日本乙脑、巴氏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 2. 基础母猪 (l)配种前:完成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猪丹毒、乙脑、巴氏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细小病毒病。 (2)母猪产前: ①产前40天: 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经产猪不免)。 ②产前35天: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③产前30天: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间,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④产前25天:伪狂犬病活疫苗。 ⑤产前15 N 20天: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3坶猪产后 ①2~3周:猪瘟疫苗。 ②每年3~4月份:乙脑活疫苗。 3.后备公、母猪 后备猪转群后在配种前1~1.5个月一般需要接种以下疫苗: (l)第l周:猪瘟(活苗),首免,肌肉注射4~6头份。 (2)第2周:口蹄疫(灭活苗),首免3血。(3)第3周:伪狂犬,1头份。 (4)第4周:猪瘟(活苗),二免4~6头份。 (5)第5周:伪狂犬,二免1头份。 (6)第6周:乙脑,首免1头份;细小,首免1头份。 (7)第8周:乙脑,二免1头份;细小,二免1头份。 4.生长肥育猪 (1)20~25日龄:肌肉注射猪瘟苗。 (2)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肉注射(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3)50-55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高效浓缩苗。 (4)60-65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肉注射。 (5)7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 (6)75~80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高效浓缩苗。 四、疫苗的选择 根据本地区流行病调查。 (l)依本地的疫病疫情。 (2)依本场的疫病史和目前仍有威胁的主要传染病。对本地、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对强毒型的疫苗更应非常慎重,不得已时方可引进使用。 (3)根据与本场有联系的场外地区的疫情情况。 (4)要选择具备批准文号和疫苗生产许可证的大型、正规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 五、紧急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紧急免疫接种应根据疫苗或抗血清的性质、传染病发生及其在动物群中的流行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接种后能够迅速产生保护力的一些弱毒苗或.高免血清,可以用于急性病的紧急接种,因为此类疫苗进入机体后往往经过3~5d便可产生免疫力,而高免血清则在注射后能够迅速分布于机体各部。由于疫苗接种能够激发处于潜伏期感染的动物发病,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病原体在感染动物和健康动物之间的传播,因此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在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时应首先对动物群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以排除处于发病期和感染期的动物。 紧急免疫接种常用的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各种疫苗和高免血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在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早期,紧急免疫接种可以迅速建立动物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其免遭相应疾病的侵害。但在紧急免疫时需要注意:①必须在疾病流行的早期进行;②尚未感染的动物既可使用疫苗,也可使用高免血清或其他抗体预防,但感染或发病动物则最好使用高免血清或其他抗体进行治疗;③必须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防止操作过程中由人员或器械造成的传染病蔓延和传播。 零时免疫:又称超前免疫,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注苗后1~2h才给吃初乳。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使疫苗毒尽早占领病毒复制的靶位,尽可能早刺激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注意剂量不能过大,否则损伤仔猪幼小免疫器官。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