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养猪业发展迅速,据县畜牧部门调查统计,2008年全县生猪存栏量达11万头,全年生猪饲养总量达22万头,其中农户散养量约占饲养总量的58%,我县养猪业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农户养猪多是购进仔猪进行养殖。由于新购进的仔猪易受运输、环境、免疫等因素的影响,抵抗力弱、抗病力和成活率低,往往给养猪户造成很大损失。
根据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实践工作体会,对我县农户新购仔猪发病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发病原因是饲料和环境改变、运输等应激,加上猪舍消毒不好而引发疾病,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仔猪成活率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要提高农户新购进仔猪的成活率,促进生猪生长,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现将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原因及提高新购进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介绍如下。
1 影响新购进仔猪成活率的原因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成活率是关键的一环,造成新购进仔猪发生疾病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改变环境的应激因素是激发仔猪发生疾病的主要因素
由于仔猪消化器官和造血器官发育还不够成熟,胃肠消化吸收机能还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不够健全,适应环境能力较差。仔猪离窝出售,需经市场交易、疫苗注射、捕捉、过秤、阉割,长、短途的运输等一系列的运作,最后落户到新的猪舍环境里。此时仔猪心理高度恐慌,因出汗消耗体内水分,多伴有脱水状态,造成仔猪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抗病力下降,从而感染疾病或发生死亡。
1.2品种
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猪因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而深受养猪户喜爱,但是与本地品种相比,瘦肉型猪在抗病力、抗应激力方面相对比较差,特别是仔猪,常常因饲养管理不善而导致死亡。
1.3运输车辆消毒
猪舍及运输车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一些经常运猪的车辆携带细菌或病毒,造成仔猪接触性感染疾病。
1.4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没有供给仔猪饮水的饮水槽或饮水器,多数农户也没有给饲槽放水的习惯,由于刚买的仔猪口渴,只好啃吃猪舍内的粪尿等污染物质,引起消化不良,反复下痢,并发其他传染病。
1.5潜伏疾病
仔猪本身处于疫病的潜伏期,在上述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加快仔猪发生疾病的速度。
2做好购猪前的准备工作
坚持自繁自养,理论上这是杜绝新购进仔猪大批死亡的根本措施,但实际生产中,农村养殖户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因此,异地购进外源仔猪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2.1 采取全进全出制
即购仔猪前必须将育成的生猪全部出售,杜绝不同批次的生猪同舍混养。
2.2做好购猪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消毒制度
成猪出售后,应将圈舍及舍外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清除污物、污水,猪舍内外、排水沟等地方以及运猪车辆要认真冲洗干净,用消毒药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间隔20~30d后才购进猪只。期间应进行多次消毒,消毒方法可采取喷雾、熏蒸等交替进行,选用高效、广谱消毒剂,如l%~2%氢氧化钠溶液、10%石灰乳、过氧乙酸、百毒杀、菌毒净等消毒药物。
2.3做好购猪前的流行病学调查
首先对当地和拟购猪地生猪的易发病、.多发病和新发病进行一次调查,并认真咨询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做到心中有数,了解病情,加以防范,将引进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否则,盲目购进仔猪,带进疾病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仔猪带来的效益。
3 严把购进仔猪关口
3.1 就近引种
最好在本地、本村选购,一般以杂交仔猪为好。目前市场受欢迎的肉猪是外三元,即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猪。不要购买来源不明和外地用摩托车走村串乡贩运的仔猪以及体况差的仔猪。如是从贩运户手中购买的仔猪,在购买前一定要认真查看是否有有效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免疫标志,不能盲目购买。
3.2仔细观察猪的外表和形态
优良的仔猪表现活泼可爱、皮红毛亮、眼亮有神、嘴短唇齐、 鼻镜湿润、肩宽背直、后脚直立、尾巴粗短、呼吸自如、叫声洪亮、主动采食、拱地有力。最好是挑选四肢高、尾根粗、肩隆脚粗、两眼有神、摇头摆尾、呼吸均匀、站立平稳、在同一窝猪中个体较大,皮薄、毛稀的仔猪,这种猪体质好、长得快。
3.3 观察粪尿形态
粪成团、松散,尿为淡色或淡黄色。粪尿为其他形状、颜色均为病态。
3.4 注意事项
农户到市场选购仔猪时,要仔细观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猪苗不能购买:空腹猪(即肚腹不满,一般不能吃饱的仔猪是不健康的)、高温猪(即仔猪眼结膜潮红,用手摸仔猪耳根,烫手的多为高温猪,说明正在发病过程中)、腹泻猪(即见肛门周围和两后肢上部粘有稀粪,粪便腥臭的通常都是病猪)、脱水猪(即表现反应迟钝、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眼窝下凹、卧而不起,这种猪易发病、生长慢)、身体不长而四肢短矮和身体过长而不丰满的仔猪。
3.5 向畜主了解仔猪的饲喂情况
包括饲料的形态、饲喂方法,同时还要向畜主了解仔猪防疫情况,以便引进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进行相应的防疫注射。购买回来后一定要隔离饲养观察l5 d以上,经体温检测正常再混群饲养。
3.6正确运输
购买仔猪后,一般上午购猪下午运,夏天最好早上、晚上运输。运输时必须用专业运输车辆托运,视季节做好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工作。运输前严防暴饮暴食,运输中避免外伤,做好标记后装车,以便装圈时同窝同圈,减少不同窝仔猪间互相争斗、撕咬。及时发现在运输过程中的伤残仔猪,隔离另栏治疗、细心调养护理。
4 切实加强饲养管理
4.1圈舍准备
根据仔猪大小、强弱分群分栏饲养,以免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分群时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仔猪分群进入猪舍以后,可用气味较浓的可喷洒猪身的消毒药(如菌毒净)对猪舍及猪身喷雾一遍,防止仔猪撕咬打架。
4.2合理饲养
保持原来的饲喂方式,按照引进时向畜主了解的喂料的种类、饲喂次数及时问等情况,购回后应尽量保持原来的饲喂方式不变,让仔猪没有不适应的感觉。喂以配方混合料,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搭配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和品质良好的豆科干草粉,以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青绿、多汁饲料一次不要喂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掌握早补水(自由饮水)、缓进食(定时定量饲喂)的原则,及时供给仔猪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仔猪进栏后半小时,首次最好供给含盐0.5%、0.9%的糖盐水,同时投喂一些猪喜爱吃的嫩草或青菜叶、甘薯叶。待仔猪安静后,有饥饿表现时,进行首次饲喂。饲料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如氟本尼考或氧氟沙星粉),以降低因应激而引起的拉稀和其他疾病的发生。饲喂时要密切观察仔猪有无不食、离群呆立或伏卧等异常情况,如发现应及时挑出,另圈饲养,再进一步观察。次日起正常供给清洁饮水,按猪体重的五分之一计算需水量,在猪舍内设饮水槽,最好能安装使用猪饮水器供水。
要调教训练仔猪定点排粪尿,粪便、垃圾要及时清扫,垫草要经常更换,使舍内干燥、保温而没有臭味,创造卫生、干净的环境。猪舍要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新鲜、冬暖夏凉。
冬春灭鼠、夏秋灭蚊蝇。老鼠是猪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等传染病主要传播者,鼠患不消灭对仔猪的危害甚大。蚊蝇是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的重要传播者。
冬季引进仔猪要做好防冻保暖工作,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仔猪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皮下脂肪层薄且多为结缔组织,被毛稀少,其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低温环境会造成仔猪冻死,特别是在严寒季节,要安装红外线保温灯,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尽量少用水冲洗,同时应避免贼风直吹仔猪。
5 疫病防治
猪病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有病早治,对症下药的原则。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对少数常见病及时诊断治疗。来自
5.1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及对某些疾病现还不能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确定科学的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免疫程序。养殖户应根据每个猪群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定应免疫苗种类,并随情况的变化而作适当调整,使疫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其有助于防止某些疾病病原的传入和暴发流行,增加猪群的抗病免疫力。要按规程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的预防注射。如在仔猪20日龄与60日龄用猪瘟疫苗各免疫l次;在30日龄与60日龄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各免疫接种1次;40日龄口服或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菌苗。接种时应严把卫生消毒关,尽量做到一猪一针头,最起码一窝猪一针头。用过的器械要及时消毒备用,杜绝“飞针”,确保免疫效果。免疫期间饲料中可加入多酶益生素,同时停喂抗生素类药物。
5.2卫生消毒
为防止传染
病的发生,要做好栏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圈舍内清洁干燥。定期实施圈舍带猪消毒和舍外环境消毒,杀灭传染源,清新圈舍空气。每周对栏舍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卫生及消毒,圈舍、食槽等要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隔2~3 d消毒l次。可用百毒杀、消毒灵、过氧乙酸等消毒药交替使用,以有效地杀灭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和芽孢等。5.3药物防治
5.3.1定期驱虫
每月投喂一次广谱高效驱虫药物(阿维菌素、依维菌素粉),可有效驱杀体内外寄生虫。对患皮肤病和生癞的仔猪,也要及时治疗。
5.3.2支原体病
是养猪业的大敌,防不胜防,因此,在疫苗不能发挥有效预防作用时,定期投药尤为重要,间断投入氟必康、安特威、支原净粉,能明显降低该病的危害。
5.3.3重视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保健作用
育成前期定时投入可有效预防仔猪水肿病、异食癖、生长不良,中后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增强抗病力等。
5.3.4黄白痢
一旦发生黄痢或白痢可口服促菌生片,或用土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等药物治疗。
总之,只有掌握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对仔猪的养育尽可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才能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摘自《猪业科学》.-2009,(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