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对返饲的不同认识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2012年全国各地仔猪腹泻死亡情况时有发生,许多猪场采取了返饲的方法去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更有一些猪场由于操作的不当导致了仔猪的大量死亡。于是很多养殖户认为返饲是错误的。返饲这项技术本身是有效的,结果的不理想更多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或者操作时不够严谨和细致。本文将国外一些有返饲成功经历的养殖场的经验给大家进行分享,以帮助养殖户对返饲有更清楚的认识。

返饲这项技术有很长的历史,最初是从地板上刮仔猪的粪便,然后喂给下一批怀孕母猪,从而达到对疾病的防控。返饲,也称为受控制的口腔接触抗原,它的本质在于,收集引起腹泻的病原饲喂怀孕母猪――无论是来自腹泻仔猪还是怀孕母猪的粪便――母猪将会产生母源抗体,并在分娩后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仔猪。

所以返饲的目的一是驯化后备母猪适应本场病原。就像我们给新入群的猪做蓝耳或其它病毒苗一样,也可以让后备母猪适应肠道腹泻病原;二是刺激怀孕母猪产生免疫应答,使初乳中有丰富的抗体,保护仔猪。

1. 选择什么样的返饲材料?

对怀孕期大群饲养的母猪来讲,粪便返饲操作起来更简单也更容易。因为相比对限位栏的怀孕母猪,她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别的母猪的粪便。后来随着越来越多限位栏的使用,养殖户开始从实心材料的高床上刮取返饲材料,饲喂给下一批怀孕母猪。

当多数的产床渐渐应用了漏缝板和深粪坑时,意味着仔猪的粪便不容易收集了。所以有的养殖户开始用产房粪沟中的粪便返饲。这种方式有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是里面有很多母猪粪和尿,而与仔猪腹泻相关的病原浓度比仔猪粪便中的低;另一方面是有许多消毒剂和其它成分,最终流入粪坑里,这些东西是不能用于返饲的。

现在有的养殖场收集压死的仔猪和低活力仔猪的肠道,偶尔也会选无治疗价值,需要安乐死的仔猪的肠道作为返饲的材料。目的是尽快获取高浓度的病原材料,所以最好的病原的来源是仔猪的肠道。

也有的养殖场用纸巾从产床上收集腹泻的粪便,然后加到返饲混合物中。偶尔,如果仔猪粪便短缺,在产床上收集不到足够量时,他们也用一、二胎母猪的粪便作为替代的返饲材料。

他们将收集到的仔猪肠道或粪便,放在一个22升的桶里,装等量的水后搅拌均匀。其中仔猪的肠道用机器研磨或切片,并用工业搅拌机搅成悬浮液。之后滤去较大的部分,最后呈水样为止。然后把液体倒入母猪的料槽里,或喷在饲料的最上面,母猪会吃的很干净。而对于后备母猪,返饲材料可以冻成块状,放在大栏内供后备母猪舔和咀嚼。

2. 怀孕母猪什么时间返饲?

饲喂返饲材料,可能会让怀孕后期母猪感染上蓝耳病毒,从而引起急性临诊症状或者产下低活力的仔猪。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有的养殖场在母猪怀孕的8-9周,即怀孕中期进行返饲,2周时间内至少进行三天的返饲,确保母猪与病原的充分接触。

另外一些养殖场认为,返饲至少要在产前1个月做,以保证初乳中产生尽量多的抗体。为了平衡得失,怀孕6-8(60天左右)周做返饲更安全。他们认为,返饲太接近分娩时,母猪可能会把病原排泄在产床上,增加仔猪的感染风险。所以返饲必须与分娩间隔足够长时间,让母猪产生免疫力,清除感染同时不排出病原。

3. 如何确保返饲效果?

只有知道返饲了什么病原微生物,才能更有目的性,同时对返饲的结果有信心。因为返饲的目的是充分暴露给已知的病原,而不是把未知的病原也带给母猪。

可以在产房里挑出僵猪和压死猪,处理用于返饲的肠道。在冰冻或饲喂前,样品需要递交给兽医诊断实验室去检查病原。实验室提供返饲的分析报告,包括检测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传染性胃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所有的轮状病毒、梭菌和蓝耳病毒。

现代养猪的模式使得猪无法像过去一样通过自然接触达到肠道菌群平衡,所以容易发生腹泻。虽然对于魏氏梭菌和球虫感染,返饲没有保护作用,但是预防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是很有用的。

比如轮状病毒,过去A型是一种主要的致病株,现在更多的是B和C型,而且轮状病毒的发病率在美国呈上升趋势。养殖户都想母猪在产前做好免疫,但是对于无有效的商品苗可用的B型和C型轮状病毒,返饲才能提供保护。

有的养殖场建议对于腹泻采应当采用多重预防方案。不能只做返饲,也不能只打疫苗。可以先返饲,再做灭活苗。因为先通过返饲让猪接触活病原,将会使得做灭活苗时,免疫系统已提前被激活,从而提高免疫效果。

在美国半数以上的猪场进行了正确的返饲,养殖户看到了返饲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了母猪年生产力。希望在做或想做返饲的养殖户朋友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合适的返饲方法,真正利用好返饲这项技术。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认识, 不同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