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后备母猪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的参数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是项系统,进行专门的后备母猪营养和饲养管理就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并非追求形式上的简洁和完美,更多的是讲究实际应用上的可操作和有效性。这离不开对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可靠的参数是判定和调节系统的关键。传统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系统不能很好的为生产者提供连续的后备种猪,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系统把许多作为评定后备母猪潜在繁殖性能的指标给忽略或剔除,从而生产者无法有目的地选择具备高产性能的后备母猪,有计划地对后备母猪进行专门饲养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母猪生产者(如自繁自养者和外来引购者)所需的各自特殊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也无法视具体生产情况而立;包括在同一个猪场内,随猪场规模的发展,其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也无从随着发展而得到相应的调整。因此,明确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的目标后,下一步工作就是选择和确定后备母猪培育期的主要繁殖指标,从而为生产者制定适宜的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提供参数。

 

2.1  初情期日龄

初情期启动是高效后备母猪发育过程的关键部分,是母猪性成熟和开始繁殖使命的重要标志。初情期指母猪具有第1次可观察发情表现,排卯并随后持续和规律性发情循环间隔的时间,母猪一般在6-7月龄,100 - 109 kg体重和11-14 mm背膘厚时启动初情期。初情期启动作为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数,不仅在操作上具有直观性,即首先不需很复杂的仪器或手段对其进行判定;更为重要的是在生产和经济上具有可比性和预后性,具体如下。

首先,现代母猪具有更大的性成熟体重,使得猪常常达到上市体重而未进人种用畜群,并且由于母猪生物学机能的原因,最终能用于配种的比例只为母猪后代数量的75%80% (Foxcroft等, 2001),最终未能用于配种的母猪必定在生产和经济上增加饲料、畜舍和人工等的成本投入。初情期启动除了可鉴定母猪是否具备繁殖能力,还可比较母猪对    ‘初情期诱导反应强烈与否进一步判定其繁殖力的高低,从而淘汰不合格和繁殖力低的母猪,减少生产成本的无效投入。

其次,低效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可促使30%或更多终身蓄积的NPD 出现,并且常常被忽略或未确定。后备母猪进入种畜群到初次配种间隔是影响母猪终身蓄积NPD的最大因素(Patterson等,2003)NPD的增加除了提高饲料投入,畜舍使用空间和人上投入等,还显著影响猪场高效,持续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达到大约120NPD时便要被淘汰(Lucia等,2000)。初情期及早启动的母猪有利f尽早投入繁殖生产,从而减少后备母猪终身NPD的蓄累积(Evans and0  ‘Doherty,  2001)

最后,初情期启动的早晚与其随后和终身的繁殖成绩密切相关。Holder(1995)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母猪相比,及早启动初情期母猪具有较低的断奶后至配种间隔和较高的分娩率。Nelson(1990)的研究发现较早启动初情期的母猪具有较高的情期循环比例,年产胎数和窝产活仔数。但是,后备母猪初情期及早启动并不意味母猪在初情期或体重较轻时就进行配种,初情期及早启动的好处在于能尽早开始后备母猪专门饲养管理,从而通过营养等技术调节,使母猪具有适宜的初配体重和体况,最终影响随后胚胎存活,妊娠产出和初产母猪泌乳性能等繁殖性能,

2. 2  初配日龄,体重和体况

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和初情日龄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在初情日龄后的6个星期或以后。母猪开始其一生繁殖使命的标志很多,如,初情日龄,初配日龄,初次受孕日龄和初次分娩日龄等,并且这些指标都可影响随后的母猪阶段繁殖性能和终身繁殖成绩(Schukken  ,  1994; Le Cozler   ;  ,1998;Koketsu, 1999;Tummaruk,20012007)。其中,初配日龄以及初配时的体重,体况或体储是衡量随后母猪阶段繁殖和终身繁殖成绩的最重要的参数。因为在配种前,后备母猪必须完全成熟,即体型 合适,同时体内有足够的瘦肉和脂肪沉积。特别是体储,这是繁殖过程必需的,体储不够的动物根本不能成功地实现配种。另外,当外界营养摄入不足或环境不好时,体储可起到“缓冲物”的作用而起到自我保护。研究发现,初配日龄提前lOd可显著增加随后初产母猪产仔0.1头/窝,但在45胎出现下降(Tummaruk, 2001)

但是,母猪增重过快,初配时体重更大或更胖也会因易患腿病或因肥胖而带来的代谢紊乱症而被淘汰。Sorensen(1993)研究发现,相对于维持需要组和75%限饲组而言,自由采食组母猪因腿病而淘汰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母猪具有适宜的初配日龄,体重和体况是非常重要,一旦后备母猪开始它的种用使命,要想校正或弥补其身体的不足就变得非常困难,结果是其终生的繁殖性能都受到影响。

2. 3  排卵率、受孕率和胚胎存活率

Knoxr (2006)认为,母猪排出的卵子才是真正限制母猪繁殖产出的第1步,排卵率可作为评定整个繁殖过程的开始。Foxcroft (2006)也认为,排卵率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母猪妊娠产出的唯一限制因素,但对超过二胎的母猪而言,排卵率已并非重要的限制因素。而众多研究发现,配种前的10-14d 提高母猪营养水平,特别是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母猪的排卵数,从而达到“催情补饲”的效果。但是,  目前尚不清楚“催情补饲”是仅仅能使排卵数从先前的低水平提高到正常的水平,还是能使排卵数增加到超过常规的期望值。事实上,对于排卵数已经很高的后备母猪来说,提高饲养水平不仅不会增加排卵数,甚至还会使排卵数减少。另外,虽然排卵数代表动物繁殖潜能的巅峰,但是并非所有的卵子都能受精,也非所有的受精卵都能存活。目前,儿乎没有证据表明饲养水平对受精率有影响,但配种前后的饲养水乎可影响随后的胚胎存活率,配种后高营养摄入显著增加胚胎死亡率。但是,就排卵率,受孕率和妊娠胚胎存活率能否作为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的参数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直观,简易的测定手段或工具。虽然,超声波仪在猪场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广,但对于检测排卵率和早期胚胎存活率而言,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排卵率,受孕率和妊娠胚胎存活率在生产上不是作为衡量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的理想参数,母猪妊娠产出的结果或许是它们的一个综合体现,但妊娠期的营养和饲养管理已超出后备培育期的阶段。

2. 4  其他繁殖参数

Foxcroft(2006)认为母猪年更新率是衡量种畜群饲养管理系统好坏的标志之一,如果猪场母猪年更新率高达60%70%,那么这个系统一定出了问题。在生产实践中,能繁母猪的自然淘汰率大约为30%。另外,与此相似的就是通过对整个种畜群中的总母猪数,配种母猪数和分娩母猪数的比较来衡量种畜群饲养管理系统好坏,分娩母猪数占配种母猪数的比例,以及他们分别占总母猪数比例的高低都可显示出母猪饲养和管理水平的好坏。而Connor认为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分娩或断奶仔猪数也是一个很好的参数,如果母猪的损耗和淘汰率较高的话,这个数量将很低。对于后备母猪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而言,丹麦人将第1胎在种猪群中留到第2胎配种的存留率作为一项指示生产寿命的性状,并纳入到国家育种计划之中。研究发现,母猪年淘汰率在0胎为19%,在1胎为15% (Lucia等,2000)  而碍问题,例如,初情期启动缓慢或乏情(Engblom,  2007)

综上可得,后备母猪初情期日龄和初配时体况可作为制定和优化其饲养和管理方案的主要参数。正如,Foxcroft(2004)所说的,一个好的后备母猪饲养系统起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执行最严格的选择计划用以鉴别这75Vo80%最高产的母猪;2)优化初情期启动诱导程序,并应用适宜营养方案以便在初配时具有适宜的体重,并用以维持最高终身繁殖成绩;3)尽量减少母猪NPD的累积,如低生长速度,非必要的推迟初情期和初配日龄,以及后备母猪低效率转入到种畜群,这些都是后备期对母猪NPD累积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就初情期启动和初配时体况比较而言,初情期启动更是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中的核心繁殖参数,因它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后备 母猪 营养 饲养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