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规模化商品猪场总成本费用的对策研究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

1 规模化猪场总成本费用概述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规模化商品猪场的总成本费用分项构成如下:

1.1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占总成本费用的99.20%。其中:饲料费用(包括精饲料、青粗饲料和饲料加工费用)是所有成本费用中比重最大的,占总成本费用的56.69%;仔猪购进费用是生产成本中比重第二大的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25.33%;直接工资及福利费等用工费用是生产成本中第三大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11.62%;材料费包括燃料及动力费、医疗防疫费,占总成本费用的2.02%;制造费用包括折旧费、维护修理费和其它制造费(工具材料费、技术服务费、死亡损失费、水费和其它),占总成本费用的3.55%。

1.2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0.80%。其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占期间费用的39.11%、14.72%和46.18%,对成本构成的影响不大。

2 对策

根据以上成本构成,笔者分析认为,要降低规模化商品猪场总成本费用,以期提高规模化商品猪场的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是关键,建立饲料供应体系是重点,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核心,落实生产管理是基础。

2.1 加强经营管理是关键

经营管理有别于生产管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

2.1.1 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

一是加强宏观决策管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体战略(战略定位),是设计和规划猪场长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第二个层次是基本竞争战略,是确定生产方向,进入哪些市场,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如何与竞争者开展有效竞;第三个层次是职能战略,是确定猪场的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不同部门如何组织,为总体战略服务。包括投资战略(产品方案、融资方案、建设方案等)、营销战略(价格定位、结算方式、销售方式、销售渠道、销售网点、宣传手段、售后服务等)、生产战略(关键技术的推广)、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自有资金或贷款,整贷整还还是整贷另还等)。

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在宏观决策之后,要制定具体的规划,包括1-3a的短期规划、3-5a的中期规划和5a以上的长期规划。

三是加强计划管理。猪场的计划管理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包括配种、分娩、猪群周转、物资供应、劳动力使用、产品、财务、营销、饲料计划等。

四是加强经济核算。经济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物质消耗及经营成果进行记载、计算、分析和对比,考核其经济合理性,主要包括资金核算和成本核算。然后根据经济核算的结果开展经营状况的分析,其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2.1.2 落实劳动管理

用工费用是生产成本中第三大费用,节约劳动力及其劳动就是节约养殖成本。其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劳动力的合理组织与使用,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其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一是招聘合适的人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三是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四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其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制定劳动定员和定额方案。参考《集约化养猪场建设标准》(NYJ/T04-2005)和《种猪场建设标准》(NYJ/T03-2005),结合地区气候、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设备机械化程度等场地实际,进行劳动定员。然后开展产量、作业或工时定额。二是确定劳动力的组织形式。原则上以猪群为单位进行组织,工作人员及其岗位保持相对固定,不宜随意更换。三是确定劳动报酬形式。为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可实行产量产值工资制、大包干承包等多种分配形式。

2.2 建立饲料供应体系是重点

饲料费用是所有成本中比重最大的一项,建立与完善饲料供应体系,是降低养猪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一是购置配套的饲料加工设备,如粉碎机、搅拌机、颗粒机、膨化机等自行加工饲料。二是灵活运用饲养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有生物学特性、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长和生产阶段、畜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三是保证有全年均衡地提供标准的玉米、优质豆粕(豆饼)等原料的饲料基地,防止饲料骤变。四是保管好饲料,确保不发霉变质,防止饲料中毒。

2.3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核心

良种是养猪高产优质的根本。仔猪的购进费用为生产成本中的第二大费用,为降低猪场购进仔猪的成本,规模化猪场宜进行自繁自养,建立本场的良种繁育体系。要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猪场的效益;要选择既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均优的杂交组合;既供应更多的仔猪,也能产出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能强的商品肉猪。

2.4 落实生产管理是基础

2.4.1 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疫病控制是猪场的生命线。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养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防疫规章制度和规程。

一是要严格消毒工作。消毒是日常工作,就是要堵死疫源。二是要做好猪群的定期免疫接种和免疫监测工作。适当而合理的免疫是防制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特别是要做好种群的基础免疫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免疫监测工作。三是做好定期驱虫工作。

2.4.2 控制生产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及不超标的有害气体含量等猪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据资料记载,气温在室温以下时,每下降1 ℃,日增重减少17.30g;高于室温时,影响更大,如果气温超过37.80 ℃,体重反而下降。高温环境下甚至可使仔猪增重降低50%,充足的阳光能使猪的繁殖力提高4.50%~8.50%,日增重提高10%,仔猪发病率降低9%。饲养密度过高可使饲料转化率降低11%,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2.4.3 确定饲养管理制度

一是对母猪采取常年分批分期分娩制度。二是对肥猪采用全进全出制度。三是对公猪、母猪、后备猪采取半封闭饲养方式,即每天按时将猪放到运动场排便与自由活动。对断乳仔猪、育肥猪采取全封闭饲养方式。

2.4.4 落实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规模化猪场必须科学地饲养管理,需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一是保持公母猪的繁殖体况。体况太肥,不但不易发情,而且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

二是配种后妊娠母猪的饲养。工作重点是维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保证胎儿在体内顺利着床,并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健壮、生活力强、初生重的仔猪,并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针对不同体况的母猪采取不同的饲喂方式。对于体况较好的母猪,在妊娠初期,即受精卵着床定植前(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d),饲喂低能量、低蛋白的日粮(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标准而定),日饲喂量1.80~2kg;妊娠中期(22-90d),饲喂略高于其维持需要的中等营养水平的日粮,日饲喂量2~2.20kg;在妊娠后期(91d至分娩),要饲喂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并增加日饲喂量到2.90~3.20kg。产前一周应减少日喂量。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则要注意多投料,以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同时在夏季要注意增加氨基酸、脂肪和碳酸氢钠等营养物质的添加量,以降低热应激的不良影响。要禁止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的饲料,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换。

三是保证哺乳母猪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体重150kg的哺乳母猪日采食哺乳母猪料不低于5kg,体重200kg的应达5.50~6kg。

四是仔猪培育过好三关。要根据仔猪生产发育快和生理不成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抓好乳食、开食、旺食三食,过好初生、补料、断奶三关。初生关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乳;补料关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自然交接;断奶关应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要把握好早期断奶和防止僵猪形成的关键技术。

五是确定商品猪的饲养方式。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kg之前,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所以要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方式,并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即体重55~60kg前可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确保有足够的营养生长肌肉和骨骼;60kg以后采用适当限制喂量或降低饲料能量的方法,以减少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成本 经营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