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磺胺类药物注意要点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华夏养猪网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微生物药,临床上应用以来,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价格比较便宜,制造不需粮食,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等种种优点。因此,虽然近年来抗菌素飞速发展,磺胺类药物不但未被淘汰,而且在抗微生物药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抗菌增效剂和一些新型磺胺药出现后,使磺胺药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但是在临床上应用磺胺类药物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会出现诸多弊端,给生猪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灵活选药

    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要针对不同疾病选用不同的药物。

1)全身性感染,选用肠道易吸收,作用较强而副作用较少的磺胺药。以2磺胺一6甲氧嘧啶(SMM)、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磺胺嘧啶(SD)、磺胺甲氧嗪(SMP)、磺胺二甲氧嘧啶(SM,)等较好,磺胺噻唑(ST)次之。也可选用磺胺嘧啶钠或磺胺噻唑钠等磺胺药的钠盐作静脉注射。

2)肠道感染选用酞磺胺噻唑(PST)、磺胺脒(SG)等。因内服后极少被吸收,故可在肠道内形成较高的浓度。

3)治疗创伤时,可外用磺胺(SN)或ST的散剂、软膏剂等。对烧伤创面感染,尤其是绿脓杆菌感染时,选用磺胺嘧啶银盐效果较好。

4)尿道感染以选用对泌尿道损害小的磺胺异恶唑(SIZ)、SM,等较好。

    使用剂量科学

    由于磺胺类的浓度必须显著地高于对氨苯甲酸的浓度才能有效,所以首次应采用大剂量(突击量,一般是维持量的倍量),以后每隔一定时间给予维持剂量,待症状消失后,还应以维持量的l/2~1/3继续投药2~3 d,以达彻底治愈。

     防止产生耐药性

    原来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无论在体外或体内,当长期与不足量的磺胺药接触时,都能获得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主要由适应和突变2种方式形成,而耐药性发展的快慢和强弱,则取决于细菌的品种、给药的频率、药物的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细菌对某种磺胺产生了耐药性后,如换用其他磺胺药也同样无效,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耐磺胺药的细菌对其他抗菌药则依然敏感。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在应用磺胺药时,必须避免滥用,应有针对性地选药,并给予足够的剂量。如发现细菌有耐药现象时,应立即改用抗菌素或其他抗菌药物。

    避免不良反应

    在合理使用本类药物时,通常不会出现副作用。但大量及长期给药时,往往可出现副作用。磺胺药引起的副作用,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白细胞减少、尿少或无尿、血尿和体温升高等,一般在停药后即可消失。

    如果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量(必要时可灌水),就可以减少或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副作用严重时,除停止用药外,还应立即内服碳酸氢钠或静脉注射大量碳酸氢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等,以促进磺胺药的排出,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合理配伍

    5.1联合用药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注意联合用药,以增强作用,提高疗效,例如磺胺合剂,增效磺胺等。

    5.2配伍禁忌磺胺类遇pH值较低的酸性药液,易析出沉淀。磺胺类溶液由于吸收C02,使药液pH值下降也会产生沉淀。与各种生物碱盐,如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丙嗪、硫酸链霉素、青霉素G钾(钠)、盐酸土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1、复方奎宁、氯化钙、炭酸氢钠、氢化可的松等多数药物均为配伍禁忌,不可混合应用。

    使用方法稳妥

    外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脓汁,以免影响治疗效果。静脉注射时不可漏入皮下。全身性酸中毒、肝脏病、肾脏病和重症溶血性贫血等时,应慎用或禁用磺胺药。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药物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