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三针保健已过时?现在猪场流行这样的仔猪保健方式......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16日 来源:爱母猪网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饲养环境恶化、疫病的流行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而当前规模化猪场中尤其是哺乳仔猪、保育仔猪的发病最为频繁。由于这两个阶段仔猪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体温调节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自身抵抗力低下,导致产房仔猪拉稀、保育猪关节肿大、消瘦、喘气等问题频频发生,致使仔猪产房、保育成活率偏低。目前,针对仔猪这些问题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三针保健”。

三针保健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一家公司推出,利用20%的土霉素在仔猪3、7、21日龄分别进行肌注保健,其理论依据是仔猪体内母源抗体(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的变化及两者关系。此方案一经推出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迅速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但随着土霉素类药物在猪场长期大量的使用(甚至滥用),许多菌株对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加之其具有免疫抑制、抑制生长速度、刺激性大等缺点,抗菌和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同时,伴随其他长效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快速发展,三针保健在药物的种类、保健的时机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针保健药物的品种多样化

三针保健最主流的药物仍是抗生素,其中长效阿莫西林、长效氟苯尼考、长效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药物是近十年来使用较多的几种药物。其中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分别具有抗菌效果较弱、免疫抑制明显、损伤关节组织中软骨等明显的缺陷,导致这些药物的使用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

而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分别是第三代头孢和第四代头孢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药效长、无免疫抑制作用等特点,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仔猪保健药物,但头孢喹肟价格昂贵,且经过诸多猪场验证发现其作用于仔猪三针保健效果与第三代头孢噻呋钠并不存在显着化差异。因此头孢噻呋是目前猪场仔猪保健的理想产品。例如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广的10%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采用氢化蓖麻油的佐剂成分及缓释工艺技术,在动物体内发挥药效快且释放缓慢,能保证有效血药浓度可高达168小时,可真正实现打一针顶7天的明显效果。

三针保健时机的多样化

三针保健在哺乳仔猪的三个阶段打三针,目前第一针主要集中在仔猪1~3日龄,而不是固定的3日龄,其中以初生当天吃足初乳,剪牙断尾后打一针保健最为常见,因为仔猪初生后巨大的温差应激,加上剪牙、断尾加大感染风险,此时的一针保健大大降低了仔猪感染风险,操作也十分方便。第二针在7日龄、14日龄两个时间点的最多,此时阉割去势留下的伤口加大了感染风险,以及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降低,此时第二针也是必要的。第三针普遍认为在仔猪断奶当天肌注一针保健,降低因断奶应激而加剧对仔猪的危害。

仔猪保健的发展

湖南某公司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三针保健在规模猪场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但是,仔猪出生时受到粗放式接产或助产方式对待,极易出现白仔、活力低等情况,剪牙、断尾留下伤口也加大了感染风险,此时须注射一针长效抗生素,能有效的降低仔猪感染风险,保护仔猪健康生长。同时,仔猪阉割去势应尽量在5日龄内完成,因为仔猪越小,阉割去势伤口就越小,新陈代谢也越快,仔猪恢复也更快,并可利用初生一针长效抗生素成功过度,减少7日龄或14日龄第二针应激。

在断奶时,仔猪生活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洁度等)不变,此时仔猪已成功教槽,营养应激不大,只是母猪离开而已,此时的应激往往没有普遍认为的那么大。在仔猪产房转保育时,仔猪生活环境完全变化,尤其是温度、湿度的变化,合群并栏后打架咬伤严重,饲料过度的营养应激等等给仔猪造成了巨大的应激,往往转保育后的仔猪比断奶后仔猪发病率要高得多。

因此,在转保育抓猪时须肌注一针长效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断奶后多系统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较为科学的仔猪保健方案是:在剪牙、断尾时肌注一针长效盐酸头孢噻呋;在断奶转群时肌注一针长效盐酸头孢噻呋。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三针保健 猪场 仔猪保健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