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猪人,每到冬春季节就会遇到生猪发病死亡增多的问题,大部分人习惯性归咎于传染性疫情。当然冬春季五号病和流行性腹泻等病原体在低温环境中存活较长,有季节性发病流行特点。但大部分猪场的发病并不一定与上述有关,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发病死亡增加呢?我想大部分人会回答:是低温造成的。是的,这没有错。但我们又是怎样管理低温、控制猪舍小环境(保育和小猪)的呢?
1猪舍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1.1猪舍的地面
首先,我想说说猪舍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重点在保育舍产房。我们的保育舍为了便于卫生清洗,一般做成漏缝地面,但有漏缝就有通风,因此我们一部分猪场是红外灯加地板或保温箱,也有安装了地电热板或水暖管,床面温度得到改善。有的猪场还装了热风机,但都并不完全解决问题,有些甚至照样死亡,又是为什么呢?我们除了回答保温板可能坏了没及时修理或红外线灯及地板保温效果不好外,还与保育小单元间墙和门窗设计安装有关。现在保育舍的地暖设计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温度恒定持久,且有烘干湿地面的作用。
1.2保育小单元间墙的设计有待改善
我们大部分保育单元间都用的是用小钢筋焊的间栅,是相通的墙,特别是规模大的猪场由小单元组成的保育舍更大,说到这,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对,整个不都是相通的吗?是的,它不是主要原因,但如果它与门窗的安装不合理结合到一块就会有问题,原因在门窗吹进来的冷风直接就吹到猪体上,出现猪群在瞬间感觉是冰火两重天;可以推测,小猪既没衣服穿,又没地方避风,经常这样风吹,它能不病吗? 国外猪场,他们的产房和保育间墙是用可卸装的不透风的塑钢板,冬天可组装上,夏季可拆卸。
1.3门窗设计安装应用趋于合理
我们大部分猪场门窗是直接面对猪舍床开放的,有些窗户安装甚至比床面还低。这对热天通风降温好,问题就是在冬春季,冷风直接吹到猪体和床面,我们到猪舍就可以看到,与门窗进风口近且被冷风直吹的保育小猪会毛厚,膘体差,咳嗽多,甚至发病多,就是这个原因。这些设计理念和细节的差异,造成了猪舍温度的管理差异,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冬春季猪场的猪不好养。
2冬春季猪舍气候环境管理的常见误区
2.1重视白天温度环境管理,忽视夜晚气温变化
在猪舍温度管理上,我们的管理人员(从饲养员到场长)都在白天上班,因此白天对于猪舍温度感同身受,反应快速,或加温或关闭、打开门窗,想方设法调整猪舍环境温度到适温范围。但到下午下班之后,我们对晚上温度变化就容易忽视。由于地球的自转,晚上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在冬春季大风降温天气大部分发生在晚上。我们的猪场人员经常容易忘记把门窗关上,加上我前面讲的猪舍的不合理设计导致的贼风,冷风直吹猪舍床面,仔猪往往冻得直哆嗦。因此冬春季的三更半夜,猪舍经常可听到猪只在扎堆取暖中,为争抢适温位置的尖叫。几天时间,猪群毛厚,消瘦,咳嗽,呼吸道感染就会接踵而至。这在产房转保育或保育转育肥时最易见到。
2.2重视“空气质量”(主要是粉尘,氨气浓度等影响),忽视温度骤降对猪群的危害
在冬春季,我们的管理人员一进入猪舍,经常第一个感觉就是氨气扑鼻,以为空气不好,因此要求饲养人员立即把门窗打开,甚至抽风机开启,恨不得立即全部将氨气或粉尘排出猪舍,久而久之,一些饲养人员也形成习惯,一进猪舍就开门开窗开抽风机。这样做就容易带来一个问题,由于冷风忽然进入猪舍,温度骤降,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就降低3~8℃,甚至上10℃,猪群就会感到冰火两重天,造成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很难得到控制。其实,冬春季节在猪舍中,氨气由于分子量小,位于上层,因此人的鼻子容易闻到,也只有通过高置的排风口排出。在降低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和保温的选择中,两者都很重要。当然我们如果可以在确保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开窗通风,把氨气完全排除,那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2.3重视初冬季节温度下降,忽视初春的低温变化
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进入深秋后,人就能感受丝丝凉意,气温逐渐变冷。到冬末春初,全年气温达到最低和冰冻。农历春节前后(元月下旬至3月初)往往是猪场哺乳猪、保育猪和小猪发病死亡高峰期。
常听老人说的一句谚语要“热三冻九”,意思是说:在9月份少穿点,感觉有点冷没多大关系,但在3月份一定要注意多穿点,注意保温,不然容易着凉患感冒发病。在养猪实践中,进入初冬,相对会重视检查和添置保暖设备,关闭门窗,猪舍环境温度大部分能控制在适温范围,这时候猪群采食量也增加,生长速度快,猪群相对健康,但到气温最低点初春季,我们的保温设备功能已发挥到临界点,加上猪场操作人员的一些疏忽、松懈,猪舍小环境就很难达到猪的适宜生存范围,这对于自身保温抗低温能力(因皮下脂肪少)弱的保育猪、小猪及老弱病残猪而言,就是灾难。管理不好的猪场就出现发病死亡显着增加。因此,我们应更多加强初春季节的保温管理,达到减少发病死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