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病已成为部分养猪场最头疼的疾病,也是侵噬养猪经济效益重要的因素之一。患猪以呼吸困难、咳嗽、喷嚏,重症者出现腹式呼吸等呼吸系统障碍为特征,但无死亡率或很低。导致猪场经济效益下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药物成本的大量增加,而用于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如氟苯尼考、泰妙菌素等)的使用常出现两种治疗结果,即治疗无效或停药反弹;其二是生长育肥猪严重的日增重损失导致的饲料报酬率的降低。以下笔者就临床走访中碰到的这类问题作归纳分析,供养猪场参考。
一、临床案例
广东某猪场,约90-120日龄段猪群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约40-41℃,以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发病猪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对病死猪剖检可见间质性肺炎,肺水肿,偶见肾脏针尖大小出血点,无其它明显病变,死亡率3%以下,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猪场负责人表示该场连续多批猪均出现相同的问题,其它生产阶段猪群均表现正常,但每批猪进入90-120日龄左右生产阶段便出现上述情况,转群时多种抗生素保健仍无法阻止疾病发生。伪狂犬免疫母猪普免3次/年,小猪45日龄左右肌注一次。对该场建议3日龄0.5头份伪狂静滴鼻,70日龄左右再肌注1头份,两个月后该场问题得到了解决。
湖南某中小规模猪场,约100日龄生产阶段的猪群主要表现以发热、厌食、和类似前述的呼吸道症状,发病率较高,但无死亡病例。复方制剂氟苯尼考治疗后可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但停药后便“反弹”。在用伪狂静1-1.5头份紧急免疫后,一周左右时间猪群恢复正常。
二、病因分析
临床走访中碰到类似的问题为数不少,由于对伪狂犬疾病的认识不够,绝大多数养猪场碰到类似的问题都是反复使用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并由此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伪狂犬病毒感染中大猪主要侵害肺脏,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呼吸病症为特征,偶见神经系统紊乱,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中大猪的日增重损失方面。应与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和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诊断。
伪狂犬病曾在引起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和产房仔猪大批死亡而臭名昭著,免疫母猪一方面可阻止繁殖障碍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免遭侵害。因此,母猪免疫的观念已被广泛采纳。至少两种情况引起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其一是对商品猪群的伪狂犬疫苗免疫意识不够,部分猪场只免疫母猪不免疫仔猪;其二是对商品猪群的免疫时机不恰当,这在一些伪狂犬感染压力相对较小的猪场较容易发生。
只免疫母猪不免疫仔猪的猪场,生长育肥阶段的猪群母源抗体已基本消失,当环境中野毒存在时,野毒感染导致生长育肥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这种免疫方式显而易见的是母猪的免疫状态将决定商品猪群的临床表现。在母猪反复免疫获得良好免疫状态的猪场,商品猪群45日龄的免疫方式也偶见生长育肥猪群出现伪狂犬临床病症,这主要可能跟母源抗体干扰有关。
控制呼吸道症状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出现反复“反弹”现象更是将许多猪场引入了误区,笔者认为,因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制剂有所差异,有些加入了对症性治疗的药物(如退热、止咳平喘等),故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便“反弹”,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三、防控对策
只免疫母猪不免疫商品猪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以下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不免疫商品猪:第一种情况是在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确保环境中无野毒污染和所有阳性带毒猪不会排毒;第二种情况是在野毒阴性猪场,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可排除野毒进入猪场。而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中都很难实现。因此在现实情况下,对商品猪进行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是必要的。
免疫程序和疫苗选择在伪狂犬病防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建议可选择经“克隆纯化、适度致弱”的高效的Bartha K61毒株(如福州大北农伪狂静),对母猪、初生仔猪使用都非常安全。在伪狂犬野毒感染压力较大的猪场使用3-3-7免疫模式,在伪狂犬感野毒染压力不大的猪场使用3-3-7改良模式。
野毒阳性猪场建议对初生仔猪进行滴鼻免疫,因实际情况是,母猪的母源抗体对其仔猪的免疫保护是有限的,其免疫保护作用不全面,Kit等(1994)和Boersma等(1998)认为循环抗体在抗病毒感染方面没有免疫保护作用。另外,理论上母源抗体只在体内循环,而猪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也不能阻止病毒在鼻咽内的定植,形成潜伏感染。所以初生仔猪滴鼻免疫可有效阻止或减少野毒在仔猪体内的潜伏感染量,即“占位效应”,进而更有效地避免在生长育肥阶段因潜伏感染的野毒激活而引起的呼吸道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