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场免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猪论坛
核心提示:猪场免疫是给猪体注射疫苗,使猪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的技术常规措施,以达到增强猪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目的。然而,猪场免疫受疫苗、猪群、病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免疫失败的原因导致猪群发病的事例经常发生。下面笔者就影响免疫效果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免疫存在的问题

(一)疫苗本身质量问题 比如,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免疫效价低、佐剂不佳、疫苗纯度不高以及活苗中病毒发生失活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二) 疫苗在运输、保存和使用操作中方法不当 疫苗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如果长时间在强光和高温环境下,就会失效。在使用过程中,稀释后长时间不注射;一些疫苗没有使用专用稀释剂;由于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具消毒不严带入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剂量和注射时间不准确等等都可能成为免疫失败的原因。

(三)猪群体质状况

1.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是从母体中获得的被动性免疫抗体,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这样可以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是母源抗体可干扰首次免疫的效果,尤其是用弱毒疫苗。体内未消失的母源抗体与注射疫苗中和,影响了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母源抗体有一定的消长规律,需待母源抗体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进行免疫接种,否则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

2.猪群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注射后,猪群产生抗体之前猪群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其机体对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防御疫病,表现免疫失败。例如,猪群感染圆环病毒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后,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使免疫能力降低,注射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

(四)免疫程序不科学 猪场未根据当地猪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盲目免疫。一是免疫前,没有开展疫情监测,免疫时机选择不当,未能发现病猪。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等,由于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造成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二是不重视二次免疫。许多疫苗需经过二次以上的重复接种,可提高免疫力达到加强免疫的目的。例如口蹄疫、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疫苗需经过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五)环境应激因素 高温、寒冷、惊吓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急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疫苗免疫保护力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检查疫苗质量 在进行防疫接种时,应逐瓶检查有无破损变质、破乳分层、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等记载是否清楚。

(二)正确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 按照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运输、保存要求,避免高温、强光和重金属的影响。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油佐剂灭活疫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严防冻结。剂量的使用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稀释疫苗要使用专用稀释剂或者生理盐水,现用现配,一般在3小时内用完。严格消毒接种用具,一般消毒用75%的酒精或2%~3%的碘酊。

(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畜禽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水平、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特性、免疫途径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制定,并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实行“以监定免”。例如,猪瘟免疫时,要进行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首免时间。定期监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等病的血清抗体,以确定猪群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在生产实际中,一些规模较小的养猪场往往盲目照搬它场的免疫程序,或发生问题后随意调整免疫程序,一些养殖场甚至没有免疫程序 ,完全凭生产者的主观意识去防疫,这些都很容易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

(四)保持环境安静、卫生,减少应激 改善猪舍饲养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做好病猪粪尿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疫情传播。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保持猪舍的安静,减少应激发生;用具和环境定期消毒。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对策 问题 存在 免疫 疫苗 抗体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