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圆环病毒感染对当前养猪业的威胁及防制对策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搜猪网

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 circovirus infechon,PCI)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感染相关的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性的高度相关性;在短时间内世界范围广泛的传播;对猪广泛的高度易感性;对免疫器官的严重攻击,导致高度免疫抑制性;目前尚缺商品化的疫苗、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的控制能力,使养猪业蒙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前国内外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探讨防制该病的有效措施,是当前国内外养猪业密切注视的热点。

本病最早见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发生和流行。该病1997年以前呈散发,1997年以后在全世界爆发为流行病,国内也有类似地感染。当前几乎世界各国的猪群均存在有猪圆环病毒的感染。

流行病学:

病原体:病原体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为20面对称体,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粒子直径14~25nm.根据PCV的治病性、抗原性和及核苷酸序列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PCV1和PCV2均有感染性,但治病性主要似PCV2型。PCV对外界抵抗力强,PH3环境中可存较长时间,对氯仿不敏感,在56°C~70°C处理一段时间不被灭活。在诱发因子的作用下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PCV的猪,PCV也可感染鼠,但是否排毒尚待证实,可能有宿主或传播媒介的潜在危险。

易感动物:文献报告和我们的临床观察,易感动物是猪,各种年龄、类型、品种的猪和胎猪均可被感染,人、牛和鼠也可被感染。

传播途径:感染猪自鼻液、粪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官水平传播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

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PC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达16.5%~95%.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混合感染的病毒或细菌的不同有一定的诧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发病率4%~25%,死亡率90%以上。

与PCV2感染相关的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仔猪断奶厚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ostweaning multistemic wasting sydrome,PMWS):3~20周龄的仔猪和青年猪感染PCV-2后可发生PMWS.表现于多系统进行性衰竭:厌食、精神沉郁、生长不良或迟滞,渐进性销售,体重减轻,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体温升高,体表浅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颌下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显著,贫血,鸡肉萎缩无力,咳嗽,喷嚏,气喘,呼吸困难,有时可见下痢和嗜睡等,[19,20].剖检病变为体况较差,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皮肤苍白,黄疸,淋巴结异常肿大、切面苍白,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表面散布灰褐色小叶、心叶和尖叶突变、肺泡出血,肝脏发暗、萎缩,脾脏肿大、肉样变、切面未见充血,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可见白色坏死灶,大肠黏膜充血或淤血。

传染性先天震颤(congenital tremors,CT):有人从表现出CT症状的仔猪中分离到PCV。

CT发生于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主要见于2~7日龄,出现不同程度的双侧性震颤,震颤严重者因难以吮乳而饥饿死亡,外环境刺激因素可诱发或使震颤加剧,躺卧或睡眠时震颤停止。耐过一周者,可逐渐康复,但有的终生不断发生震颤。大多死于因震颤而不能吮乳饿死。一般发生率在10%~20%.病理剖检未见肉眼病变。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主要发生于生长发育期,哺乳期也有发生,呈散发,感染率较低,死亡率10%~20%,许多猪群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同时发生。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最先从背部、后躯两侧、后肢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状丘疹,红色或紫色、中央黑色的坏死灶,黄豆大小,逐渐破溃、融合成斑块和条带状,渐而波及全身,一般体温和行为正常可自行康复,严重者出现跛行、发热、厌食,甚至体重减轻。剖检可见肾肿大、外观土黄色或苍白色,被膜下散在性斑点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灶。

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根据作者接诊的病例,这是国内最常见和最多发生的与PCV混合感染性传染病。以发热、厌食、贫血、黄疸、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四肢、耳尖及腹下淤血或出血、颌下和腹股沟等浅表性淋巴结严重肿胀苍白、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体温高达40.5~41.6℃,甚至42℃,高热稽留。后期食欲减退或废决,眼睑水肿发青、眼结膜潮红、微黄染、后期苍白,耳部、腰背、腹下。四肢末端淤血,皮肤初期发黄,渐而发红,尿液发黄渐而发红,全身贫血消瘦,被毛逆立,咳嗽气喘,腹泻似黄痢,粪便带血,体温下降到常温以下,甚至34℃。被感染的母猪子宫内膜炎、不发情或不规律、返情率高、受胎率低、易流产、早产、死胎率高、产仔弱、产仔数少,乳房和外阴水肿。镜下可见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剖检可见耳下、腹下、四肢末端可见紫红色斑块;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皮下水肿有黄白色胶冻样侵润;骨骼肌色泽变淡、略黄;全身淋巴结严重肿大、切面苍白,肺脏边缘充血、出血,个别肺尖叶肉样变;脾脏肿大、质软、边缘点状出血;心肌条纹状坏死、心内外膜点状出血,心包积有较多量淡红色液体;肾脏肿大、被膜下点状出血、肾盂积液,膀胱壁点状出血;肝脏肿大、土黄色、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灶;肠黏膜多量出血斑块,甚至出血性肠炎。发病率高,自然死亡率50%以上,甚至100%.


与蓝耳病混合感染:作者接诊的病例也较多,国内也多有报道。发生于妊娠母猪、育肥猪和仔猪。哺乳母猪体温升高(40.08~42℃),食欲不振,泌乳量下降,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严重者食欲废绝、双耳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喘气;仔猪体温升高(40.5~41.5℃),精神沉郁,扎堆,腹泻,皮肤发绀,呼吸急促,急性者2~3天死亡,慢性者2~3周死亡;育肥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40.08~41.8℃),咳嗽,腹式呼吸,逐渐消瘦,长期卧地不起,耐过者生长缓慢。

与猪瘟混合感染: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无明显的季节性。除了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外,淋巴结肿大更显著,但是淋巴结切面出血严重,还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猪瘟症状:神经型:精神沉郁、转圈、四肢滑动呈游泳状,自后而前外周神经麻痹;呼吸型:呼吸急促;繁殖型:死胎、滞留胎、木乃伊胎、早产、震颤性弱仔,仔猪水肿、肾点状出血;肠型:腹泻,胃底部可见暗红色溃疡区,肠炎、回盲瓣处可见扣状肿。

与伪狂犬病混和感染: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淋巴结肿大,食欲降低,甚至废绝。哺乳仔猪精神沉郁、口腔流涎或泡沫,后肢麻痹、步履蹒跚、遇到声音刺激后尖叫,耳朵发紫,腹下可见粟栗大小底紫斑,该窝母猪有时出现厌食、便秘、震颤、视觉消失或结膜炎,育肥猪症状较轻。

诊断:

流行病学特点: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大中小育肥猪等各种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因诱发因子的作用发病,多具有相应的并发病的症状。最常见的诱发因子是断奶、免疫、运输、妊娠、气候骤变、断尾、打号、换料、转群等。

临床症状特点:体表浅在性淋巴结高度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4~5倍;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咳喘,腹泻,生长缓慢,皮肤苍白,黄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使用抗菌药治疗无效。有时可见麻痹由后肢开始的渐进性神经症状。

剖检病变特点:淋巴结:体表浅在性和内脏淋巴结高度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串珠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5倍;脾脏肿大;肺脏膨大、表面散在大小不一的褐色病灶;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点状出血和坏死灶;脑组织充血出血;其他脏器也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

实验室诊断:病理学检查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性病灶;淋巴结组织内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学检查:1)间接免疫荧光发(IIF):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PCV;2)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PCV抗体,检出率99%以上,主要用于PCV抗体的大规模检测;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简单、快速、特异的检测法;4)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用于(PCV)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精确定位。

防制对策

对感染和疑似感染猪场,彻底清理猪场卫生,每周用2%~3%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舍内外、猪圈地面和墙壁,一小时后用清水把猪圈地面和墙壁冲净,每周一次,再后羿金碘喷雾连续喷雾消毒6天,每天一次,彻底清洁卫生,定期灭虱,消除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加强饲养管理,免疫、阉割、剪齿、断尾、打号或注射要严格消毒;平衡饲料营养,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驱瘟神散0.5%、消食平胃散0.3%、复合维生素B 0.1%、白糖5%,全群混饲5天;驱瘟神散注射液1~30毫升、黄芪多糖注射液1~30毫升,混匀后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5%氟苯尼考注射液1~3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以上注射剂量:刚出生~20千克体重的仔猪为1~10毫升;20~50千克体重的小猪为10毫升;50~150千克体重者,从10毫升为起点,每增加10千克体重用量增加2毫升;150千克以上者均为30毫升。

防制对策

对感染和疑似感染猪场,彻底清理猪场卫生,每周用2%~3%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舍内外、猪圈地面和墙壁,一小时后用清水把猪圈地面和墙壁冲净,每周一次,再后羿金碘喷雾连续喷雾消毒6天,每天一次,彻底清洁卫生,定期灭虱,消除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加强饲养管理,免疫、阉割、剪齿、断尾、打号或注射要严格消毒;平衡饲料营养,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驱瘟神散0.5%、消食平胃散0.3%、复合维生素B 0.1%、白糖5%,全群混饲5天;驱瘟神散注射液1~30毫升、黄芪多糖注射液1~30毫升,混匀后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5%氟苯尼考注射液1~3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以上注射剂量:刚出生~20千克体重的仔猪为1~10毫升;20~50千克体重的小猪为10毫升;50~150千克体重者,从10毫升为起点,每增加10千克体重用量增加2毫升;150千克以上者均为30毫升。

讨论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病圆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免疫抑止为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它包括三类:一是由猪圆环病毒-1型所引起的至今仅发现感染,但尚未显示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对养猪业威胁不大;二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以免疫障碍为特征的猪的病毒性传染病,单纯由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发病的很少见;三是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相关性感染,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颤抖病、猪圆环病毒与猪瘟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混和感染、猪圆环病毒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和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弓形虫混合感染等。第三类是主要的。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混合感染性疾病感染范围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前尚缺商品性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重要和对养猪业威胁最严重的一类疫病。圆环病毒对猪隐性感染率高,在淋巴细胞内复制,杀伤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伤和急剧抑制,机体在应激的状态下,特别是在易感病原体、运输、免疫、转群 、换料、气候骤变等刺激因子的作用下,极易混合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并使隐性感染处于蛰伏状态的圆环病毒被激活,呈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导致高死亡率。

清理猪场卫生,以高效消毒剂彻底杀灭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环境中的病原体是基本原则,也是最主要的防制手段。当前国内外杀灭病原体作用最强的消毒剂是氢氧化钠和复合碘,病原体不易对之产生抗药性。

PCV感染,虽然可导致免疫、呼吸、泌尿、消化、等多系统的病变,但是其中对机体影响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免疫机能低下也是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关键。中药驱瘟神散和驱瘟神注射液,是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结晶,由精选数十种地道中药,根据扶正祛邪、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祛瘀、醒脾健胃、渗湿利尿排毒的原则组成,药性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脾指数为1.44.几十年的临床使用,具有很强的扶正作用,可全面升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有确切的广谱抗病毒和抗菌作用。黄芪多糖是已被确认的强效免疫增强剂,与黄芪多糖注射液共同使用,对感染的圆环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对损伤的免疫系统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氟苯尼考是当前抗菌作用确切的抗生素,对控制混和感染的病原菌有很好的疗效。消食平胃散可改善机体的消化功能。当前滥用抗菌药和饮用消毒剂的现象相当严重,使消化道内合成B族维生素的菌群被抑止或杀灭,补充复合维生素B也是必要的。饲料中混入中药后,降低了饲料的适口性,根据猪最喜食甜味的生物学特性,混饲一定量的白糖,既能矫味,同时也增加了能量和肝脏合成解毒物质葡萄糖醛酸的原料。

对感染和疑似感染猪群,在严格的消毒的基础上,尽早混饲和注射药物,抓住治疗时机,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该病禁止使用地塞米松等免疫抑止性药物。也有报告,认为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可用地塞米松等免疫抑止剂。鉴于当前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较为普遍,慎用磺胺类药物。

作者提出的防制的综合方案,经近几年来对圆环病毒感染及其与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猪瘟、伪狂犬病多种混合感染的临床验证,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比较理想,虽然作者接诊的病例中,有些是来不及或当地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室确诊,仅只是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的临床印诊。上述防制方案,在当前尚未找到治疗该病有效方法的情况下,也不失为可供养猪业同仁参考试用的方案。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威胁 对策 当前 感染 病毒 注射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