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气候在白露节气前仍维持高温天气,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节气后气温由热转凉,且日均温差变化大。九月初是大、中、小学生结束暑假返校和各学校、托幼机构开学的时候,下旬恰逢中秋节,又是国庆节前夕。在冷热交替、日均温差变化较大和人口流动量相对增加的季节,好发肠道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开始增多,应注意对食源性疾病、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和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细菌。临床上主要特点为潜伏期较短,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食源性疾病主要流行特征为: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各食品行业单位、食堂、盒饭公司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的食品;家庭聚餐、办酒宴应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生熟不分污染食品;个人应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半生食品和腐败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脓血便,病例可伴有发热、里急后重,严重的病例可发展成为中毒性菌痢,危及生命。细菌性痢疾发病对象仍以儿童、小学生和成年人为主;发病主要原因系食用污染水、受到污染的食物或与病人接触感染,其中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常易发生因食用污染的食品、污染的饮用水或餐具、厨房用具被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因此,应重视对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应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幼托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潮湿闷热天气多发。可以引起人类感染的是猪链球菌2型,病菌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皮肤伤口。本病感染后起病急,潜伏期平均2至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等,重症病例可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接触病、死猪,养猪户和屠宰工是易感人群。普通市民在买肉时要查看猪肉的检疫章,并从肉的色泽、气味等方面鉴别肉是否新鲜,是否为病、死猪肉,如果手上有伤口,接触肉类要戴橡胶手套保护,另外,加工食用肉类要煮熟煮透,生、熟菜板一定要分开。
除注意对上述疾病的预防外,这一季节正是气温由高到低的转换期,日均温差变化大,易发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各学校、幼托单位一定要注意预防。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