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春季气候与动物疫病防治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气候环境因素与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息息相关,暖冬气候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提供了环境条件,病原微生物对动物的健康形成一定的威胁,进入春季将是畜禽疫病的高发流行时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于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流行,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环境是影响植物和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天气、气候条件是影响动物生产最为直接的外部环境条件,畜牧业与天气、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尤以太阳辐射、温度、水分三要素对其影响最大。太阳辐射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直接能量来源,也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间接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还对植物和动物有机体产生种种生理效应,从而影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产品的品质。
温度条件是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进程才能正常进行。温度对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限温度、最适宜温度和下限温度三个温度指标。动物和植物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其生长发育最为旺盛。比如,生猪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5℃~23℃。如果环境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或高于上限温度,植物和动物将发生热应激和冷应激反应,其生理活动减弱或停止,甚至出现冻害致死或热害致死现象。
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构成动物和植物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水对调节动物机体和环境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水,植物和动物就难以生存,故水有生命之源之说。缺少水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水分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生态因素之一,还是动物不可缺少并赖以生存和生产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降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的产量。
据气象资料报道,今年的气候特点是“暖冬”。初春时节,中原和江南等地闪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提早出现,北方罕见的强沙尘暴,近期华北等地气温异常偏高等等天气变化令人捉摸不透,也引起老百姓的极大关注。
暖冬作为一个气候概念,是指从上年12月到这一年2月的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于常年水平。为此,3月初,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气象数据得出结论: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不仅是我国连续第16个暖冬,也是我国近40年来第二个最暖的冬天。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定义,可以说出现了气候异常情况。

气候环境因素与动物发病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动物发病的罪魁祸首,病原微生物与气候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繁衍、传播,致使动物发病,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还出现变异,冬天寒冷的气候可以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但今年“暖冬”的特点是冬季气温偏高,而且干旱雨雪少,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细菌、病毒的繁殖不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加之暖冬气候干燥,空气污染严重,大量病毒和细菌存留,虫媒病毒和细菌非但不死,还可能大量繁殖甚至变异,使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温度适宜而存活下来,再加上气候干燥带来更多的粉尘和大气污染,使得这些病菌更加活跃,病虫害更容易滋生蔓延。空气中病原体增多,往年在这个季节应该休眠的细菌、昆虫和微生物,今年因为气温偏高将增加繁殖,加大致病能力,为新型疫病的发生和各种传染病流行创造了条件,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对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由于暖冬使传染病易发生和流行,加之春季气温比往年要高,春天风多对家畜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介体作用,可将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携带和传播到动物身上,使易感动物发病。因此做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春季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措施
保持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制度 春季到来,对饲养动物的场所及周围环境要进行一次彻底净化,清理焚烧动物饲养场内及周边地域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对动物的粪便进行清理堆放发酵,对动物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传染源无可乘之机,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规模养殖场每周进行一次消毒,一是带动物消毒,采用喷雾消毒,可使用百毒杀等消毒剂;二是空圈消毒,对空圈尽可能进行全出全进式消毒,用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三是产房及幼畜培育室消毒,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四是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的消毒意识,对衣物及动物的饲槽、饲具及接触的物品均进行彻底消毒,从而消灭微生物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严格动物免疫程序,提高动物免疫力 采取特异病原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使动物获得特异性抗体,这是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预防疫病的方法。目前已进入3月份,是规定的防疫月,各养殖场要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为牲畜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全面免疫的病种有猪瘟、鸡新城疫。因此,要在确保牲畜强制免疫和畜禽全面免疫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做好畜禽传染病的因病设防。防疫病种可根据当地畜禽病发生的实际而制定。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我市的防疫病种名称,仅供参考。生猪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应做好猪口蹄疫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大肠杆菌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链球菌病、猪水肿等病的防疫;黄牛应做好口蹄疫、炭疽、气肿疽等病的防疫;绵山羊应进行口蹄疫、羊三联四防、布鲁氏杆菌病的防疫;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近几年各地对家禽20余种病进行了预防,也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行程序化免疫,确保不发生动物传染病。
做好动物检疫检测工作,将疫病消灭在源头 春季正是动物出栏添槽,流通频繁的时期,做好检疫工作对于严格控制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要严格产地检疫,规范产地检疫工作行为,做好动物免疫档案和动物免疫标识的查验工作,把好临床检查关口,严格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1996标准执行,及时做好动物及其产品的离地检疫,确保离地动物和畜产品安全。二要强化屠宰检疫,屠宰场点经历了春节期间的高强度宰杀,场地污染严重,加之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做好屠宰检疫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对进场的动物要严格耳标和产地检疫证明,做到凭标凭证进场,坚决不允许没有检疫证明和免疫耳标的动物进入屠宰环节。对待宰动物实行宰前检疫和宰后同步检疫,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验工作,确保屠宰检疫100%,杜绝疫病的人间传播。三要严把运输检疫关口。春季是幼仔畜禽、种畜禽添槽引种频繁季节,对引进的畜禽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接受因引种检疫不严将动物疫病引入境内导致疫病传播的教训;引进种畜禽时要慎重,要严格进行检疫,特别是有些规定疫病血清学检测必须呈阴性反应,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公路动物检疫站要坚守岗位,切实履行好职责,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查死守,做好查证验物,对疑似动物及其染疫产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处理,做好车辆消毒,建立登记制度,确保运输检疫率100%。四要做好监督检查,动物卫生监督人员要巡回动物饲养、肉类加工、屠宰场点、肉品市场、活畜交易市场、动物产品的仓储等场所进行检查,对违章违规行为需要立案的要坚决按照农业行政处罚规定,立案查处,确保饲养动物、上市动物和畜产品安全。五要定期对饲养的畜禽进行检测,如重点检测猪瘟、伪狂犬病,禽流感等一、二类传染病,对检出的阳性病畜禽坚决扑杀,防止动物饲养地疫病流行发生。
严格药物预防制度,保证畜禽健康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重于治”。有些动物疫病特别是一些细菌性传染病用药物预防有良好的效果,特别对猪禽效果更佳,如有些猪场里存在着气喘病、猪附红细胞体等疫病的潜伏,对此类疫病可采用定期投药来达到控制发生的目的;有时给动物更换环境、去势、防疫等,可诱发疫病的发生。因此,可采取提前加入有关抗应激药物的办法,如可加入维生素类、抗菌素类,有侧重地使用中草药制剂,达到控制畜禽养殖场疫病发生的目的。
实施规范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春天的气候常常是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因此,保持畜禽饲养圈舍的小环境是防止动物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创造温暖、干燥、通风、清洁的饲养条件,对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生长发育,防止发生疾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定时定量饲喂,是保证动物健康,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饲养畜禽场户,一是饲料品种应相对固定,减少饲料品种的随意更换;二是营养必须满足各类畜禽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畜禽的饲养标准;三是定时定量饲喂,建立严格的饲养程序,饲养人员要善待畜禽,禁止采用粗暴的行为;四是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创造舒适的条件环境,特别对高密度饲养的畜禽,往往因气候突变、高温、高湿、酷暑、严寒,断水,断电,断料,断奶,转群,换料,防疫打针,投药,惊吓,沙尘,调换饲养人员等可诱发环境病和其他多种疾病。因此,要保持畜禽饲养环境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外因对畜禽产生的应激,不断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从而保障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疫病, 防治, 春季, 动物, 气候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