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体会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养猪巴巴网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组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主要发生在0~70日龄的仔猪。大肠杆菌病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当环境因素恶劣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发该病的发生,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气温剧变,保温不良,空气流通不畅,更易引发此病,造成新生仔猪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下面结合临床经验谈谈这三种病的防治体会:

1发病原因

1.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

仔猪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消化机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刺激敏感,自身抵抗力较低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1.2哺乳母猪发生疾病

哺乳母猪发生疾病,如乳房炎、产后热、子宫内膜炎等,所产乳汁的成分有所改变,仔猪吸吮后受到影响.引起消化不良,给大肠杆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引发仔猪黄白痢。

1.3饲养管理不当

母猪日粮供给的营养不稳定,饲料配比不当,营养成分不全面.更换或者添加能量饲料过多,引起乳汁成分变化。仔猪的饲料中缺少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卫生条件差,饮水不及时,水质不清洁,引发大肠杆菌病发生。

1.4饲养环境差

饲养环境脏乱,潮湿,粪便不及时处理,哺乳母猪乳头经常带有污物。猪舍通风不良,冬无保温,夏无降温,突然受寒刺激,忽冷忽热气候,易诱发本病。

2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

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的病原均为大肠杆菌,均表现肠炎的症状,但这三种病又各有不同.这三种病的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要点如下:

仔猪黄痢:1~7日龄高发,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病猪表现口渴、精神沉郁、停止吮乳、挤堆、频繁排黄色水样稀粪,无呕吐现象。严重脱水、消瘦、双眼下陷、肛门周围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昏迷而死。肠道膨胀,内有大量黄色液态内容物和气体,十二指肠黏膜多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有点状出血、水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可用抗生素、高免血清对症治疗。

仔猪白痢:10~30日龄多发,成窝发病,传播较快,体温不高,排黄色浆糊状稀粪。部分病猪可自愈。胃肠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用抗生素、高免血清对症治疗。

猪水肿病:多在断奶后l~2周发病,病程短的数小时,一般为1~2天,体温没有明显变化,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脸部、眼睑及脸部水肿,叫声嘶哑,后肢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胃壁、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水肿为特征性病变。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3典型病例

3.1病例l

仔猪白痢:杨某猪场存栏300头,其中母猪60头,新生仔猪100头,就诊时已有两窝发病,已陆续发病5天。发病日龄分别为l9 日龄、21日龄,两窝共21头。发病l7头,死亡4头。曾用过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主要症状为:拉白色、灰白色的糊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病猪体温正常.个别腹泻严重,脱水明显的仔猪体温低于正常。病猪怕冷,拱背,皮毛粗糙,消瘦。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道胀气,肠黏膜脱落。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仔猪白痢,通过药敏试验,选出高敏药物头孢曲松钠对病猪进行注射3天,并结合补液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控制,5天后两窝仔猪基本治愈,精神良好,没有再出现死亡猪只。

3.2病例2   

仔猪水肿病:张某猪场存栏l00头,新购进仔猪20头,购进后第三天发病.发病仔猪约40~45 日龄,共发病6头,死亡4头。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四肢无力,起立困难,共济失调。脸部、眼睑水肿,叫声嘶哑,后期卧地不起,肌肉震颤,四肢划动,昏迷死亡。剖检可见头颈部皮下胶冻水肿,脸部、眼睑水肿,心包积液,胃黏膜下胶胨样水肿、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水肿,小肠扩张,充血。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治疗:对发病未死亡的2头仔猪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后效果不是很明显,建议畜主淘汰。对未发病的仔猪进行隔离,并注射仔猪水肿苗。加强饲养管理,后有两头发病,一头治愈、一头死亡后未再有新病例发生。

4诊断

4.1细菌分离

猪大肠杆菌病通常根据发病日龄、典型症状和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查。我们在进行细菌分离时选用了病死猪的小肠前段内容物、肝、脾、心血、各病变部位附近淋巴结,实验显示,肠内容物最易分离培养出大肠杆菌,其他部位不易分离出。在没有使用过药物治疗以前接种的病料培养出的机率较大。用过药物的不易分离。黄、白痢病例分离出的机率大于猪水肿病。但我们对分离出的菌株并没有进一步做肠毒素、吸着因子的测定以及血清型的鉴定。因此不能说明分离出的菌株的致病性等。

4.2药敏试验

2008年我们对从16个养殖场病死猪中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因为为了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用的菌株未做致病性及血清型的鉴定,试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定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钠、庆大霉素、先锋V、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新霉素及复方磺胺敏感度较差。

许多抗生素都可用于治疗大肠杆菌病,但由于大肠杆菌较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近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一些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先锋霉素等敏感性较前两年大大降低。一些近年来的新型药物也因添加使用过多而降低敏感性,如氟苯尼考。头孢三代类药物目前敏感性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使用药敏试验得到的敏感药物效果也不是很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混合感染等。

5综合防治

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多与母猪奶水及环境温度、卫生差、应激、饲料品质不良等有关。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做好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5.1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做到“全进全出”的科学管理,不从疫情不明的猪场引进种猪。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猪舍通风、干燥,冬季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减少应激。仔猪通过吃奶和舔母猪皮肤而摄入了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是仔猪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环境清扫和消毒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接产时,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以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并用无刺激性的消毒溶液擦拭乳房和乳头.仔猪出生后尽快吸吮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以增强抵抗力。

5.2合理饲料搭配

供给猪群全价营养饲料。母猪妊娠中后期饲料中补充0.1%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仔猪出生后尽快让仔猪吸吮到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抗体,以增强抵抗力。及时补铁、早期开食补料.提高抗病力。

5.3免疫接种

给怀孕母猪注射特异性菌苗可有效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国内已有多种菌苗可供选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以及后者加上P41的四价灭活苗等,用于免疫怀孕母猪,均可使哺乳仔猪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保护率。

通过我中心的临床资料显示,一般初产母猪即使注射了疫苗,发病率仍高于经产母猪,需要经过两三胎后才能完全控制。建议生产实践中第一胎母猪以及疫情严重的猪场在母猪预产前l周再加强免疫一次.也即母猪产前45天、l5天分别接种两次大肠杆菌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用从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的自家灭活菌苗,效果更佳。健康仔猪在14~18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灭活疫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6讨论

6.1仔猪黄痢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最容易发病,特别是l~3日龄的仔猪,一窝仔猪中只要有一头发病,一、二天内几乎全窝仔猪均发病,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病死率高达100%,一旦发病往往来不及进行治疗。通过我们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初产母猪或者是经产母猪所生仔猪均可发生本病,尤其是新建猪场和新近引进过后备母猪的猪场危害更为严重.几乎每窝都有发生,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在猪场内一经流行之后,如不采取可行的防控措施就会经久不断。

6.2仔猪白痢多发生于l0~30日龄仔猪。以14~21日龄多发.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发病率较高可达50%以上,发病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明显效果,大大降低死亡率。但治愈后的仔猪生长发育受阻。

6.3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尤其是同窝中生长发育较快的肥胖仔猪更易发病,常常局限于少数仔猪群。根据我们病例资料统计发病率20%左右,但病死率高可达80%以上。常常在猪群中突然出现死亡仔猪,病程很短,来不及治疗,病程较长的表现有明显症状的临床治疗也不太理想,而且费用较高,治愈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

6.4资料介绍应用本场康复猪、淘汰的老母猪或经过用自家灭活菌苗高免的育肥猪的血清,注射或给仔猪口服。都可收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血清的采集、保存难以达到无菌.血清的效价也无法测定,因此使用起来难免存在一定隐患,应该慎重。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猪大肠, 防治, 杆菌, 体会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