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集约化猪场常见多发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养猪巴巴网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病也越来越复杂。集约化猪场除了常见的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嗜血杆菌病、腹泻等病以外,近几年来还流行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典型猪瘟、猪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使病猪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因此在诊断及防治时,应加以注意和区别。
1 猪圆环病毒病
该病是由 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以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及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的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和保育舍的仔猪,5~12周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巴氏杆菌病等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现已被各国养猪公认为是危害养猪业的第一大疫病。
临床特征: 患猪发病后可出现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弱,主要表现为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皮肤苍白,腹泻,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渐进性消瘦,生长迟缓,出现贫血和黄疸。剖检病猪消瘦、皮肤苍白,腹股沟浅淋巴结出血,肺脏肿胀,肝肿大,胃溃疡,小肠黏膜出血。
防治措施: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应早发现,早确诊,早对症治疗。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措施,减少应激因素,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干燥,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猪群的免疫功能。一旦发现可疑病猪及时隔离,并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疫情传播。
由于该病毒损害免疫器官,使机体的抗病力下降,所以易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猪放线菌性肺炎、猪支原体性肺炎、猪链球菌病等,在预防与治疗上应适宜用药。如平时在哺乳母猪和断奶仔猪料中添加支原净、金霉素或土霉素适量饲喂有一定效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又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热、厌食、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及仔猪的呼吸系统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各种阶段的猪均可感染,其中怀孕后期母猪和1月龄左右的仔猪最易感染。
临床特征:妊娠母猪多见于怀孕100d以后,突然发病,咳嗽、高热、厌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预产期推迟。体温在40℃以上,有食欲,但无力。前期腹泻,逐渐消瘦,后期脱水便秘,被毛粗乱,耳朵发蓝,恢复后的母猪发情期明显延长。仔猪发病,对各种刺激敏感,后肢常呈交叉状,外翻腿、站立不稳,肌肉阵颤,喜卧地。生后仔猪2~3d多发生腹泻,死亡率可达30%~100%,主要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气喘,耳尖发绀变蓝,漫及全耳;腹部、大腿内侧皮下充血,呈深红色,甚至体温下降,衰竭而死。断奶仔猪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眼睑轻微水肿,耳变红,皮肤有斑点,死亡率超过20%,未死亡的则长期消瘦,成为僵猪。病变最常见的是心包积黄色液体,心包膜可见小出血点。
防制措施:首先不从疫区购猪,注意引种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在母猪临产前饲喂阿司匹林,可减轻发热,减少流产。产房要彻底消毒,同时注意保持干燥和保暖。确保仔猪吃足初乳,尽量减少因断尾、断牙、阉割、断奶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发病虽无特效药物,但是可使用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加链霉素、安痛定、地塞米松等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能量饲料,尤其是注重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在发生病猪突然死亡并有鼻出血时,最好对整个猪群立即注射高效抗生素进行治疗。
猪链球菌病
该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多发于春、秋两季,呈散发性传染,临床常见的有败血症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关节类型和脑膜脑类型。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架子猪次之,成年猪很少。
临床特征: 急性败血症和脑膜炎型,体温升高至40~42℃,稽留不退,精神沉郁,减食或不食,便秘,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涕,共济失调,尖叫,抽搐,转圈,磨牙,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昏迷而死。慢性呈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化脓性淋巴结型,颌下淋巴结肿胀、热痛,影响呼吸,表面皮肤出现坏死状,耳、颈、腹下和四肢内侧大面积呈紫色。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全身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常于2~3d死亡。
防治措施:首先注意阉割和新生仔猪断脐或肌肉注射药物时,严格消毒,以防通过伤口感染;春、秋两季可根据产仔情况及时进行猪链球菌疫苗免疫接种,接种前后1周最好不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物治疗,常选用大剂量青霉素与链霉素混合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的比例为3:1,或用安乃近、庆大霉素、樟脑、四环素、林可磺胺、甲基嘧啶钠注射液,并配合维生素B1、维生素C进行治疗均有效果。如果感染比例大,可紧急接种猪链球菌冻干苗;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接种弱毒猪瘟疫苗。
4 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又称温和型猪瘟,它是一种与猪瘟病毒血清血形态相似,但致病力较弱的变异性毒株引发的猪的一种零星散发的疾病。发病猪没有季节、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差异。猪只一旦感染,免疫系统受损,特别易继发或并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患猪症状轻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不食,鼻镜轻度干燥,体温时高时低,有时体温变化不明显。病程长者则出现运动轻度失调或步态不稳。有的猪出现咳嗽、气喘。多数病猪初期粪便干燥,后期出现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发生。其耳尖、颈部、腹部、四肢内侧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弥漫性出血点,有的耳、尾、四肢末端皮肤坏死、发育停滞,到后期行走不稳、后致瘫痪,部分跗关节肿大。
防制措施: 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预防主要采取禁止从疫区引进生猪、猪肉和未充分加热的猪肉产品,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一旦发病, 对猪舍环境及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 对病猪可 用本场猪瘟高免血清进行肌肉注射,0.5mg/ kg体重,1次/d,连用3d。并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如体温升高的要用降温药物,主要是防止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一般饲料中添加黄胺六甲氧+土霉素,添加量为0.05%,或用四环素类药物拌料预防。对可疑猪也可采用疫苗疗法,即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活苗)10~20头份或更大剂量,进行接种,有特定疗效。
5 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于晚秋、寒冬和早春季节,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猪的鼻液、气管和支气管渗出液、肺和肺部淋巴结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该病传播极快,若继发或混合感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则后果严重,常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临床特征:该病的潜伏期为几个小时,全群猪在2~3d内可同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1℃,严重时高达42℃;病猪精神沉郁,常卧地不起,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往往跛行,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口、眼、鼻中流出黏液性脓状分泌物,有时分泌物中带血,眼结膜潮红。怀孕母猪常发生后期流产。
    防制措施: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加强防范意识,及时诊断治疗;强化饲养管理,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洁净多汁的青绿饲料;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卫生;冬要保暖,夏要防暑降温;对饲养环境要定期消毒、定期驱虫;集约化养猪,要注意饲养密度,防止拥挤;对症进行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对病猪可用15%病毒灵+安定痛+青霉素肌肉注射,2次/d,连用3d。
总之,集约化猪场要有效控制各种猪病,不能只靠疫苗和 /或药物,必须结合饲养管理的改善、生物安全的加强等。对发病猪只,不能乱用药和滥用药,必须正确诊断,合理使用;对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等传染病,最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获得理想效果。对连续生产的猪场来讲,要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科学制定防疫程序,防患于未然。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