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酵床技术后,猪圈不用清粪、打扫,每天只管添料喂食就行。现在我一个人能喂300多头,很轻松”。12月28日上午,京山县雁门口镇养猪户彭运安喂完猪食,坐在猪舍前的空地上嗑着瓜子晒太阳。
4年前彭运安开始养猪,起初只养了10来头。她那时用的是传统办法,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忙乎开了,打扫猪圈、准备猪食,一天下来她经常累得筋疲力尽。那时,猪粪堆得像小山,雨天污水横流,晴天恶臭难闻。
后来,彭运安查资料发现,把适量的谷壳、米糠、锯末和发酵菌种填充到猪舍里,做成发酵床,猪粪尿直接排入垫层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等,降解后的粪便为发酵菌提供营养,一部分形成菌体蛋白,供猪食用;一部分转化成有机肥,可肥田。猪圈平时不需冲洗,也闻不到臭气。
彭运安算了一笔账,用发酵床技术养猪,每年垫料成本2000元左右,可以反复使用三四年。她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拼命干了。生猪用了这样的“席梦思”,还有很多好处。猪在发酵床上刨食时运动量加大,肉质比一般商品猪要好,肉价也高于市场价。综合算下来,每头猪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几年后旧垫料转化为有机肥,还能再卖个好价钱。
“懒汉养猪法”很快在京山县推广开来,去年永隆镇杨家丰村养殖户黎小平改建了1栋600多平方米的发酵床猪舍做试验,两个月后,生猪发病率降低一半以上,节约水电费共2000多元。
县畜牧兽医局畜牧股长袁明波介绍,该县还建设了1.8万口沼气池,处理生猪粪污。今年,全县新建规模猪场将全部采用环保的养殖技术。眼下,县里准备再引进一两家生物有机肥厂,将废弃的猪舍垫料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为推动养殖模式从粗放养殖、随处排污到生态养殖良性循环的转变,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广和扶持“畜禽+沼气+种植”的生态生产模式,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