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的平面布置与其规模大小、生产工艺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密切相关,规模越大,机械化水平越高,其建筑越复杂。但不论其规模大小,一般将整个猪场划分为饲养生产区、生产管理和生活福利区、隔离区三部分进行统一安排。
(1)饲养生产区。是养猪场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如公猪舍、妊娠猪舍、哺乳育成猪舍、育肥猪舍等),饲料加工室、饲料仓库、青贮垫草区、人工授精室、机器房、水塔、隔离猪舍、积肥场和车房等。约占建筑面积的70%~80%,各类猪舍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各类猪群的生物学和生产特点。公猪舍为了避免公猪由于闻到母猪气味骚动不安,应与母猪舍保持相当的距离。之后依次安排肥猪舍、哺乳猪舍,妊娠猪舍等。育肥猪舍应设在离场门口近的地方,以便出场运输方便。猪舍间隔距离L=10~14m,上限用于多列式猪舍或炎热地区双列式猪舍,其他情况L值一般取10~12m。饲料加工室:为了尽量缩短喂饲距离,安排在猪场中间部分,但考虑到往场内运料的方便,亦可安排在猪场一侧的尽端。饲料库:考虑到运料与加工的方便安排在猪场一侧的尽端。青贮、垫草区:安排在饲料加工室附近。隔离猪舍:安排在猪场的一角,只对场内开门,专管场内猪群保健。水塔:水塔的设置位置, 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如有选择余地,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2)生产管理和生活福利区。包括办公市 、会议室、接待室、职工宿舍和家属住宅、托儿所、服务站和文化娱乐等设施。由于此部分与社会发生联系,因此安排在猪场的一角,独成一院,对场内外来往设有消毒设备的专用门。生产管理和生活福利区应生产区50米以上。
(3)其他设施。道路:道路组织在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猪场有饲料、粪便、人、猪几条流线,要求分工明确。大型猪场饲料通道(清洁道)与粪便通道(污染道)尽量避免交叉。场内主干道宽度至少5.5~6米,采用中级路面,靠两侧的边道,至少要求保持3~3.5m,采用低级路面以利出肥运料的车辆转向方便。大门:猪场的大门,根据运输车辆进出所需要的高度与宽度设置,且大门只供场内运输使用,平时关闭。消毒设备:大门消毒池,与大门等宽,长度与车辆长相等而稍有余。行政管理区与场内交通专用门,形成一个通道消毒间,内设消毒池,紫外线消毒灯,任何人出入都必须接受双重消毒。与社会联系的专用便门,可与传达室相结合,附设有常备消毒池的过道间。在养猪场平面布置中,应当注意各区间、四周与道路两侧林带规划,这是改善养猪场范围内气候条件的重要手段。每条林带应以高、中、低三种树组成,形成一条自然防护林带。如有基建用土形成的池塘,也可规划修建人工坑塘养鱼或生产水生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