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将疫苗注入猪等动物机体内这一阶段性技术操作完整过程,并能达到人工主动免疫效果,从而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该项技术操作是指常规的大家自觉不约而同在技术上又必须实施执行的专业技术,若没有贯彻实施,将导致免疫失败。规范是参考国内有关资料和作者几十年免疫预防成功经验编写成。由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东北黑龙江到华北石家庄至北京,许多猪场应用本技术规范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标准:被接种的每头猪都能够接受足够的疫(菌)苗量,产生可靠的免疫力。 二、疫苗的接种方法 1.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免疫。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注射时注意针头要足够长,以保证疫苗确实注人肌肉里。 3.滴鼻接种 滴鼻接种是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黏膜是病原体侵入的最大门户,有95%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侵入机体,黏膜免疫接种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工程;黏膜免疫系统能对黏膜表面不时吸人或食人的大量种类繁杂的抗原,进行准确的识别并做出反应,对有害抗原或病原体产生高效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4. 口服接种 由于消化道温度和酸碱度都对疫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方法目前很少使用。 5.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 这两种方法多用在猪喘气病的预防接种。 6.穴位注射 在注射有关预防腹泻的疫苗时,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能诱导较好免疫反应。 三、疫苗的购置 (一)疫苗选购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可靠和适合自己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基本原则是选用好疫苗、用好疫苗。免疫程序是一般原则,仅作为参考,必须根据实际防疫效果适当修正。严格贯彻疫苗使用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农业部6号令,即由各级兽医站实施直线供应,保证疫苗出厂、运输、保存及使用各个环节贯彻“冷链系统”工程。 (二)疫苗验收 必须注意疫苗生产日期,过期和失效的绝对禁止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时,要时刻注意疫苗运输、保存的温度。不能机械的认为疫苗有效期内可靠,要灵活掌握,时刻注意疫苗使用后,在免疫期内是否发生猪瘟,及时确定该疫苗的使用价值。 四、接种前准备 1.技术人员把关 接种前兽医人员应对被接种的猪群健康情况及有无疫病流行认真检查;并逐个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免疫。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并引起死亡。 2. 疫苗检查 核对本次疫苗种类,对疫苗认真的检查,尽量减少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要仔细阅读疫苗的说明书,严格检查疫苗质量,详细记录生产批号和失效日期。凡失真空、破损、无标签、疫苗变色、油乳剂灭活苗不慎被冻结等问题的疫苗不能使用,均应废弃。油乳剂疫苗使用前应置于室温(20℃左右)2h左右预温,使用时应充分摇匀。疫苗启封后在24h内用完。冻干活疫苗使用时要检查真空度,失真空疫苗不得使用。 3.免疫器具进行消毒 注射器具严格消毒,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 4.疫苗的稀释 稀释疫苗之前应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尤其是名称、有效期、剂量、内容物状态、封口是否严密、是否破损和吸湿、真空度如何等,如发现问题,不得使用。稀释时稀释液要符合要求,用量准确,还要注意无菌操作,尤其是注射疫苗时更应注意。 稀释液以生理盐水最佳,稀释液的酸碱度以巾性为合格,过酸过碱的稀释液可使疫苗效价降低,而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失败。 5.疫苗瓶盖消毒及真空测定 首先用金属剪刀或镊子启开铝盖帽,然后用点燃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瓶胶盖,插入备好的消毒针头,稀释时要注意对每瓶疫苗进行真空测定。其方法为疫苗瓶倒立将抽满稀释液的注射器刺人针头时,稀释液当即自动吸人疫苗瓶中,开始时稀释液呈水柱状自下向上喷人瓶中。吸疫苗时,绝不能用已给猪只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人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疫苗使用要现用现配,即用完一瓶再稀释另一瓶疫苗,大批疫苗接种时,禁止一次性将若用疫苗全部稀释完。 6.预测试 新购人大批量疫苗并要进行大批注射时,首先要做好预测试验,可先选做10头猪。 五、接种操作技术 (一)注射部位消毒 即先用碘酊,再用酒精脱碘,待挥发后再注射,注射完毕应按少许时间减少疫苗溢出。大批注射时,应选择专职消毒员,用0.5%碘酊先涂擦临时固定的右或左侧耳根后部皮肤,然后用70%酒精脱碘,待3~5min后注射疫苗,注射时剂量一定要确实。 (二)注射深度 正确把握进针深度是接种的成败因素之一,针头粗细长短要适宜,大小猪应选择各自适宜针头,以防疫苗有效剂量的减少及疫苗的漏出。进针过深易刺到骨骼,造成机体损伤,过浅易注到脂肪内形成脓肿,起不到免疫作用。进针深度的适宜程度,应根据猪只大小、肥瘦程度灵活掌握。 (三)注射针头大小 1.肌肉注射 母猪、后备母猪和公猪的肌肉注射最好采用16号针头,l0kg以下的猪宜用20号针头,10~30kg的猪宜用19号针头,30~l0kg的猪宜用1 8号针头。肌肉注射部位在耳后靠近轻松皮肤皱褶和较紧皮肤交界处耳根基部最高点5~7cm处。正确的方法是垂直刺人皮肤。 2.皮下注射 短的18号或19号针头,长度通常在1~3厘米之间。注射部位位于耳后凹陷处较松轻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成皱褶、将针头刺人两指间的皮肤皱褶的皮下。 (四)一猪一个针头模式 必须实施“一猪一针头”的模式,减少交叉感染。 从现在情况看,像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阳性率比较高或猪瘟隐性带毒猪存在,每头猪一个针头虽然麻烦,但非常有必要。 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注射操作细致,进针要稳,拔针要速,以确保疫苗液真正足量地注射于肌肉内或皮下。 (五l稀释弱毒疫苗的保存与应用 (l)弱毒疫苗白稀释后不论任何季节都应放冰水桶中冷藏下使用,特别是南方地区或夏季,更应当注意冷藏。 (2)稀释的疫苗时间限制:稀释后的疫苗应2h内用完,夏季应在冷藏保存下进行。否则会因此一项操作失误而导致免疫失败。 生产厂家一般都提供规定的操作程序,应严格遵照执行。 六、预防接种的副反应 1.接种的同时应由饲养人员随时观察猪群情况,有否过敏反应。疫苗注射后如有过敏反应、热反应(灭活疫苗有轻微的热反应)等时,应立即采取对症治疗,直到畜群恢复正常。 2.接种弱毒疫苗后,致弱的病毒或细菌在体内增殖,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能继发或混合感染细菌或支原体,应注意观察。 3.接种灭活苗时,应考虑因注射大量异物引起的发热和疼痛等反应,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附近淋巴结肿大以及发热、乏力和全身不适等反应。对此只需一般的对症处理,或不经处理也可消退。 4.超敏反应: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活疫苗后半小时左右开始出现呼吸急促、全身潮红或苍白等异常症状,如接种猪瘟、口蹄疫疫苗常有I型超敏反应,反应率在0.5% ~5%, 这可能与机体生理因素、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多次注射灭活苗有时可引起的过敏反应,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 5.解救:一般要经常备用0.1%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解救。 七、疫苗无害化处理 1.废弃的活疫苗 必须高温或用火烧后集中处理,灭活疫苗可采取深埋的办法。接种弱毒疫苗后用过的空瓶要消毒或深埋处理,以免其他动物感染发病。 2.注射器具严格消毒 免疫接种丁作结束后,将所有用过的疫苗瓶及接触过疫苗液的瓶、皿、注射器及针头等不得冲洗,直接放人煮沸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 八、 免疫接种档案设立 疫苗免疫接种后要及时做好免疫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第四节 猪免疫注射的禁忌事项 1.猪群良好状态下免疫才能成功。对有疫情、疾病或有临床病症的猪,无论症状严重与否均应推迟免疫时间,待恢复健康后再进行补免,避免免疫抑制。 2.气候突变前后,特别是入冬前,应做好危害性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如猪瘟和口蹄疫等。 3.在断奶、转群等应激条件下7天内,阉割前7天、后7天禁忌免疫接种。 4.注射疫苗后4~7天内,禁忌免疫注射其他疫苗。注射猪瘟疫苗后7天内、注射口蹄疫苗后1 5天内,禁忌注射猪其他任何疫苗(含口服疫苗)。 5.引种到场7天内猪群禁忌注射任何疫苗。 6.防止疫苗相互之间的干扰:同时禁忌注射两种以上疫苗。两种疫苗注射以后,生猪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产生抗体。如果两种疫苗同时注射,疫苗之间会互相干扰,影响抗体的形成,效果往往不佳。所以注射两种不同的疫苗,应间隔5~7天,最好10天以上。同一种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 7.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在使用弱毒疫苗前后5~7天内,禁忌在饮水或饲料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消毒药物;在使用弱毒菌苗的前后7天内,饲料或饮水中禁忌使用抗菌药物和消毒药;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免疫注射含有活菌的疫苗时,如仔猪副伤寒活苗、猪肺疫弱毒菌苗和链球菌活疫苗等,免疫前后1周都不能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生素,也不能肌注抗生素。 8.禁忌随便加大疫苗的用量,确需加大量时要在当地兽医指导下使用。细菌性活疫苗,如猪肺疫活疫苗、链球菌活疫苗和猪丹毒活疫苗等虽然是弱毒疫苗,按规定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毕竟还是有部分毒力,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剂量使用。 9.禁忌随便改变疫(菌)苗标定的接种途径,也不要随便将不同疫(菌)苗混合在一起接种。 对没有使用经验的、尤其是没有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疫苗,最好不要使用。如必须要使用,应先进行小群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后再大量使用,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0.禁忌妊娠母猪在产前和产后1 0天免疫接种。若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是一种弱病毒,能引起母猪流产、早产或死胎。对繁殖母猪,最好在配种前一个月注射疫苗,既可防止母猪在妊娠期内因接种疫苗而引起流产,又可提高出生仔猪的免疫力。 11.注射局部消毒:禁忌用5%碘酊在注苗时局部消毒,用70%酒精即可,酒精棉球需在48h前准备。免疫时,每注射一头猪要换一枚针头,以防带毒和带菌。同时,在猪群免疫注射前后,还要禁忌大搞消毒活动和使用抗菌药物。 12.禁忌打飞针、白针,一支注射针头一直用到底。 13.禁忌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14.剂量要准确,禁忌注射剂量过多或过少,疫(菌)苗的使用剂量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注射过多往往引起疫苗反应,过少则抗原不足,达不到预防效果,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效应。剂量过大,可能引起免疫麻痹或毒性反应。大群接种时,为弥补使用过程中疫(菌)苗的浪费,可适当增加10% ~ 20%的用量。 免疫剂量:据杜念兴( 1998 )报道,免疫剂量不足是当前猪瘟出现持续感染、繁殖障碍型猪瘟和生长肥猪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猪瘟兔化苗的免疫剂量,成为当前猪瘟免疫成败的关键,根据高瑞文( 1991 )实验结果,4头份(600个兔体反应量)猪瘟兔化苗接种,可抵抗强毒攻击和阻止猪瘟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散毒。近年据资料报道,各地根据猪瘟流行及发病特点的变化,增加免疫剂量都取得了好的效果。据此,下述免疫程序是目前多数专业工作者倡导的。种公猪每年进行2次,每次每头猪注4头份;哺乳仔猪为了排除母源抗体干扰,21~24日龄时一律注4头份,55 ~60日龄时二免同样剂量。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注4头份。此外,也可根据猪瘟疫苗种类和质量以及流行情况确定剂量。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