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深入剖析饲料原料“新玉米”的潜在问题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随着新玉米的上市,在饲料中的应用比例逐渐提高。但新玉米在开始使用的一段时间常常碰到诸如畜禽拉稀、饲料报酬偏高等一些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
一、新玉米的品质

1、玉米水分: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高水分会破坏日粮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粮中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等,所以最好通过收购合格品质的玉米来解决,或根据水分差异的影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陈朝江,2007)。

2、不完善粒:生霉粒是不完善粒的一种,多数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生在玉米贮存过程中,但实际上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的潜在性及霉菌毒素的存在给饲料品控提高了难度,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固然是个办法,但关键还是高度重视霉菌污染的问题,加大监控力度把生霉粒控制在1%范围内。不完善粒除了生霉粒,还包括热损伤粒、生芽、病斑、破损及虫蚀和杂质。烘干玉米的热损伤粒、破损粒应引起重视。新玉米本身的呼吸强度大,不完善粒的存在致使短期贮藏发热霉变风险依然很大,同时饲用价值降低,收购时应加强监控。

3、产地的影响:不同产地的玉米质量如容重、营养值等是有差异的,这可能和各地无霜期及生长期等自然气候的不同有关,因此不同产地的玉米使用应合理过渡。

4、抗性淀粉: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储存一段时间(5-6周)含量逐渐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由于淀粉变性,直链淀粉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消化率。不同饲料原料抗性淀粉含量存在差异,见下表。

表 几种原料中抗性淀粉与非抗性淀粉含量(%)(张平等,2004)

样品 干物质 抗性淀粉 非抗性淀粉

玉米 89.7 6.42±0.06 58.75±0.85

燕麦 89.8 0.40±0.13 56.90±0.72

小麦 89.6 0.64±0.11 70.93±0.10

小米 89.4 0.21±0.20 75.65±1.10

荞麦 90.7 0.75±0.06 64.15±0.42

大米 92.4 0.60±0.31 80.84±0.61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研究较多,由于不消化不吸收,不会给人体增加热量,可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有利于减轻体重、促进脂肪氧化、增加脂肪排出。以上作用对人体减轻体重有益,但对于动物生产却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软便、饲料报酬高等症状。

二、养殖场生物环境变化

玉米的整体收割,使老鼠、蚊蝇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受到影响,此时养殖场中的老鼠、蚊蝇数量比平时多数倍或数十倍,这也许成为这个阶段很多养殖场畜群或禽群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老鼠、蚊蝇是很多疾病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引发或传播猪的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禽的白冠病、沙门氏菌病等。疾病的发生、隐形感染或群体的亚健康状态无疑会影响饲料效果的发挥,加之老鼠繁殖能力强、周期短,对饲料的消耗量也是非常之大,最终影响饲料报酬。

三、养殖环境变化

秋末冬初气温昼夜波动大、气候干燥、湿度变小。数据显示猪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升高25%-30%,禽舍温差超过3-5℃时,激发呼吸道疾病。

四、饲料加工工艺

玉米糊化温度为64-72℃,95℃以内糊化度随温度提升而改善。糊化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增加,动物日增重、饲料效率、下痢头次数等均随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提高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新玉米由于水分高,在饲料调质时添加蒸汽困难,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少,糊化度不高。秋末冬初气温偏低,调质温度调质时间如果偏低过短,糊化效果会更差,势必直接会影响饲喂效果。

(责任编辑:小龙女)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