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所采食饲料过程有可能采食到霉菌毒素,故霉菌毒素污染亦是相当重要之公共卫生问题。当谷物或饲料中含可利用之营养分在适当之温度、水活性及氧气条件下,霉菌即可生长。 1. 营养分 霉菌生长须碳源与氮源,完整之谷粒在结构上有纤维素或多酯类(polyesters) 可供保护碳、氮源。若谷粒完整时,霉菌之生长慢。谷物在加工过程中所导致的结构破碎或裂缝,使得核仁(kernels)丧失玉米轴的纤维素屏障;此外,无论是田间或储藏时的虫害,更会加速连霉菌的生长。Bullerman et al. (1984)指出玉米受干旱性紧迫(drough stress)、虫害、机械性破损时,增加霉菌侵害的机会;使霉菌在易受害的核仁内形成侵害据点。饲料中霉菌之生长亦使胺基酸、维生素和饲料所含代谢能量值降低等损失。 2.温度 温度是决定饲料或谷物中霉菌生长的重要因子,虽然霉菌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存活,但其生长及产毒所须的温度则有一定的限度,黄曲菌属(Asperg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um)喜于温暖情况下生长而镰刀形霉菌属(Fusarium) 则须在较低温。Aspergillus flavus生长的适温为36~38℃,而其范围可自6℃~46℃,在实验室培养时,最佳的黄曲毒素产生量为25℃,而在7.5℃以下或高于40℃未见有毒素的生成,温度周期性变化亦有助于黄曲毒素的产生,此为产毒菌降低毒素分解作用,因为毒素之产生与分解之间是呈一平衡状态,而储藏环境之变化会影响其最终产毒量。 玉米在谷仓中之微环境中,因其呼吸作用之进行,增加水分含量,并产生热点(heat spot),促使毒素之大量产生,虽可经强制驱风以减少此情形之发生,但也供应霉菌生长所须之氧气。 3.氧气 霉菌为绝对好氧性菌(obligate aerobic organism),故其增殖和生长可以在无氧状况下被控制,但由于设备昂贵,故不切实际。霉菌可以在氧气浓度低至4%时仍可行呼吸作用,降低氧气量,增加二氧化碳量可以抑制霉菌之活动及产毒。或使用氮气填充谷仓至99%以上时,有排除水分及氧气达到防霉之效果。 4.水活性 当谷物水分含量超过13~14%,相对湿度(RH)80~85%时极适于霉菌之增殖。以水活性(Water activity, Aw)来表示基质水分(substrate moisture),更能充分表示环境中水分之分布情形。水活性乃指谷物或饲料中之水分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之水蒸气压(water vapor pressure),其值与该温度下纯水之饱和水蒸气压值之比;或在一定温度下,密闭谷仓中,达到平衡时的相对湿度之百分之一。 水活性=谷物中水分之蒸气压(t℃)/纯水之水蒸气压(t℃)=平衡相对湿度/100 而霉菌可在不同水活性下生长,有些霉菌如红曲菌(Monasus sp.) 可在Aw 0.62时生长。谷物中水分的移动是提供水分之另一来源,当谷物较外围环境温度低或高时,由于谷仓内之通风使水分产生移动或凝集。因此饲料或谷物储藏于安全湿度,当水分重凝集时,霉菌会再生长。而淀粉质或蛋白质谷物经粉碎后,若饲料暴露在80%RH时,谷物表面水分由11%会经再水合作用(rehydration)升到18%。原料由作物生长,收割到粉碎制成饲料霉菌随其共生排毒之相互关系. 在质量监控系统中有6 SIGMA (百万分之3.4不良率之品控管理)之方式进行企业生产标准, 毒素管理也应运用此概念来操作. (责任编辑:小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