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保育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猪场推广应用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则显得的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基层技术承包过程中,对于仔猪保育技术进行了多次有益探索,也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规模养猪场在配备保温产房、育仔舍、产仔床、保育栏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实践中,从仔猪断奶转入到保育栏的饲养阶段,可采取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 1、原栏留养,同窝保育 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随着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的下降,就应当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应首先把母猪赶下产仔床,将仔猪原栏留养1~2天,以减少转栏时的离母、寂寞和环境应激。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后,最好同窝仔猪转入同一保育栏,不要合群补栏,以防仔猪大欺小、强欺弱和互相追咬等现象的发生。 2、及时补料,搞好保健 哺乳仔猪10日龄时即可开食诱饲,以激活胃内胶源蛋白和各种酶剂,增加胃内容积。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高床仔猪保育栏)3~5天后,利用仔猪进入旺食的时机,在保育阶段,及时加入肠肽金1号(主要成分寡聚糖、芽孢杆菌),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少吃多餐,日喂7~5次,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到日喂5~3次,既要防止保育仔猪过食性腹泻,又要预防饥饿性拉痢。为适应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最好采用湿拌料的给料方式,湿拌料采取预先拌湿,待时发酵的办法,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增强适口性,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供给仔猪电解质,白糖、维生素C或抗生素等饮水制剂,促使仔猪健康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采用肠肽金1号的保育仔猪,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强,仔猪腹泻几率可减少80%~90%以上。 3、强化程序免疫,搞好预防驱虫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的第2~3天(即仔猪21~23日龄时)给仔猪肌注猪瘟疫苗,然后于26~28日龄时,肌注猪巴氏杆菌、猪丹毒二联疫苗,35日龄时肌注仔猪副伤寒疫苗。注射疫苗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且在食后2h进行,在注射疫苗期间应供给仔猪电解质+维生素C+白糖水溶液,以免仔猪发生注射应激和疫苗反应。与此同时要适时搞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和去势工作。 4、调节猪舍温度,保持通风良好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仔猪卧场要铺设一定范围的垫板,防止仔猪就栏随卧,引起腹泻和咳喘等疫病。猪舍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随着日龄的增长,适时调节猪舍温度,每周减少2~3℃。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要搞好防寒保温。同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给保育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生活环境。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也是仔猪从半寄生生活转入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吃喝拉撒均无定律。因此,饲养管理人员从仔猪转栏伊始,就要精心调教仔猪,使仔猪吃喝拉撒养成"四定位"的生活规律,为搞好仔猪防寒保暖,在猪栏卧场上面,安装一只150~250W的红外线灯泡,提高猪舍温度,保证仔猪安全越冬。此外,冬季采用夜间轰猪,让仔猪自由活动,也是增强仔猪体能的好办法。这样一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能使仔猪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又能加快仔猪生长发育。 6、搞好环境消毒,控制疫病发生 仔猪转入保育栏前,对保育舍、保育栏,采用熏蒸和喷洒等消毒方法。对于保育舍的粪污、饲具、保育栏及垫板等物体进行强化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经1~3天通风清舍,清除异味。再将仔猪转入保育栏。对于面积较大、保育栏设置较多的保育舍可根据情况,采用双效季胺盐、腆类等异味较小的消毒药进行刷试消毒,在以后的保育过程中,每周消毒1~2次。消毒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使用。同时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体况,注意疫情监测,及时控制疫情。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保育仔猪经40~45天保育饲养后,保育阶段成活率可达95%以上,头均体重可达15~20kg。此时即可转入育肥阶段。 相关问题: 什么是仔猪保育率? 仔猪保育期的成活率简称保育率。保育期就是仔猪断奶到8周龄大之间这段时间过了就是育成期之前是哺乳期。 怎么管护,仔猪的成活高呢? 护栏合适。产房设计要合理,尽量安装护仔栏架,同时设置仔猪保育补饲间,使母子分开睡觉,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对于体大、笨重、反应迟钝的母猪以及护仔性不强的杂交猪所产的仔猪更需加倍管护。 给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卫生、无贼风的环境,可减少仔猪近50%的死亡,并有效加快增重速度。仔猪初生至7日龄要求32~35℃,8~14日龄要求30~32℃,15日龄至断奶要求28~30℃,冷天应使用火炉或红外线灯提高舍内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