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叶酸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叶酸(Folic acid)亦称蝶酰谷氨酸,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之一。它在细胞内被还原成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作为体内一碳单位转移和利用的辅酶,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及组织细胞生长等。随着猪品种改良和生长潜能发挥,叶酸缺乏将导致机体生长受阻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在饲粮中补充叶酸,可以提高仔猪免疫力和种猪繁殖性能。本文主要就叶酸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作综述,为生产实践中叶酸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 叶酸的理化性质

叶酸由蝶啶环、对氨基苯甲酸和 L-谷氨酸 3部分结合而成,分子式是C19H19N7O6,性状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水、乙醇、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在可溶性碱或碳酸盐的稀溶液中溶解;在光照和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容易分解。Lindemann(1993)[1]报道,在室温下贮存3个月后,预混料中叶酸的效价降低了43%。饲料添加剂叶酸的技术标准中规定,叶酸含量为95.0%~102.0%,干燥失重不高于8.5%,炽灼残渣不高于0.5%[2]。在复合预混料中,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酸含量[3]。

2 叶酸的吸收与代谢

饲料中的叶酸有复合叶酸和游离叶酸2种形式。复合叶酸需要在肠道中经过谷氨酸水解酶水解为游离叶酸才能被肠黏膜吸收,而游离叶酸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Halsted(1980)[4]指出,叶酸在小肠中的主要吸收位点是空肠。Donnelly(2001)[5]报道,叶酸穿过肠黏膜的转运是与钠离子偶联的载体转运过程,叶酸通过叶酸结合蛋白转运,从血液运送至肝脏,在肝脏中转化成四氢叶酸,参与氨基酸转化以及核酸合成等代谢反应,代谢后的叶酸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Blair等(1976)[6]研究发现,叶酸的吸收依赖于小肠pH,pH 5~6时达最大吸收值。叶酸的代谢与维生素B12密切相关,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肝脏中叶酸含量下降。唐仪等(1998)[7]研究结果还表明,微量元素锌会影响叶酸的吸收,因为锌是谷氨酸水解酶的辅助因子,所以缺锌条件下不利于叶酸的吸收。

3 叶酸的来源

动物体内的叶酸主要来源于大宗饲料、饲料添加剂,还可以通过消化道微生物合成。大宗饲料中叶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啤酒酵母、全脂大豆、棉籽粕和米糠中叶酸含量较高;而玉米、小麦和玉米蛋白粉中叶酸含量较低(表1)[8]。饲料添加剂叶酸主要是通过化学制备获取。叶酸本身不具备活性,需要在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才能参与细胞代谢。小久江荣一(2000)[9]报道,猪能够高效率地向细胞中分配由肝脏合成的活性叶酸,但是猪体内叶酸还原酶活性很低,不能利用合成叶酸;同时合成叶酸和活性叶酸在肠黏膜具有共同的吸收通道,合成叶酸可能会妨碍活性叶酸的吸收,因此猪必须使用活性叶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合成的叶酸能够满足其营养需要;但对猪而言,仅靠体内合成的叶酸不能满足其生长和生产需要,必须在饲粮中额外补充。

 

4 叶酸的营养功能

叶酸具有改善繁殖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和维持皮毛健康等众多营养生理作用。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可以增加母猪产仔数及产活仔数,这可能是由于添加叶酸提高了胚胎的叶酸浓度,有利于胚胎DNA的合成,有助于受精卵细胞分裂和在子宫内着床,从而降低了胚胎早期死亡率;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能够使母猪血清、乳汁以及仔猪血清中叶酸含量增加,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仔猪断奶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应该在其饲粮中适量补充叶酸。叶酸在猪生产上的作用效果归纳如表2[10-15]。

 

5 动物对叶酸的需要量

我国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16]规定,叶酸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饲粮中的推荐添加量(以维生素计):仔猪0.6~0.7 mg/kg、生长肥育猪0.3~0.6 mg/kg、产蛋鸡0.3~0.6 mg/kg、肉仔鸡0.6~0.7 mg/kg、鱼类1.0~2.0 mg/kg。动物对叶酸的需要量主要受遗传基因、动物类型、健康状况、饲粮组成和加工储存等因素影响。叶酸缺乏后,原始红细胞不能正常成熟,造血作用被抑制在成血细胞阶段,导致动物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摄入过量叶酸,引起机体毒性变化较小,因而叶酸通常被认为是无毒的维生素。在猪尤其是母猪饲粮中补充适量叶酸,不但可以提高窝产仔数,还可以提高断奶窝重,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吴日红)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养猪 叶酸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