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引起墨西哥等国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是由猪流感、人流感、禽流感的RNA组合起来的,是一种新的流感变异株,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说的猪流感病毒。以往所说的猪流感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猪感染后,往往发病率很高,但只要不继发其他传染病,死亡率就很低,病猪很快就康复。现就猪流感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1.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潜伏期2天~7天。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可带毒1个月~3个月。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可间接传播。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晚秋、严冬及早春。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不高,一旦伴有继发感染,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临床症状
典型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1天~2天内大批猪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至41℃~41.5℃,张口呼吸,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眼、鼻有浆液性至黏液性分泌物,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病程短,死亡率较低,如无并发症,多数病猪5天~7天恢复正常;如有并发症常引起死亡。非典型发病时,传播慢,病原数量少,食欲降低,持续咳嗽,消化不良,瘦弱,病程较长。妊娠母猪感染时,可通过胎盘感染造成流产,严重者引起死亡。康复母猪产木乃伊胎,或子猪生后发育不良和死亡率增高。
3.病理变化
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并覆有黏稠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有渗出物。胸腔蓄积多量混有纤维素样的浆液,纵膈、支气管淋巴结肿大。肺脏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和基底部,呈紫红色,坚实、塌陷,而周围的肺组织则呈苍白色气肿状态,界限分明。肺的间质增宽,并出现炎症变化。心包腔蓄积混有纤维素样的液体。胃肠黏膜呈现卡他性炎症,脾脏微肿。
4.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1)血凝抑制(HI)试验可用于感染抗体、免疫抗体监测和病毒血清亚型鉴定。(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灵敏度高于HI试验。猪免疫接种后7天即能检测出抗体,而HI试验需7天~10天。(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不但能对复杂的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而且能直接区分不同亚型的猪流感病毒。
5.预防
由于猪流感发病后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很有限,而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使病死率上升,所以对猪流感的防治应从群体出发,强化“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实行综合预防措施,加强生物安全和猪场管理工作。
实施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不从疫区引种。从外地引进的猪要先隔离饲养30天以上,并进行必要的疫病监测,确认健康安全后,方可混群饲养。
猪场实行严格的封闭和环境控制。对出入的车辆、器具和人员等实行严格的消毒措施,限制出入的车辆数量。一般不接待外部人员到生产区参观;如必须进入,参观人员必须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更换衣帽入场并严格按指定路线参观。同时,防止野鸟、易感猪和感染动物,包括疑似流感病毒感染的人员等与猪群接触。在猪场内部及其附近区域还应禁止养殖禽类和其他动物,防止流感种间传播的发生。患有流感的职工禁止入场等。
猪场内提倡实行“二点式”或“多点式”饲养模式和“全进全出”管理方式,把子猪、种猪和后备猪分别隔离饲养;猪群出栏后,猪舍消毒空晾1周~2周后方可引入下一批次猪。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搞好环境卫生,不使用霉变饲料,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猪群的抵抗力,保证饮水洁净。定期开展灭蚊、灭蝇、灭鼠等活动,及时清理垫料粪便,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另外,还应注意天气冷暖变化,及时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以减少猪体发生应激。
定期对猪群和猪舍环境进行消毒,发病地区对猪舍及周边环境每天进行1次~2次消毒,进出猪场的车辆及所有设备都应消毒,带猪消毒可使用0.03%浓度的百毒杀或0.3%~0.5%浓度的过氧乙酸等喷洒。时常更换消毒药或交叉使用。
加强检疫工作,禁止病猪流动和销售。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
6.治疗
目前,对猪流感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可对症治疗,并且预防继发感染。可选用柴胡注射剂(小猪每头每次3ml~5ml,大猪5ml~10ml),或用30%安乃近3ml~5ml(50kg~60kg体重),复方氨基比林5ml~10ml(50kg~60kg体重),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先锋霉素等)。对于重症病猪每头选用青霉素600万IU+链霉素300万IU+安乃近50ml,再添加适量的地塞米松,一次性肌肉注射,每天2次。对严重气喘病猪,须加用对症治疗药物,如平喘药氨茶碱,改善呼吸的尼可刹米,改善精神状况和支持心脏的苯甲酸钠咖啡因,解热镇痛药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对食欲降低和轻度感染者,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原粉拌料饲喂。治疗过程中使用电解质多维饮水,可促进病猪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