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伪狂犬病的病状分析及防制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兽药吧
  猪伪狂犬病在我国蔓延迅速,发病区域急剧扩大,且病势日益恶化。它以种猪 的严重繁殖障碍、仔猪 的脑脊髓炎--腹泻,及猪的呼吸道综合征和生长发育受阻等多种临床形式表现。我国猪伪狂犬病的猖獗流行,是由于猪伪狂犬病固有的特性及认识不足、防范不力等诸多因素所造成。对我国猪伪犬病要有计划地进行综合防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采取正确的策略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高密度的免疫,以达到临床控制,然后按计划执行净化和根除。在我国进行猪伪狂犬病根除工作,除了利用先进技术和投入雄厚的资金外,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有关法律和条例,由行政主管都门进行领导和干预。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流行很广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特征,除猪外其他动物均以死亡告终。伪狂犬病一旦传入未免疫的种群,则呈暴发流行。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和败血症,以震颤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呼吸困难,有的呕吐和腹泻,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及弱仔等繁殖障碍;生长肥育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类似猪流感,发病率高达100u/o,死亡率虽低,但增重缓慢。此外,猪伪狂犬病常与猪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当前,由于免疫抑制、饲料霉变、各种应激、免疫不规范、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免疫强度和免疫密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猪群长期隐性带毒和持续潜伏感染,时刻威胁猪群健康。为此,要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准确运用现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有效防控和逐步净化、根除本病。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主要特征是宿主范围广、有高度的细胞致病性、复制周期短、常在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高度神经潜伏病毒,如果机体免疫状况很好,病毒就潜伏在神经组织内,不进行复制,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和损失;一旦机体免疫状况变差,病毒就会大量复制并排毒,引起猪发病。基因型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毒株的感染力、毒力、排毒数量和持续时间不同。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呈球形或椭球形,全病毒直径介于150-180纳米之间,有囊膜和纤突,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可存活1个多月,对火碱、季胺盐、酚、醛、氯、碘制剂等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

2流行病学特点

2.1 易感动物

猪、牛、羊、犬、猫、水貂、狐狸、鼠类等44种哺乳动物均可自然感染,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均以死亡告终。它们不明原因死亡是发生伪狂犬病的重要信号。猪群不能与上述这些动物混养。猪场要禁养犬、猫,并严防其进场;猪场应灭鼠,实行猪群伪狂犬病净化。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猪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仔猪的危险性最高。

易感性还与饲养密度、种猪数量、肥育猪数量、后备母猪的引入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性。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可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0'/0以上死亡,妊娠母猪流产,生长肥育猪出现呼吸道疾病和增重缓慢。

2.2传染源

任何曾感染任- PRV毒株的猪都可被认为是传染源。病猪、隐性(潜伏)感染猪、康复带毒猪以及带毒鼠为本病永久性传染源。病毒从病猪鼻液、唾液、流产胎儿、胎盘、胎液、阴道黏液、精液、乳汁及尿中排出,可持续存在于猪场内,在猪群中不断传播,反复感染。许多外表健康的种猪终身带毒、散毒,成为猪群PRV的源泉,在出现应激因素或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往往会造成伪狂犬病的大暴发。

2.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鼻对鼻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发生感染。也可通过接触鼠、猪或其他感染动物的尸体传播。还可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后经消化道感染。此外,可经破损的伤口和配种时接触污染的阴道黏膜和精液等途径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泌乳母猪感染后6~7天乳中有病毒,并持续3-5天,哺乳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在合适的环境下,病毒可以气溶胶的形式经空气传播。常见的其他传播媒介包括鸟类、昆虫(如苍蝇)、人、车辆、用具、垫草、粪尿等。

2.4发病季节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与产仔旺季多发。


3发病机理

通过口鼻感染后,最初病毒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随后感染扁桃体和肺,造成病毒以自由扩散或感染白细胞的途径在体内扩散,引起肺炎或经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或死胎,也可进入三叉神经和嗅神经末梢,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复制,以非化脓性脑膜炎为特征,最终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紊乱。

4潜伏感染

潜伏感染是指机体存在病毒核酸(DNA或RNA),但是并未产生子代病毒的状态。潜伏感染的伪狂犬病病毒具有激活和排毒的潜能。绝大多数处于潜伏感染的猪通常无症状,是病毒持续携带者,是潜在的传染源。潜伏感染持续达170-210天,如有免疫抑制可持续到18个月,有的终身带毒,具有持久的危险性。当带毒猪遭受应激(如感染其他疾病、注射疫苗等)免疫力降低时,则病毒可以恢复复制而发病,并排毒感染健康猪。所以,不要以为只要注射了疫苗即可防住此病。这也是成功控制和根除伪狂犬病的困难所在。

伪狂犬病病毒潜伏的主要部位为三叉神经、嗅球和扁桃体。病毒在三叉神经I侮定居与再感染之间有一定联系,潜伏伪狂犬病病毒的神经元,不可能被伪狂犬病病毒其他毒株再感染(即“占位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致弱的活疫苗可以建立潜伏感染去抑制野毒株的感染,这也是我们强调必须免疫的理由。

5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6天,仔猪的潜伏期短于大龄猪,为2-4天。

本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神经症状,遭受野毒感染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取决于免疫水平以及猪只的年龄。此外,与感染途径、毒株的毒力、感染剂量等亦有密切关系。

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仔猪高度易感,2周龄内的发病率可达1000/0,3~4周龄猪发病率降为50%,在这些仔猪中可观察到严重的神经紊乱。

免疫猪场与未免疫猪场发病情况绝然不同。新疫区症状严重、明显,老疫区常呈隐性感染。

母猪是否接种过疫苗及抗体水平不同,则仔猪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有的整窝仔猪有临床症状,或同窝只有部分猪只可见临床表现而其他仔猪表现正常。

不同猪群感染伪狂犬病后的表现可能明显不同。本病可能迅速传播,感染同一猪场内各年龄段的猪群,或猪群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进行血清学检测时才可发现。无新生仔猪,特别是处于分娩间隔期的猪群,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病程经常表现不明显;有新生仔猪的猪群第一次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症状很明显,这是因为新生仔猪高度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种猪和圈舍隔离的育成猪感染不明显,只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这种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猪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5.1未免疫猪群

5.1.1 哺乳仔猪高度易感,潜伏期为36-72小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精神委顿,厌食,有的呕吐或腹泻。在24小时内迅速出现共济失调和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本病的特点。开始全身肌肉震颤,唾液分泌增多,遇到声响和触摸会发出呜叫和抽搐;随后盲目走动,步态不稳,运动失调,有时呈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易跌倒;进一步发展则后躯麻痹,只能匍匐前进不能站立,或呈犬坐姿势,还有的四肢麻痹呈劈叉姿势。有的突然倒地抽搐,眼球震颤发展至头向后仰,四肢划动,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并间歇发作,最后呼吸困难,很快昏迷。病程最短为4-6小时,最长为5天。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多数在神经症状出现后24-36小时死亡。15 日龄内仔猪的死亡率近于100%,多为全窝死光。20 日龄之后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妊娠后期的母猪感染后会产出弱仔,出生后很快可见临床症状,并在1-2天内全部死亡。

上述这些症状并非全部出现或一成不变,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务必通过实验室立即确诊,因为暴发早期免疫可以大大减少损失。

5.1.2断奶仔猪(3-6周龄) 幼龄断奶仔猪的临床症状与哺乳仔猪相似,但导致昏迷和死亡的中枢神经症状相对少些。3~4周龄仔猪初次严重感染时死亡率为40%-60%。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和体温升高(41℃以上),通常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有的出现间歇性抽搐,癫痫样发作,角弓反张,一般持续2-4分钟,症状缓解后病猪又站起来,盲目行走或转圈,或呆立不动,头触地或抵墙,持续几分钟,间歇10-30分钟上述症状又开始。症状持续5~10天,如不出现神经症状,则猪体温降低、恢复食欲后迅速康复;出现神经症状的猪一般死亡。呼吸道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猪,容易并发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菌感染,损失加剧。

5-9周龄猪感染后,若采取精心护理、及时合理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等措施,其病死率一般不会超过10%。严重感染的病猪,康复后生长发育不良,有的终身头颈歪斜,出栏晚1~2个月。

5.1.3生长肥育猪潜伏期一般为3~6天,最常见症状为体温升高、厌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类似猪流感,发病率一般高达100%,但无继发症时死亡率低,约为2%,很容易误诊为猪流感。病猪消瘦、严重掉膘,6-10天后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成为猪群感染的病毒库,上市至少推迟1周。仅零星可见神经症状,从轻微的肌肉震颤到剧烈抽搐不一,见此症者多数死亡。如果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损失会更为严重。5.1.4成年母猪和公猪呼吸道症状与肥育猪相似。妊娠母猪流产是感染PRV的早期症状。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导致死胎。妊娠35天内感染PRV,胚胎会被吸收而返情;妊娠中、后期感染,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其中以产死胎为主,猪场流产率可达50%。流产的胎儿无论大小都很新鲜,胎衣呈灰白色坏死,坏死层逐渐脱落,使胎衣变得很薄,呈现明显的胎盘炎,似“蛇蜕”样,胎儿表面常见出血斑点。临近足月感染时,新生仔猪会带毒,表现出典型症状,并在出生后1-2天内死亡。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公猪睾丸肿胀、萎缩、性欲降低或丧失种用能力。种公、母猪感染PRV的病死率一般低于20'/0。

5.2免疫猪群

免疫可减轻临床症状。多数经免疫后抗体保护水平低的猪群感染本病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但带毒、排毒。因为PRV感染造成猪体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往往并发或继发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


6剖检病变

病死猪剖检病变一般不典型或很轻微。可见角膜结膜炎(污秽不洁、泪液过多)、浆液性纤维坏死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或坏死性扁桃体炎。下呼吸道的病变为肺水肿至肺散在性小叶性坏死、出血和肺炎等。肾针尖样点状出血,肝脏和脾一般有散在黄白色直径2-3毫米小坏死灶,这类病变最常见于缺乏被动免疫的幼龄猪(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流产病史结合肝、脾、肺、扁桃体散在坏死灶即可怀疑感染伪狂犬病。流产或分娩时可见坏疽性胎盘炎,胎儿流产。流产胎儿日龄不同,有的刚死,有的已浸软,有的已成木乃伊,有的正常,有的为弱仔。同窝内仔猪,可能会出现部分仔猪正常,另一部分虚弱或出生时死亡。

脑膜水肿、瘀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多。仔猪空肠后段和回肠坏死性肠炎。

7诊断

7.1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即可建立初步推测诊断。诊断要点如下。 ‘

(1)哺乳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2周龄内仔猪100%死亡。

(2)流涕、咳嗽、迟钝、嗜睡和神经紊乱可见于仔猪或稍大龄的猪。

(3)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高流产率和死胎率。

(4)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随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

(5)猪场的犬和猫死亡是发生伪狂犬病的一个信号。

(6)如果剖检能眼观到初生仔猪肝、脾出现白色坏死灶、扁桃体坏死,则推测诊断更可靠。

7.2鉴别诊断

要注意做好如下鉴别诊断。

(1)当新生仔猪发生腹泻时,伪狂犬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白痢)极为相似,应加以区别。

(2)相似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细菌性感染,如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或副猪嗜血杆菌病,并应与猪流感(无神经症状)、猪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感染等病毒病相区别。提醒注意的是,如果只有生长育成猪或成年猪发病,伪狂犬病的呼吸道症状极易与猪流感相混淆,常导致误诊;如果少数猪只出现神经症状,则伪狂犬病的推测诊断较容易,因为猪流感不会出现神经症状。

(3)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应与猪瘟、仔猪先天性震颤、仔猪水肿病、猪肠道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不伴有呼吸道症状)、食盐中毒(表现为极度兴奋)、链球菌性脑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仔猪低血糖、对氨基苯胂酸(阿散酸)中毒(发生突然且无体温升高症状,常导致呆滞)相区别。

(4)流产和死胎,要与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等相区别。7.3在大多数睛况下,通过实验室诊断来确诊是必要的

(1)可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判定是否有病毒感染并能区分出疫苗接种与野毒感染。

(2)采用免疫荧光(IE)技术,对采集的扁桃体同时进行猪瘟和伪狂犬病两种病毒抗原检测,淘汰阳性带毒猪,用于猪场净化。

7.4动物接种

将典型病料(脑、脾等)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液,离心、取上清液2毫升,加青霉素、链霉素各2 000单位,给家免皮下接种,经2-3天后,若家兔体温升高,继而注射部位奇痒,抓咬患部、脱毛、出血,肌肉痉挛,角弓反张,最后死亡,则可确诊。


8疫情扑灭

猪伪狂犬病疫情暴发后,应马上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扑灭。

8.1 紧急免疫接种

猪场所有猪一律立即接种优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间隔4-6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仔猪也可用弱毒活疫苗滴鼻免疫,可使用专用的滴鼻器,若用注射器滴鼻,应先捂住一鼻孔,对另一鼻孔进行少量多次滴鼻,使鼻腔正常吸入疫苗。

8.2消毒

对栏舍、场地、道路等用3%火碱水溶液或1:300 复合酚、复合醛等消毒,工作服、鞋、帽等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消毒。

8.3加强生物安全

严禁犬、猫、鸟类等动物进入猪场,加强灭鼠;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禁止场内人员串舍,防止人为扩散病原;对病死动物尸体、死胎、流产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泄物销毁做无害化处理,或按《病死动物及产品深埋处理技术规范》深埋处理。

9预防与控制

本病除早期用抗伪狂犬病特异血清外,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为此,猪场应切实贯彻“预防为

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9.1定期免疫

对种猪和仔猪都进行定期免疫是控制和根除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免疫母猪可以通过哺乳使仔猪获得PRV特异性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免受PRV的攻击,抑制PRV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制。疫苗接种虽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感染和排毒以及潜伏感染的发生,但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限制病毒复制,降低强毒感染后排毒量,缩短排毒时间,减轻临床症状;阻止发病,降低损失。

不同猪群应免疫不同的疫苗。种猪可选用灭活苗或弱毒苗,断奶仔猪可用弱毒苗,因为它们存栏的时间短。弱毒苗最好选用同一厂家或统一毒株制作的,防止基因重组。

疫苗要选用知名品牌的产品。如辉瑞的gE单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扑伪佳”(布加勒斯特毒株一BuK),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后,可有效保护仔猪达2 个月以上,仔猪只要在8周龄一次肌肉注射免疫,就可有效预防伪狂犬病直到肥猪上市,并且不需要滴鼻,免疫后可使仔猪产生坚强的局部黏膜免疫、全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三重免疫保护”。每头猪肌注2毫升。也可选用科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98 双价基因缺失株)及“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鄂A 株)。其他知名品牌如勃林格或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伪狂犬病弱毒干疫苗”、普莱柯“普宁”、梅里亚“猪克伪”等,均为gE/gI双基因缺失的匈牙利巴萨株(Bartha-K61)。gE基因缺失标记疫苗是净化伪狂犬病首选疫苗,不仅可保持病毒良好的抗原性,而且免疫后可通过检测gE抗体区别疫苗与野毒的感染。具体的免疫程序及剂量参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最后强调指出,只免疫母猪不免疫仔猪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由于一般伪狂犬病疫苗的母源抗体存在约8~10周,母源抗体消失后,仔猪阶段未免疫的生长肥育猪即陆续开始感染伪狂犬病,虽然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低,但成为带毒猪,不断排出病毒,诱发母猪流产与仔猪死亡。因此,仔猪注射疫苗与否,将决定猪场能否有效控制伪狂犬病。

9.2加强生物安全和兽医卫生

猪场不允许与牛、羊、兔、水貂、狐狸混养,要消灭野猫和鼠,禁止犬、猫进入生产区,防止相互传染。加强平日消毒,粪便要堆积发酵处理。引种时须做血清学检测,确定阴性时方可引入,并隔离饲养4周。

9.3搞好伪狂犬病净化

有条件的猪场在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使用鉴别诊断试剂盒定期对种猪群进行监测,淘汰阳性种猪;对后备种猪进行监测,阳性者进行育肥处理。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