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因诸多应激因素的影响,断奶后保育仔猪腹泻的发病率高达到30%,病死率达到10%~15%。发病后仔猪生长迟缓、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断奶后保育仔猪的发病率,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本文就仔猪断奶后保育期间腹泻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作一浅析,供同仁们参考。
1、断奶后保育仔猪腹泻的原因
1.1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母仔分离,使仔猪失去了母猪的爱抚和保护,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了仔猪独自生活,断奶后仔猪重新组群并窝,仔猪间相互争斗撕咬,再加上温度变化的应激而发生腹泻。
1.2食物变化
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仔猪离开母乳,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蛋白质,而是来源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1.3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应激。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从吃母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奶后1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导致腹泻。
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1.4免疫功能低
由于精神、环境、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断奶后,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此时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2、保育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温度条件,提高仔猪断奶重和仔猪的身体状况。仔猪出生3d,肌肉注射性血素和0.2%的亚硒酸钠各1ml,7d开始用兰州正大"551"LP乳猪料或其它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减少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
2.2逐步断奶尽量采取断奶时母仔白天分离,夜间合并,过2~3d,形成逐步断奶的方式,断奶时,先将母猪赶走,仔猪在原分娩床内留养3一5d,再后进行混群并仔,这样就可降低仔猪思母的精神应激和环境改变的应激。
2.3配制断奶仔猪饲料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19%以内,改用生豌豆或大豆为熟豌豆或大豆,这样不仅能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而且还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在配制仔猪饲料时应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如:硒、铁、铜、锌等和抗生素如:土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
配制仔猪饲料,还应添加一些酸化剂,如1%左右的乳酸,1.8%左右的延胡索酸或2%左右的柠檬酸。这些酸化剂将对饲料起到酸化作用,有助于维持仔猪胃内酸度和肠道的高酸环境,激活蛋白酶原,抑制病源微生物有害菌的繁殖,防止仔猪腹泻。
2.4圈舍消毒
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必须对舍、栏饲槽等用具进行彻底清洗,再用3%烧碱溶液喷雾消毒,待1周再转入断奶仔猪。在保育舍内,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周只少进行一次消毒。对仔猪猪体消毒要选用对皮肤无刺激或刺激性较少的消毒药。
3、断奶后保育仔猪腹泻的治疗
3.1药物治疗
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无条件的则用氯霉素,痢菌净,痢特灵等药物进行注射或灌服。
3.2补液治疗
对于已经腹泻时间较长的或已出现脱水症状的,则可用10%葡萄糖盐水10ml,地塞米松2ml,10%Vc2ml,加入适量抗生素进行腹腔注射或用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温水1000m1的等渗溶液进行口服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