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规模猪场因为缺少猪场专家指导,猪病复杂而又难以控制;同时,中小规模猪场又因为有太多“猪病专家”指导,导致猪场疾病更为复杂。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大规模的工厂化规模养殖,经历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中小规模养猪仍是我国养猪生产的基本特点,也是养猪产业化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
中小规模猪场是中国养猪业的脊梁,中小规模养殖在整个养猪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广东省的统计资料说明了这一点:2006年广东省全省生猪出栏量为3662万头,其中3000头以下中小规模养殖占35%,万头以上猪场仅占12%。广东省是我国养猪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他省份3000头以下中小规模养猪场所占比例应该更多,但随着中小规模化猪场数量的激增,其劣势与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一,由于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肆掠,猪病变得非典型化和复杂化,这样,猪病诊断难度增大,但猪场的资源配置,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的猪病形势。因所谓“高热病”导致全国死亡的猪据专家保守估计在2000万头以上,今年的猪价上涨,主要原因应该是疫病导致存栏减少引发。实际上,很多中小规模猪场在疫病爆发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急切的目光盼望专家的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但又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专家的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不得不怀着一种无助的心理病急乱投医。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在发生一年之久,国家机器都开动起来了,才初步诊断出来,但现在还有部分专家不十分认同,说可能还有其他病原在起作用,这个事实说明,目前疾病的诊断难度有多大。
其二,兽医没有国家统一资格认证,都带着明显的商业目的在运作,诸多猪病控制的误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如06年发生于祖国大江南北的猪“高热病”,在农业部没有确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之前,针对其发病原因,众说纷纭,企业专家大多数根据企业利益来判断。
饲料企业有意无意的诱导:是养猪低潮期降低营养水平导致的。但一些管理很正规的大型猪场也发生疫病了怎么解释?
卖脱霉剂类药物的人就说是霉菌毒素惹的祸。霉菌毒素的存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06年玉米发霉也并不比往年多!即使是03年霉玉米风波发病也没有这么严重啊!
怀疑是猪瘟的,马上普打猪瘟疫苗。怀疑是伪狂犬、蓝耳病的,马上普打伪狂犬、蓝耳病疫苗,结果呢?发病更多,死亡更多!
一些兽药厂家和经销商则根据猪场老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放肆推销药品。什么头孢等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等林可胺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病毒的化学药物、转移因子、干扰素,什么药都用过了,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等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可怜的猪只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再如企业平时的一些推广,也是问题多多。
最近笔者在一些中小规模猪场走访发现,对于“策略性脉冲式给药,每月添加7~10天”就值得质疑。如在广西玉林地区有存栏110头母猪的猪场,情况如下:
基本情况:存栏母猪:110头(经产:80头 后备:30头)
种 公 猪:3头 (成年:1头。发病后后肢无力不能配种。1.5岁2头。镜检:精液稀薄,活力不强)
近两个月来配种返情率达到70—80%,产房母猪,妊娠母猪采食量正常。怀孕舍母猪后躯尾根下出现两大块红块,指压不褪色,稍有水肿,70%的有这种情况。保育舍问题最大。25天断奶转到保育20天内不发病,20天后开始出现咳嗽、喘气、体温升高(41度以上)、流鼻液(呈黄白色)、食欲不振、消瘦、后期发绀、拉稀(呈黄黑色)、 部分有神经症状、死亡率30—50%。市面上的药物如支原净、纽氟罗、加康等都用过没有效果。最后做自家苗效果也不明显。
饲料:某区域品牌饲料公司全价料
药物:按某国外企业推广的保健方案:80%泰妙菌素125克+70%阿莫西林300克+15%金霉素4㎏ 怀孕舍每月用10天!在产房整个哺乳期全程添加!保育猪全程添加!
疫苗:4月上旬用蓝耳病弱毒苗普打,20多天后病情严重。
针对母猪的情况,笔者建议:A、暂停抗生素的添加。 B、健力源(复方植物多糖)800克+VE原粉100克+强力拜固舒800克。15天后怀孕舍母猪的“后躯尾根下出现两大块红块,指压不褪色,稍有水肿 ”的情况得到缓解,一个月后繁殖性能得到改善。
针对保育猪的情况,笔者建议:
保育病猪A、复方植物多糖(健力源)1000克+VE原粉100克+强力霉素1000克+强力拜固舒500克。
B、血清疗法;制作健康老母猪的高免血清,每1ML血清加青霉素20万单位,链霉素10万单位。
用法:A、高免血清:3ml,每天2次,连用2天。
B、复方牛磺酸2 ml +强勉2 ml +VC1 ml,每天一次,连用5天。
针对断奶猪,断奶即注射3 ml高免血清,饲料使用健力源1000克+VE原粉100克+强力拜固舒500克。目前情况已经缓解。
对于这个案例,笔者认为,母猪的问题出现,与药物过多过长时间的使用脱不了干系!是药物中毒的结果!“药物每月添加一周”应该停止推广了!我要反问一句:女同志怀孕阶段,需要每月吃7天抗生素吗!小孩子成长阶段,需要3、7、21天注射抗生素吗!人不需要不可以使用,为什么猪就需要就可以使用了呢?
还有,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养殖户,因用药策略不当而把小病搞成大病,把大病搞成疑难杂症。如看到猪发热,就使用退热的药物,头一两天往往一针见效,但过两天后,再怎么打退热药,地塞米松,抗生素,仍然不吃。再打针,就出现了所谓的“低温症。”一发现猪只腹泻,便想方设法要尽快止泻,一些兽药厂家也为了迎合这部分客户的需要,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制剂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谛芬诺酯等。一针下去,痢止住了,但猪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有好转,却发现肚子到一天天大了起来,出现腹部鼓胀。并出现肠毒血症的表现。
诸多控制疾病的“误区”。使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药费,更为严重的后果一是把简单的疾病搞成疑难杂症,二是延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更大的损失,三是因为疫病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传染源广泛长期存在,以至于疫病的广泛传播。
所以,兽医资格认证势在必行,上述对猪病错误的指导,主要是没有资格认证的“兽医”泛滥成灾,一方面商业目的驱使,可用可不用的药品一定要用,不可使用的药品也劝说或暗示猪场使用,另一方面水平参差不齐,误诊乱用药物,导致疫病不能及时处理,增加损失,扩大传播范围,还有加大药物剂量,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时间导致动物中毒,药物残留,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的兽医服务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成熟的体系,从兽医的培养到兽医的职权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职业兽医资格必须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再经过3年兽医学院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毕业一年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职业兽医资格,开办动物诊所或者在动物诊所上班。职业兽医不仅对猪场提供技术服务,还可以代表第3方调查消费者对养猪生产者的投诉。 也可以代表政府执行强制的兽医监督,有些猪场的兽医服务是饲料厂聘请来提供,合同生产猪场的的兽医服务是由提供小猪的公司提供的。大型猪场请的兽医一般有3种,有驻场的,每月来服务一次的,也有一年服务2~3次的,服务收费有很大的差异。驻场兽医工作时间一般没有规定,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提供服务。猪场的保健方案、防疫程序、药物处方都必须经过兽医批准。
这样由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增强,可以屏蔽诸如首诊失误、用药失误。
还有一点,兽医不像人医,不仅要懂药物病理,还必须考虑环境、营养对猪群的影响,要考虑群体疾病的诊断和群体疾病的治疗,要考虑经济性,要有“舍得”的策略,更要考虑食品和环境的安全。
痛定思痛,我认为,从疫病控制的角度,从猪业健康发展的角度,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在畜牧行业,急需国家统一认定兽医资格,急需国家统一认定资格的独立兽医师的正确引导,急需国家统一认定资格的独立兽医师的有效监督。
笔者以为,食品动物行业的发展,在方向引导上应该是质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是风味品质的提高和对人的高度安全,脱离了这个目标,就失去了食品动物生产的最原始的意义和初衷。而现在,食品动物的生产,大部分是为了经济利益的驱动,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追求外观的改善,追求成本的减低,追求生长速度的加快和效率最大化。因为有这种背离质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背离对人的高度安全,才出现诸如“瘦肉精”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这是兽医的悲哀,这是行业的悲哀,这是人类的悲哀!
兽医的出路在哪里?兽医是注定要被企业利用宣传一些违心指导方法么?笔者以为,兽医的根本出路在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于跳出兽医谈兽医,在于执行行业监督和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引导。兽医不是人医,人医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兽医的职责是监督,是保证动物食品的安全,是指导群体性疾病的控制,是对宠物的治疗。但现在很多兽医把自己以人医的准则来对待兽医,兽医的准则,我认为,如果针对经济动物,我们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果断处置,更多的是放弃,更多的是重视群体疾病的控制(与治疗有别),重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如果按照人医救死扶伤的理念来治疗,那么可能的结果是疾病的进一步扩散,那将会延误控制群体疾病的最佳时机,那将是更多动物发病死亡的一场灾难。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体制上建立独立兽医师制度和机构,具有中立权威性,具有行业的高水准,具有可以信赖的专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