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育种场长的管理经验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今日养猪业》

近几年我国的规模化养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几年下来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体会:中国养猪业现在不缺钞票、不缺产品、不缺技术、不缺思路,关键缺少猪场场长这样的全才。

目前已出现规模化养猪场“一将难求”的困局,尤其是育种场场长。现在大家都知道养猪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其中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科技含量也很高,所以养猪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这就决定了猪场场长不仅是一个高层管理员,而且还应该是一个懂技术、会流程、做计划、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作为育种场场长如何管理好猪场并做好现场育种,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建立良好团队,管好人

1.重视人员管理 大家都说“猪养人,人养猪”。我们在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疾病控制水平以及改善猪场环境的同时,更要重视人员的管理。一切事情都由人来完成,如果人员没有管理好,其它的事情都是空谈,所以“人”很重要。我喜欢用“盈利团队建设”来衡定人员管理标准:(1)像家庭,员工之间有感情;(2)像学校,长知识、增能力、有进步;(3)像军队,措施执行近乎完美。

2.建立育种技术团队 建立一支高水平技术过硬的育种技术团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进行正常生产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3.员工的管理 (1)按计划生产,实行阳光管理,考核公开、公平、公正;(2)明确具体目标和标准,实行共同参与管理。平常工作中我提倡“二合一”的管理模式。“二合”是指员工的劳务合同和工资结算合同。劳务合同在员工入场时签订,它明确规定了员工的责任与权利以及必须遵守的企业基本规章制度。工资结算合同规定其劳动收入的结算方式和方法。

“一”是指员工劳动争议手册。凡在生活或生产中出现争议问题,马上召集员工开会讨论,只要不违背“二合”规定,就可以由员工自己参与进来定标准、立规矩并及时纳入工作争议手册之中。只有通过员工自主参与制定标准,问题才能得到及时、快速、公平地处理,而且无后遗症,员工工作积极性也得到提高;(3)饲养员作为弱势群体,实行体面劳动,在确保员工合理收入的同时,作为管理者改变以往的强权管理为服务性管理,尽量善待与尊重员工并提供其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支持。要知道,当你把员工当作有尊严的“人”看待时,员工就会把自己当作“牛”,而当你把员工当作任劳任怨的“牛”看待时,员工就会把自己当作“人”;( 4)创造一流的学习、生活、娱乐环境。

二.完善育种管理机制,明确选育方向与目标

1.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高水平、高素质育种技术队伍后,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才能顺利落实育种方案,实现育种目标。

2.明确选育方向与目标 选育方向与目标的确定是育种的前提与基础。种猪场所有的育种工作都围绕着如何实现育种目标而展开。只有明确各个品系选育的方向与目标,才能培育出特色、优质的品牌种猪。而其中重点是如何打造优秀的核心群体,我们首先必须拥有一支顶级水平的优秀公猪群,它代表了专门化品系选育的方向,是遗传进展的发动机。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积累,笔者认为:基础群组建及闭锁选育过程中母系群体血缘一般要经过10次以上筛选,父系群体血缘一般要经过8次以上筛选。公猪侧重血缘和个体遗传性能的选育,母猪则强调个体性能。因此,父系种猪重点选择生长速度、料重比、体型等,不过多考虑繁殖性能的选择。母系种猪综合选育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体型只是作为基本参考。

3.正确处理与定位育种与生产的关系 育种场都面临两大基本任务,搞好育种的同时又要搞好生产,往往育种要求越严格,生产成绩或经济效益可能越差。为此必须定位好二者的关系,即育种场的中心工作应定位为育种,生产为育种的配套服务。有时为了育种方案的落实,会暂时影响生产或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因为我们每一步的遗传进展都将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三、本着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饲管优先”的理念,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建立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1.科学的免疫程序 (1)依据5个方面进行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检测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疫苗效价、猪群整体抗体水平。

(2)依据免疫程序正确的选用疫苗。选择国家正规生产厂家、有批准文号、有效期内、效价确实的疫苗。对毒力返强危险不大的病毒,优先选用弱毒苗,对有返强危险的选用灭活苗。刚发病的阳性场可选用活苗,一旦基本控制则改用灭活苗。为了保护自体可先活苗后灭活苗相有机结合。用于产生母源抗体应优先选用灭活苗。

(3)依据免疫程序,科学的把握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和组合。

(4)尽量减少疫苗的使用频率,对于可打可不打的疫苗坚决不打。对于本场没有的疫病、场周围没有的疫病坚决不打。

(5)明确重点,要把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CV2(猪圆环病毒2型)、MH(猪支原体肺炎)、CSF(猪瘟)作为头号需要控制的免疫抑制性疫病,因为它们互相抑制、互相促进,能使猪场疫情长期不断。

(6)要加强猪口蹄疫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近年来许多猪场由于在这方面没有做好防控而出现了问题,损失很大,特别是2010年年底至2011年上半年的口蹄疫使许多南方猪场损失惨重。这些疫病的共同特点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冬、春寒冷季节更易发生。生产实践表明,口蹄疫的防控可进行以下操作:生产(后备)猪群每年9月下旬普免1次(2.5ml/头),30天后加强1次;母猪跟胎免疫,产前5~7周免疫(2.5ml/头);仔猪30日龄首免(1ml/头),体重25~30kg二免(2ml/头),体重50kg以上三免(2.5ml/头)。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使用TGE-PED二联苗,采用后海穴注射,注射疫苗的进针深度按猪的日龄大小可为0.5—4cm;生产(后备)猪群3月和9月各普免1次(4ml/头):

母猪跟胎免疫,产前35—42天接种1次(4ml/头);7月份开始对断奶后1周内的仔猪进行初免(1 ml/头),3周后二免(1ml/头),但实际生产中仔猪一般不接种该疫苗。

2.科学保管、使用疫苗以确保免疫程序正确执行到位 (1)低温保存,冷链运输。应严格保存规范,弱毒苗-15℃,灭活苗2—8℃,油苗不能冷冻,严禁反复冻融。

运输用冰瓶冰袋,特别是实施打苗时,做到“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

(2)规范疫苗注射操作。稳妥操作,严禁打飞针,注射部位严格消毒、擦干,一猪一针头,注射部位不宜过深过浅。

正确使用稀释液,充分摇匀(油乳苗不应出现破乳、油水相分层),疫苗稀释后必须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用苗前检查有无失效、失真空。猪群注射疫苗后尽可能避免称重、转群、换料等应激行为。由专人操作,严格消毒器具,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疫苗瓶。

3.建立合理的药物保健程序 (1)保健药物的选取应主要看疗效而非价格,要选取有质量保证、信誉良好的大厂家的药物。

(2)根据猪只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和季节,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药物保健。

同时科学联合用药,注意药物配伍,按规定的有效剂量添加药物,减少成本浪费。建议保健法如下:

①生产(后备)群:保健目标是清除引种猪场和外来购种猪人员带来的疾病;防治围产期母猪MMA(乳腺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切断产房母猪疾病水平传播:妊娠期:每季度饲喂“黄金三宝”7天;引种期(后备):饲喂“黄金三宝”7天,以后每月7天,直至配种。

“黄金三宝”组方:每吨饲料加80%枝原净125 g(有效成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10%盐酸多西环素1000g+康舒秘(有效成分:磺胺氯达嗪钠)

300g;围产期:“黄金三宝”一杯法。

每日2次,一次一杯(25g/杯)。组方:

80%枝原净30g+10%盐酸多西环素600g+康舒秘80g加哺乳母猪料到5kg,并混匀。或者每吨饲料添加利高44(主要成分:林可霉素、大观霉素)1kg;断奶至配种期:每吨饲料添加德尔泰(有效成分:酒石酸泰乐菌素)150g+金霉素1000g或土霉素250 g,连续7天饲喂。

②断奶仔猪:连续5天添加酸味剂、酶制剂和一定量的抗菌素(如果希望饲料没有苦味,则可选吸收性高的广谱抗菌药一利高44)。其目标是减少断奶应激,降低发生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的几率,有效防治仔猪下痢、脱水和水肿病。

③保育仔猪:连续10天饲喂“新三鲜汤”。组方:每吨饲料添加20%替米考星500 g+10%盐酸多西环素1000g+氟苯尼考600g。保健目标是控制支原体肺炎(气喘病)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等疾病,减少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等引起的细菌继发、混合感染。

④育肥中猪(13—15周龄):连续10天饲喂,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600g+圆蓝解毒清(有效成分:荆芥、防风、桔梗、独活、前胡等)500g。

保健目标是控制支原体肺炎、增生性回肠炎、结肠炎、密螺旋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弓形体。

⑤寄生虫控制方法:改变以往与常规疫苗防疫同步的方式,即“一年两次”改为“成熟前驱虫”。因为只有在虫体没有达到成熟,没有排出成熟虫卵之时进行驱虫,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达到驱虫目的。在实施此防治计划前1.5—2个月,猪场必须全面实施1次驱虫,以便排出的虫卵不能成熟,减少再感染率。可选择将咪唑类(如阿苯哒唑、芬苯哒唑、奥芬哒唑、丙氧咪唑等)和伊维菌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混合使用,然后利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以优化我们的防治计划:

母猪分娩前28天进行驱虫后,进入消毒干净的分娩舍;每批次保育仔猪(50—60日龄)进行驱虫后,进入消毒干净的育肥舍;用有机磷、氯菊酯和阿维菌素溶液等定期对环境中的寄生虫进行加强“消毒”;按不同阶段采食量,在饲料中药物添加比例为仔猪、育肥猪:泌乳猪:空怀母猪、公猪=1:(1~2):(2~3)。

(3)慎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进行保健。

4.重视猪群的养生之道 猪群的健康是“养”出来的,不是“防”出来的,更不是“治”出来的。

(1)猪群的非物质养生:采取多种措施构建生物安全体系,为猪群营造适宜生长的舒适环境,福利良好,减少环境应激。简单地讲,即要求猪舍内能冬暖夏凉,保持呼吸顺畅,无异味(氨气、硫化氢),无蚊虫与老鼠。

(2)猪群的物质养生:针对猪群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季节对营养的适时需求,进行平衡调控和满足。

同时在全价饲料中常年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来清除毒素;添加益生素、酶制剂调节微生态平衡,分解营养物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3)作为猪场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行为和观念”是搞好猪场疫病防控的第一要素。在疫病防控过程中,生产管理者不要认为只要技术员和兽医懂得就可以了。因为生猪生产是一个受到多环节、多因素影响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都明确整个流程,明确自己的工作代表着什么,对后续的工作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所以必须重视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做事的意愿,而且可以提高员工做事的能力,才能把管理者的意愿变成所有员工的意愿和行为。只有把猪养好了,猪群的抵抗力才会提高,抗疫病能力才会增强。

(4)兽医诊断实验室的建立十分有必要,它对疾病的确诊和血清紧急接种、自家苗制作接种等意义重大。

四、猪场场长自身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责任

1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全面系统的猪场管理知识,而且还要懂得猪场的经营管理,才能实现猪场效益的最大化。围绕这一管理目标,作为场长必须将“产得多,死得少,长得快,投入少,卖得好”这15字方针切实贯彻到猪场的生产、管理与经营当中去。

2.平时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注重猪场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并且要养成制定计划的良好习惯。计划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尤其是对猪场这样周期性很强的工作。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育种 养猪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