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含有氨苯磺酰胺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是偶尔发现偶氮染料百浪多息(1932年,Domagk)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发展而来的;1933年,第一次报道使用百浪多息治愈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的首个病例,并开始试用于临床;1948年No.hey确立了对氨苯磺酰胺基是磺胺类药物具有抑菌活性的必需化学结构,确立了化学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后,整体世界开始了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抑菌活性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短效、中效和长效磺胺。
由于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抑菌、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穿透力强、性质稳定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动物疾病防控。其适应症主要有:用于弓形体、球虫、链球菌、附猪嗜血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引起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和各种败血症等预防和治疗;以及具有穿透血脑屏障、血胸屏障、血浆屏障和血腔屏障等特殊能力,被普遍用于脑膜炎、关节炎、胸膜炎、腹膜炎、子宫阴道炎和败血症等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使使用较多的磺胺药物主要有:磺胺六甲氧嘧啶(长效磺胺,主要用于弓形体、混感和败血症等,是目前临床上抗菌活性最高且长效的磺胺类药物,其乙酰化率也低,不易在肾脏中形成磺胺结晶而损害肾脏),磺胺二甲嘧啶(短效磺胺,用于敏感菌的中轻度感染)、磺胺嘧啶钠(中效磺胺,组织穿透能力最强的药物,主要用于脑膜炎、关节炎等)、磺胺氯哒嗪钠(主要用于球虫等)等。
近年来,由于母猪多发肢蹄病、肢蹄不结实,多发混合感染性的败血症、乳腺炎、关节炎、脑膜炎、胸膜肺炎以及由弓形体、球虫等出血性原虫病等,磺胺类药物在母猪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缓解了部分临床问题。但大家忽略了磺胺类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母猪和胎儿的不利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使用方法的错误性
磺胺类药物属于慢性抑菌剂,在临床上使用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点:(1)不能选择磺胺类药物来防控疾病;(2)磺胺类正确使用方法:要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首次必须使用爆破量,也就是正常剂量的2-4倍,然后使用正常剂量,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再减半使用。因为磺胺类的抑菌活性单位为对氨基苯磺酰胺,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非常相似,竞争性地与PABA争夺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结合位点,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要大得多(约5,000~15,000倍),因此,如果长期小剂量使用磺胺类只可能增加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达不到临床应用的目的;(3)最好能配合甲氧苄啶(TMP)使用,发挥双重阻断细菌叶酸合成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增加磺胺类的抑菌活性;(4)使用磺胺时先2天使用等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避免形成结晶造成肾脏的急性损伤。
2、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用药环境,避免用药失误和增加耐药性产生
磺胺类抑菌活性与用药环境存在直接的关联:对能直接利用叶酸的细菌(如支原体、立克次体,甚至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对有大量脓肿或坏死组织(含有大量的PABA,而链球菌病最容易形成脓肿)、对有发酵产物或场所(如发酵床养猪,发酵物中常有PABA)、对乳腺或关节进行普鲁卡因(体内分解产生大量PABA)封闭治疗,等,应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否则由于PABA的存在使得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活性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低剂量、正常剂量或长时间使用磺胺类最容易产生耐药性:细菌通过随机重组或质粒突变,形成具有对磺胺类亲和力显著下降的新型作用靶酶(如二氢叶酸合成酶)、通过降低磺胺类药物的通透性阻挡其侵入某些抗药菌株内或产生大量PABA来阻挡磺胺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结合等方式产生耐药性。连用3d磺胺如果无明显疗效时应迅速更换其他抗感染药,否则极易造成耐药性产生。
因此,应用磺胺药物时针对性要强、使用方法要正确(剂量和疗程),尽量配伍TMP增强疗效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3、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的消化毒性
长时间、大剂量以及不正确地使用磺胺类药物,可以直接损害消化机能:(1)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表现呕吐、胃肠道出血和肠粘膜脱落等;(2)药源性便秘和药热,引起胃肠蠕动减弱和直接直肠温度上升,表现肠臌气、便秘;(3)二重感染、耐药性和多种代谢紊乱,抑制肠道B族维生素、叶酸合成,干扰VB1、VK3等维生素的吸收,造成代谢的紊乱,表现皮肤苍白或发黄,毛焦皮粗、过敏性皮炎,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4)肝脏损害,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利于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4、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的肾脏毒性
绝大部分磺胺类药物都有很强的肾脏毒性,因为磺胺易在肝脏内乙酰化形成无活性的乙酰磺胺,通过肾脏滤过时由于其溶解性低,极易在肾小管内析出形成急性肾结石,堵塞、损伤肾小管,形成急性肾炎和肾衰竭。临床上我们在做尸体剖检时,经常能看到肾脏中有黄亮色条纹状结晶就是这样形成的。如磺胺嘧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但在肝脏的乙酰化率高,稍有不慎就可造成肾脏的急性损害。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肾脏的损害可以直接造成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对机体的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脏及免疫器官产生急性和持久的毒害作用。
临床上败血症是比较多见,VC(抗败血酸)和磺胺类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有些基层兽医工作,最容易将二者配伍使用,其肾脏毒性更易体现。因VC是酸性药物,一旦酸性药物和磺胺类配伍,由于酸性药物能酸化尿液,显著降低了乙酰磺胺在肾脏的溶解性,其肾脏毒显著增强,并且大剂量使用VC还可干扰叶酸的吸收,提高母猪繁殖障碍的表现。临床上切记不能和配伍药物特别是VC等配伍使用。
此外,磺胺类药物还是碳酸酐酶的抑制剂,过量的磺胺可引起酸中毒。为了降低磺胺类药物的肾中毒和酸中毒的影响,必须等量使用碳酸氢钠先碱化尿液,有效避免肾脏毒性的发生。
5、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造成叶酸缺乏的生殖毒性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就是干扰细菌叶酸的合成和利用,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同理也能干扰母畜对叶酸的合成和利用。
叶酸对于育龄妇女和母畜至关重要,我国有一个强大的叶酸补充计划,对育龄妇女实施免费叶酸供应。叶酸的主要作用有:(1)预防巨红细胞性贫血,并对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防止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和损伤);(2)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白细胞减少、增进食欲,避免消化(防治口腔粘膜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呼吸(抑制支气管鳞状转化)和泌尿器官粘膜的损害;(3)叶酸能促进母猪乳腺的发育和乳汁分泌;(4)参与体内蛋白质、核酸合成和代谢,增进皮肤健康,防止脱毛;(5)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如促进妊娠前期胚胎着床、器官分化和胎盘形成,降低早期胚胎的死亡,提高胚胎成活率,避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增加母猪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从而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
虽然书本上说高等动物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磺胺类药物对其影响较小。但实际生产中的现状是:母猪青饲料的严重不足导致叶酸严重缺乏,滥用磺胺类药物引起肠道维生素和叶酸的合成下降,同时应于药物及其它应激影响又导致维生素和叶酸的需求增高,现在选种工作形成高瘦肉率品种又叶酸的需求提高,其纯种的抗应激能力的下降也增加了维生素和叶酸营养的需求,繁殖任务的加大也增加了维生素和叶酸营养的需求。
外源性叶酸的严重不足,体内合成叶酸的能力下降,品种、应激、繁殖任务增加及饲料霉变等,叶酸需求显著增加,特别是磺胺类药物干扰叶酸的合成、吸收和利用。因此,临床上滥用磺胺类药物,可以给繁殖期的母猪造成严重的影响,猪场普遍存在繁殖性能下降,乳房扁平、奶水不足,窝产仔数低、弱仔死胎多、假孕,脱皮长毛、皮肤苍白、贫血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莫不与此有关,我们建议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哺乳期、空怀期、妊娠早期及怀孕60日龄内严禁使用磺胺类药物,如果需要使用磺胺类药物做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增加叶酸的补充避免其生殖毒性,使用方法要正确、配伍要得当,要防止耐药性产生、避免其肾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