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仔猪腹泻综合防控的策略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场动力网

所有养猪户在养猪生产中,都致力于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以便获得最大利润。而猪腹泻则是生产环节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为腹泻会导致仔猪衰弱、脱水甚至死亡。

一、仔猪腹泻的类型

1.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寒冷潮湿的季节或区域,南方区域、沿海区域发病严重,猪场规模越大,损失越大。

近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跟以往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病群体上,以往该病往往是全群均有发病,母猪商品猪均发生严重腹泻,相同的是仔猪也会有上吐下泻,出现大量死亡的临床症状,而现在的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产房仔猪,以7日龄以内乳猪和保育、育肥前期猪多发,其他猪群发生严重腹泻的少;二在病原方面,以往发生的病毒性腹泻多为单一病原,现在发生的病原较为复杂,有的如以前单一发生一种病毒性腹泻,有的是同时发生几种病毒性腹泻;三是以往发生疫病控制时间短,大部分在一个月内就能把疫病很好的控制,如今的病毒性腹泻发病持续时间长,大多数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生疫病,持续时间常达4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全年不间断,造成的损失巨大;四是发病的严重程度上,较往年发病较为严重,发病急,以呕吐、水样喷射症状为主,不同日龄猪只都有发病,随猪只年龄增大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一些条件简陋猪场、初产母猪的头窝仔猪及没有免疫的猪场发病严重,损失巨大。

(1)传染性肠胃炎。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其流行形式有3种: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疫区。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

(2)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流行性腹泻是独立的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3)轮状病毒感染。本病系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哺乳期仔猪多发。

2.细菌性腹泻

(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常发生在仔猪新生后的3日龄前后。发病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严寒的冬季和早春发病较多,临床上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病症。多因圈舍污染,消毒不彻底,阴冷潮湿,气候剧变,受寒冷和吃初乳不足所致。

(2)仔猪白痢。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2~4周龄时暴发,尤其10~20天的仔猪发病最多。排出乳白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粪便,粘稠粥样,有难闻的腥臭味。寒冷或保温措施跟不上,贼风侵袭,粪便污染,潮湿。产后2周的仔猪,虽然还在吃奶,但母乳中的抗体已经开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猪白痢病暴发的根本原因。

(3)仔猪红痢。仔猪红痢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主要侵害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病原体是C型魏氏梭菌。本菌能产生α和β毒素等强烈外毒素,尤其是β毒素,可引起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病猪与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4)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因为目前使用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均为活苗,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一些养猪户将疫苗稀释后拌在一大盆饲料内,让一群仔猪一起采食,造成分配不均,引起部分仔猪发病。还有的将疫苗用温热水稀释,使疫苗在使用前即失去活性,引起大批仔猪发病。

(5)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

3.寄生虫性腹泻

(1)猪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成猪体内寄生时一般只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

(2)线虫病。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粘液性或血性下痢。在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都有发生。

4.营养性腹泻

主要发生于仔猪。哺乳母猪饲养不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母乳的数量和质量。如母乳中维生素A不足时,可导致消化道粘膜上皮角化;维生素B不足时,可使胃肠消化机能障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5.应激性腹泻

断奶期的仔猪对断奶环节不适应,仔猪一下子离开母猪的呵护,突然遭受环境和营养应激变化,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和抵抗力下降;仔猪断奶后胃肠生理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再加上母仔分居,以及营养应激等等,致使仔猪抗病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造成仔猪断奶后的第3次腹泻高峰出现。

二、当前猪腹泻病防治中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

(1)概念模糊不清。腹泻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引起腹泻时原因极其复杂。另外,对一些病的认识往往望文生义,如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毒性腹泻,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但有的兽医工作者往往把传染性的腹泻都归结为是流行性腹泻。

(2)规律认识不足。传染性腹泻病近几年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规律也有很大变化,以前冬春季多发,而近几年也有在其他季节流行的情况出现,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

(3)混感缺乏认识。对腹泻病的复杂多样认识不够,表现为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都归结为一两种病原,发生腹泻只认为是由一种或两种病原引起,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发病,往往存在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这就给腹泻病的诊治带来误导,贻误了最佳诊治时机。

2.防控存在薄弱环节

(1)缺少就地应用的快速、准确、方便的诊断方法。由于基层缺少可用的简单快速的诊断方法,现在的诊断大都是凭印象诊断,而一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特点极其相似,凭眼观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容易导致误诊。

(2)对腹泻病的重视程度不同。不同的猪场,管理者对腹泻症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猪场认为腹泻症算不了什么,对其防疫也不重视。

(3)对新病原的认识和研究不够。除上述几种主要腹泻病原外,我国对其他腹泻病原的研究还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包括流行病学的调查,给腹泻病的综合防制带来困难,这也是有些腹泻症不能很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4)疫苗的使用密度不够。我国生猪免疫接种密度较低,大部分猪群处于免疫空白状态,造成易感猪群的广泛存在,为腹泻病的流行提供了潜在的空间。

3.防制失败的原因

(1)没有针对性的注射疫苗。只有针对腹泻病因采取有的放矢的免疫预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性腹泻,否则造成免疫失败。

(2)存在混合感染。腹泻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往往只对其中的一两种采取措施,而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却得不到控制,表现为疫苗无效,或收效不大。

(3)没按说明书保存、使用疫苗。一定要按说朋书使用和保管疫苗,如保管和使用不当,疫苗就会失效或保护率降低。

(4)疫苗的质量与保护率。疫苗的保护率不可能达到100%,在使用疫苗后,因个体的差异,总会有没有受到保护的个体,而发生腹泻。

(5)接种疫苗时群体已处于感染潜伏期或感染强毒早期。

(6)母源抗体的干扰。接种疫苗时母源抗体水平高,对主动免疫产生强干扰,影响疫苗的效力。

(7)病原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原来的疫苗已不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力。

(8)多血清型病原体,如大肠杆茵、沙门氏茵,使用的疫苗与流行性毒株血清型不相符,则不能保护或仅能部分保护。

三、综合防制措施

1.免疫是防控的有效途径

以高度审慎的态度做好免疫工作。产前30天,对怀孕母猪接种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妊娠母猪(产前45天、15天)用弱毒苗后海穴注射免疫,剂量为2毫升/头。

2.返饲

在当前猪流行性腹泻十分猖獗又买不到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采用返饲的方法将可达到预期效果。在发病猪场用病料喂母猪,其实等于人为用野外强毒来感染母猪,让母猪产生抗体,病通过母源抗体达到保护下一代仔猪的目的。

返饲的效果是返饲后母猪的反应程度,如果返饲后有70%~80%的母猪出现拉稀时,效果最好,有反应猪的数量越多越好。用于返饲的病料,最好采自发病后17~18小时病猪的粪便,或捣碎的小肠、大肠,喂前添加抗生素抑制其他细菌。当病料来源不足时,要先喂给临产前1个月左右的母猪,再喂给其他怀孕母猪,直到全场母猪都饲喂过一遍。饲喂量可以先小群试用,当70~80%的母猪出现拉稀时的用量最为合适。

3.不同年龄引起猪腹泻的治疗

对于产房仔猪的腹泻,治疗原则是仔病治母,母子兼治。产房仔猪的腹泻,以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以及大肠杆菌的感染为主,因此,产房母猪可使用黄连解毒散2000克+太诺欣杆菌肽锌/粘杆菌素)1000克+黄芪多糖1000克+多维适量,连续饲喂母猪7~10天;7日龄内仔猪腹泻,可灌服口服补液盐+优质多维,每头仔猪3~5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或用新霉素+甲溴东莨菪碱成分的喷剂喷入口腔,同时后海穴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甲磺酸培佛沙星注射液(按说明剂量),每天一次,连用2~3次;对产房1~14天的仔猪和偏小的仔猪,可腹腔静注补液葡萄糖氯化钠10~50毫升,效果比口服补液效果好;对尚能采食饲料的猪只可先提高栏舍温度,再饮服口服补液盐,是减少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4.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

(1)病毒性腹泻的治疗。首先可注射干扰素+硫酸粘杆菌素类注射,同时进行拌料给药,在饲料中拌入头孢曲松+活性微生物维持肠道环境。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对病猪进行控食,但需补充流食,如稀粥+电解多维+葡萄糖粉,以增强猪的抵抗力。还要注意补充体液,防止脱水死亡。猪的饮用水要进行净化,可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维生素+补液盐,对于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帮助。

(2)细菌性腹泻的防治。预防仔猪黄痢、白痢,母猪可在产前14~21天注射本地菌株疫苗,对发病严重的猪场在仔猪出生后1~2天,12~20天接种本地菌株苗。仔猪红痢用本地苗对种母猪在产前14天和28天各免疫1次,每次5~10毫升。预防仔猪副伤寒,可用本地菌株在30~40日龄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连续产仔的母猪,因前一胎已在分娩前注射过本苗,故只需在分娩前半个月注射1次,剂量为3~5毫升,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

对发病的仔猪,首先应选择磺胺类、复方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杀星、痢菌净等做药敏试验后进行治疗,同时也可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对于球虫病的防治,仔猪与成年猪应该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治疗可选用抗球虫药,如氯苯胍、莫能菌素、马拉菌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对于线虫的防治,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舍内最好铺水泥地面。及时清扫粪便,堆积发酵。每年春秋两次定期驱虫。药物治疗可用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

(4)营养性及应激性腹泻的防治。对猪群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全价,配方合理,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注意圈舍清洁卫生。减少一切应激因素,避免腹泻的发生。

5.做好猪群保健

(1)加强产房管理,创造母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0~22℃,仔猪34~32℃,依照生长日龄递减。保证母猪的饲料质量、采食量,减少仔猪脂肪性腹泻。

(2)保持猪场干燥,规模化猪场产房多为高床饲养,在地面、走廊铺撒生石灰,禁止用水冲洗猪栏。仔猪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时拖干净。坚持“全进全出”,母猪从怀孕舍转入产房前,产房必须空舍消毒好7天以上。

(3)做好母猪各阶段的保健。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喂管理,保证达体成熟后再交配,后备母猪妊娠期间不仅要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还要保证自体不断增长的营养需要,体成熟不达标,容易造成妊娠后期采食量减少,影响胎儿出生重和乳汁分泌;妊娠期严格限饲、换料工作;临产前几天营养的供应很重要(大部分猪场在母猪产前5天就开始控料),同时补充高能量的液体营养物质(ATP、AA、核糖核酸、各种维生素等)是保证母猪产前体况,保证顺产,以及保证母猪初乳质量的关键措施;107天进产房前,要清洗全身,消毒药、杀螨药消毒,全身喷洒消毒药品,临产前对乳房、外阴进行两次次消毒:先用温水洗掉粪便污物,再用0.15%高锰酸钾溶液等擦净全身;产后注射一次净化细菌;胎衣完全排出后,塞入一粒抗菌药物进行细菌净化;母猪分娩24小时后肌注氯前列烯醇2毫升;哺乳期尽快提升采食量,以保证乳汁的分泌,避免造成营养失重;

(4)发病季节加强保健。发病猪要充分饮水或灌服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的发病仔猪还可采取腹腔肌注补液,防止脱水酸中毒;每头仔猪灌服蒙脱石粉2克,一天两次,可有效吸附肠道毒素,防治胃肠粘膜脱落;病猪的临床症状稳定后,要口服微生物制剂,调理胃肠功能。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仔猪腹泻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