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健”养猪模式的提出,是养猪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经过几十年的集约化养殖,不仅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而且猪营养的主要供给方式——饲料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升级,而饲料中的预混料发展一直在引导着饲料发展的导向和潮流。而早期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氢钙简单混合便成为预混料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更考究的原料,更复杂的工艺,更先进的配方,更多元化的功能,我国预混料产业正面临全面升级,行业呼唤健康与安全,新型饲料呼之欲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保健”养猪模式和保健型预混料就诞生了。
营养抗病
“大保健”养猪模式这种理念是要摒弃那些落后的疾病控制和营养模式,创造“营养抗病”的新保健模式。要想使猪达到良好的健康水平,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营养状态一定要达到最佳,所以“营养抗病”是“大保健”养猪模式理念的核心。
营养可以影响猪免疫系统发育和免疫功能,合理的营养方案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一般抵抗力。营养作为猪和其他动物免疫的物质基础。其实所有的营养都是免疫所必需的,一旦成为限制,就会抑制免疫功能。当机体遭受疫病挑战时,最受限制的养分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这是因为:机体受到疫病挑战后,由于免疫系统的激活,机体合成大量细胞因子、化学因子、急性期蛋白质、免疫抗体等,代谢率明显增强,产热增加及体温升高,需要大量的养分。首先需要大量的氨基酸合成急性期蛋白质、抗体及其他活性物质。机体代谢增强的同时,必然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另一方面疫病挑战导致动物氧化应激,产生大量自由基,对抗氧化剂(VE,VC,Se等)消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体能及时得到所需的营养,就如同获得了足够的枪支弹药,就能充分信心百倍的去作战,打胜仗的把握和机率就很高。所以“营养抗病”在“大保健”模式的理念中是核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并和中医理念中的“食补养生”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保肝护肠
猪体抵抗病原的免疫营养物质,需经肝脏处理,然后经过肾脏和胆管排出体外;肝脏还是消化品管,肝脏通过胆管分泌胆汁,来对脂肪进行消化;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也通过肝门静脉送到肝脏进行再加工,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所以肝脏损伤的猪,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猪就不会长大。僵猪的产生一般就是由于内分泌或肝脏系统发生严重操作,而无法长大。
而肠道不但是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还是机体内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猪体内95%的营养供给靠肠道来吸收,而85%的代谢物从肠道排出,同时80%免疫结构在肠道周围,同时其他的免疫,解毒系统,如肝、血清、淋巴系统等。都需要肠道提供的营养来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运动支持了整个生命活动,其健康水平关系着机体的整体健康和生产水平与效率。
肠道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需要肠道营养的维持。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对仔猪肠道结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日粮中谷氨酰胺、谷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营养对猪(尤其是断奶仔猪)肠道结构的完整和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粮中营养成分和抗生素的使用均可影响菌群数量和种类的变动,进而调节肠内菌群的平衡。日粮中各种养分的摄入量也会影响肠道健康。研究表明,日粮中营养物质(如谷氨酸、苏氨酸)缺乏、进食不足或通过肠内营养水平不足均可导致仔猪小肠和黏膜重量降低,绒毛高度下降
所以“养猪就是养肝脏”,“养猪就是养肠道”。肝脏是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最大的解毒器官。肠道健康涉及到营养消化吸收,饲料利用率,屏障保护等方面,所以保肝护肠是提高猪群免疫力的最有效方法。
免疫增强
免疫反应是动物抗病的根本机制,不同品种猪抗病力存在很大差异,其分子机制与抗病基因(组)有关。营养可以调节抗病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猪的先天抗病力。提高或抑制抗病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动物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疾病抵抗力。同时营养水平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特异性免疫的免疫效果。营养好了,能满足机体的生长需要,肝脏和肠道健康了,猪的免疫抗病力自然就强了。
“大保健”养猪模式的理念中,如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营养抗病”是中心,“保肝护肠”“免疫增强”是两个基本点。它们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养猪就是保健康,因为健康是猪场的一切。少死猪是猪场第一要求,生长快是第二要求。无论是防病还是生长,都要有猪群健康作为保障。健康的猪生病少,健康的猪生长才快,这样猪场才有效益;确保猪的健康,首当其冲是保肝护肠。它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保健型饲料带来的肝肠健康,将是猪群健康的源泉; 基础营养,免疫营养,生殖营养,生态营养。尤其免疫抑制、亚健康、肠道微生态紊乱、母猪生殖营养透支等问题困扰之下,猪群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营养抗病借助保健型饲料的“食疗”功能将会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