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猪免疫抑制的危害性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保健养猪网

当前各种免疫抑制因素与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猪群之中,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种,但往往大家都忽视了非传染性因素对猪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性。本文就此给大家进行简单的介绍。

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受遗传控制,如发生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等引起的体液免疫缺陷,都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毒素中毒因素

真菌产生的各种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不仅能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还可溶解淋巴细胞,降低T细胞核B细胞的活性,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抗体产量减少,抗原呈细胞功能受损,使其抗病力低下,造成母猪不孕、流产、产弱仔;种公猪配种能力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仔猪生长缓慢,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危害甚大。

营养因素

复合维生素B、VA、VC、VE和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等都是猪免疫器官发育,T、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以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营养物质。如果饲料中营养不均衡,缺少或过多或各成分搭配不当,必然会造成猪免疫系统萎缩和麻痹,导致免疫抑制。

药物因素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氯霉素、新霉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是抑制作用;长期大量的使用磺胺类药物,可造成动物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器官出血与萎缩等。地塞米松可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并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疫苗因素

不按科学合理的程序使用疫苗,造成疫苗免疫剂量不够,或超大剂量注射疫苗,或疫苗免疫次数过多等,都会造成猪体免疫应答麻痹,导致免疫抑制。

理化因素

苯酚类、甲醛消毒剂;重金属,如汞与铝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降低免疫器官活性,使抗体生成减少。大量照射紫外线均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由于造血干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可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丧失。

小结

引起猪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互为因果,使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痹。在预防猪发生免疫抑制时,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是控制好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虽然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害性更大、更严重。但也不可忽视非传染性因素的存在。只有构筑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道屏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免疫抑制的控制问题,从而保障猪只健康地生长。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