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有很多小细节能让你养猪养得更好。的专家为您整理了以下几点:
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猪是长期生长在温带地区且不耐热的恒温动物,由于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而体内热量散发较慢,公猪、怀孕和哺乳母猪适宜温度为15℃~18℃,初生子猪的适宜温度为27℃~36℃,断奶子猪为21℃~27℃,育肥猪为15℃~25℃。当环境温度高于适宜温度5℃~10℃时,猪的采食量将下降6%~21%。气温为21℃时,育肥猪增重最好,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有影响,而且猪越大越怕热,育肥猪在39℃环境中不再增长。在持续高温下(28℃~35℃),20千克左右的猪日增重较常温下降11%,45千克左右的下降21%,75千克左右的下降23%。45千克的猪最大增重速度的温度为23.3℃,100千克的猪最大增重温度为20℃,体重每增加10千克,温度下降0.6℃。
热应激条件下,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多,窝重减少,甚至流产。公猪交配欲减低,精液品质差,20℃时受精率为90%左右,33℃时受精率为50%左右。母猪在配种后3天、胚胎附着后的11天~20天、妊娠后期对热耐受力更低。气温超过32℃时大约20%的猪不孕和重复发情。
应对措施:在提高能量水平的同时提高饲料消化率及在猪日粮中添加脂肪比率。猪在热应激期间对饲料脂肪的消化率高于其他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饲料适口性。
炎热时动物体内的氮消耗多于补充,调整蛋白质水平,补充氨基酸。
预防和纠正酸中毒
调整维生素日粮标准,调整粗纤维比例,添加可溶性纤维,控制食后增热。
猪的采食和饮水习惯
猪除睡眠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采食,喜吃甜食、颗粒料和湿料,白天采食6次~8次,夜间1次~3次,群食的比单食的吃得多。猪进食和饮水交替进行,吃干料的猪吃后立即饮水,子猪吃料时饮水量为干料的2倍,吃混合料小猪每昼夜饮水10次左右,吃湿料的为2次~3次。只有饮水充足,猪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采食量。水压过低,夏季水温过高,冬季过低,水嘴不够或安装不当等,都是猪饮水不足的原因。猪的体重增加和温度升高,饮水量会加大,哺乳母猪日饮水量为45千克左右。
应对措施:调整冬夏水温,保证饮水充足。
关注猪的排泄行为
猪排粪、排尿是有规律的,一般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容易排粪尿,多选在靠近水源、低湿的地方,冬季舍内太冷时有尿窝现象。猪在采食时不排粪,饱后5分钟开始排粪尿2次~3次,先排尿后排粪,排粪量约为采食量的70%,应激会增加排泄次数和排泄量。
应对措施:采用高位漏缝地板,不用或少用水来冲洗地板。
关注猪的昼夜行为
猪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分在白天,温暖季节夜间也采食和活动,一天内活动和睡眠交替几次进行,子猪昼夜休息时间占70%~80%,种猪占70%,育肥猪占75%~80%。子猪出生后3天除吃乳和排泄外,几乎都是休息,随日龄增大,开始增加活动,但在40日龄左右时睡觉时间又增加,主要表现为群体卧睡。
应对措施:提供能使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关注猪的群体行为
猪有和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往往通过群体争斗建立群体的位次关系,个体之间彼此熟悉则相安无事,重新组群则爆发激烈的格斗。猪在出生后不久就形成明显的等级,体重大、先出生者占优,所以在组群时群体体重差异不要太大,更不宜把不同品种的猪混合编群管理,以免拒食和采食不均,造成生长不齐。
应对措施:减少同窝子猪在断奶时的体重差异是哺乳子猪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关注猪的探究行为
猪通过看、闻、听、尝、啃、拱等感官对地面物体进行探查研究,哺乳子猪吃食也是通过嗅觉和味觉探查,先闻后拱。猪的嗅觉十分灵敏,对各地带的气味特点易于区分,但猪的连续探究行为会对物体造成破坏,也是形成恶癖的原因。
应对措施:猪嗅觉灵敏,好的诱食料对子猪断奶很关键,也很重要,从外界提供一些物体让猪探查,可以对恶癖形成起到缓解作用。
关注猪的营养需求
长期在特有的食物环境中进化的猪形成的消化系统既不同于肉食动物,也不同于草食类动物,猪既有能消化动物源食物的单胃结构和适应各种蛋白酶的生成系统,也有对植物性食物,特别是有利用微生物对粗纤维进行消化的特别发达的大肠结构。也就是说猪是主要依赖于植物性食物生存的动物,而且并不需要高水平的蛋白质食物,猪的消化系统并不适应高蛋白的食物。认为提高饲料日粮中蛋白成分的比例会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是错误的,能够满足氨基酸需要的低蛋白日粮才能获得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较高的日采食量和较快的增产率,低蛋白日粮会提高5%的饲料转化率,低蛋白日粮也会引起更少的氨气排放,减轻粪便的气味,减少水的消耗,从而减少粪便的体积。
应对措施:猪是杂食动物,尊重这种动物的生态需求才是饲养者该遵循的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