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时,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猪的体温恒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时,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当猪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不能维持机体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体温升高,从而发病。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夏季和初秋气温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近年来中北部夏季气温也很高,超高的气温环境可导致猪的热应激,使养猪生产成绩大幅度下降。有研究报道,环境温度超过28℃时,每升高1℃,每头猪的采食量下降约40g,增重减少30g,小、中、大猪分别比正常日增重减少6.8%、20%和28%。据笔者调查,高温季节.肥育猪采食量下降l5~33%,日增重下降10%~34.5%。可见,高温季节采取综合防控策略,降低热应激对猪生产的影响,是夏季养猪生产的重要内容。
1热应激的主要临床表现
猪只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热性喘气;公猪性欲减退,精子数量剧减,活力降低;空怀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率高、流产;临产母猪体温过高.可能造成早产、产死胎数增加;哺乳母猪采食低,泌乳量少,泌乳期失重增加.仔猪断奶体重轻,成活率低。
2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适宜环境温度范围
猪的温度适中范围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并随体重的改变而改变(见表3)。
由于猪生活的适宜温度区域,受猪本身体重、地面状况、空气流速和环境辐射等的影响,环境温度调控中可依据实践情况调整。
3高温季节养猪综合调控策略
3.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适宜环境温度范围,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改善环境条件
3.1.1加强猪舍通风
在高温环境下,猪的血液流向皮肤,猪的体表温度很高,加强通风能增加热量从体表的散发,有助于散热。具体措施:将猪舍的南北窗全开(有地窗的猪舍打开地窗),猪舍温度仍偏高的.可以安装电风扇,加强通风散热。
3.1.2减少热辐射
热辐射包括看得见的太阳直射.还包括看不见的红外辐射。为了减少太阳直射和减少红外辐射,建议猪舍周边种植高大乔木,必要时加挂遮阳网等。
3.1.3增加猪体蒸发散热
猪虽然没有汗腺,但可以通过将其体表弄湿,而到达蒸发散热的目的。建议在一天最热的时间,为猪喷淋降温(有条件的猪场可安装喷雾设备.无条件的养猪户可用水管为大猪喷水降温)。
3.1.4新建猪舍建议安装地板局部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以地下水为媒介、在猪的躺卧区地板下部铺设多排水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有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区。
3.1.5有条件的猪舍,建议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降低栏舍内温度4~7℃(平均4.8℃),并可改善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缓解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
3.2保证干净充足的饮水
盛夏炎热季节,一定要保证猪只有干净、充足的饮水,且水温尽量保持凉快(最好采用山泉水或深井水)。防止水管、水箱在太阳下暴晒,导致饮水太热。
3.3合理调整饲料配方.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并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
①将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提高能量水平.添加油脂0.5%~3%。②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添加水平,补充VCl50~200g/t,VE80~100g/t。③全价饲料(仔猪料除外)中添加0.2%~0.3%的小苏打,以缓和热应激导致的酸过量,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④选择品质好的饲料原料,降低粗饲料的比例(例如不喂或少喂草粉.减少糠麸),加工后贮存时间不宜太久。⑤在饲料中添加具有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山楂、仓术、陈皮、槟榔、黄芪、六曲等。⑥对于种猪,夏季可喂适量的青饲料,提高猪群食欲和抗应激能力。⑦日粮中添加猪专用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如“热激灵”.以改善猪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缓解热应激。
3.4加强饲养管理
3.4.1合理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方式
高温季节喂料以清晨和晚上气温较低时为宜,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饲喂方式以拌湿料喂猪为宜。
3.4.2降低饲养密度
夏天.猪为了散热,身躯须充分伸展.饲养密度大不利于猪的散热。一般饲养密度以降低1/4~1/3为宜。
3.4.3要保持圈舍卫生,及时清扫栏舍内粪便、污物,增加消毒的密度,并做好消灭蚊蝇和鼠害等工作。
3.4.4减少人为应激
注射疫苗和转群应安排在清晨或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避免突然地改变饲料、人员、环境等。
摘自《中国猪业》.-2009,(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