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后圆线虫病又称猪肺线虫病,是由圆形目、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寄生虫病。由于虫体呈丝状,寄生于肺脏,故得名肺丝虫病或肺线虫病。本病主要危害仔猪,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降低肉品质量,严重感染时造成仔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本病在猪群中的感染率一般为20%~30%.高的可达50%。
1 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有长刺后圆线虫和短阴后圆线虫,萨氏后嘲线虫较少见。虫体白色丝状,口囊很小,口缘有三叶唇1对,食道后部稍膨大略呈棍棒状,雄虫交合伞小,背肋退化,雌虫阴门靠近肛门,阴门前有一角皮膨大部覆盖。长刺后圆线虫,雄虫长12~26mm,其幼虫和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长期保持活力。虫卵在粪便中可生存6~8个月,越冬能生活5个月之久,在经常潮湿的土壤中存活达2年之久,在被土壤覆盖的粪中可存活381d,在-15~-20℃时仍能存活100d,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温度40℃时2h死亡,60℃时30秒死亡。从蚯蚓体内排出的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条件下大部分存活3个月。
2 流行病学 后圆线虫主要感染猪,6~12月龄的猪易感性强。长刺后圆线虫除寄生于猪和野猪外,偶见于羊、鹿、牛等反刍兽,人也可感染。猪多在采食或拱土时食入感染性幼虫或蚯蚓而受感染。本病的发生与蚯蚓的孽生繁殖和猪采食蚯蚓的机会密切相关,因此,被虫卵污染和有蚯蚓的牧场、运动场、水源都是猪感染的来源。1条蚯蚓体内可含2000~4000条幼虫。猪摄食少数蚯蚓就可引起严重感染。
在温暖、多雨季节,尤其在土壤肥沃,粪堆污秽不堪的地方,适于蚯蚓孳生和频繁活动,因而多发本病。一般夏季最易感染,冬季逐渐下降,春季最低,呈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 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病猪主要表现消瘦,发育不良和阵发性咳嗽,特别是早晚、运动、采食后或遇冷空气时更为剧烈。病初还有食欲,之后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沉郁,极度消瘦,呼吸困难急促,最后极度衰弱而死亡。即使病愈,猪只生长发育缓慢。
4 病理变化 主要在肺脏,可见部分支气管增厚,扩张,肺尖叶和膈叶腹面边缘常见有局限性肺气肿,呈灰白色,界线明显,微突起,肌肉样硬变的病灶,切开后从支气管流出黏稠分泌物及白色丝状虫体。若与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诱发支气管肺炎,则病变更明显而复杂。
5 诊断 在猪肺线虫病流行地区,于夏末秋初发现很多的仔猪和小猪有阵发性咳嗽,并日渐消瘦,又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怀疑为肺线虫病。经虫卵检查等实验手段确诊。
虫卵检查:用饱和硫酸镁溶液(硫酸镁920g,水1000mL)浮集法或水洗沉淀法检查粪便,发现虫卵。
变态反应:抗原是用患猪气管黏液,加人30倍的0.9%氯化钠溶液,搅匀,再滴加3%醋酸溶液,直至稀释的黏液发生沉淀时为止,过滤,于溶液中徐徐滴加3%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将酸碱度调整到中性或微碱性,间歇消毒后备用。以抗原0.2mL注射于患病猪耳背的皮内,在5~15min内,注射部位肿胀超过1厘米者为阳性。
也可用虫体抗原作血细胞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鉴别诊断:本病和猪肺疫、流行性感冒及霉形体肺炎都多发于仔猪,症状又大多相似,确诊时应注意区别,本病发生较缓慢,阵咳显著,严重时才有呼吸困难,而后者发病急剧,体温升高,频咳,呼吸促迫。
6 防治
治疗:左噻眯唑,15mg/kg.bw,1次肌注,间隔4h重用1次,或lOmg/kg.bw,混于饲料,1次喂服,对15日龄幼虫和成虫均有100%的疗效。
四咪唑(噻咪唑,驱虫净), 20~25mg/kg.bw,口服,或10~15mg/kg.bw,肌注。
氰乙酰肼:17.5mg/kg.bw,口服,或15mg/kg.bw,皮下注射。总量不超过lg,连用3d。
海群生(乙胺嗪),100mg/kg.bw。溶于1O毫升的蒸馏水中,皮下注射,1次/d,连用3d。
预防:在猪肺线虫病流行地区,每年春秋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要经常清扫粪便,运到离猪舍较远地方堆积进行生物热发酵。猪场经常用1%热碱水或30%草木灰水消毒,以便杀死虫卵。为了防止猪吃蚯蚓,猪场应建于高地干燥处,铺水泥地面,注意排水,保持干燥,杜绝与蚯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