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的病原通常为猪真杆菌(Actinobaculum suis,以前被称为猪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uis 或Eubacterium suis),有时为大肠杆菌E. coli。这些细菌在任何猪群当中都有存在,不可能完全消灭。
这种病对各日龄的干奶母猪威胁都比较大,常导致死亡。有时也见青年母猪发病,甚至从未交配过的母猪,不过并不常见,除非其阴道持续接触粪便污染。在问题严重的猪群当中,这种病每年最高可造成12%的母猪死亡率。
患病母猪很快就会死亡,或转为慢性病。治疗效果较差。最急性的情况下观察不到任何症状,只见母猪突然死亡。通常发生在配种后21天之内,因为此时母猪尿液变为碱性,猪真杆菌和大肠杆菌可在碱性尿液中存活并增殖。
本病与繁殖障碍无直接关系,只是母猪会因病患而致死亡或流产。
症状
仔猪
无
断奶猪与生长猪
不常见
母猪
表现病患
停止采食
消瘦
眼圈变红
阴道周围潮湿、肮脏
尿中含有血和脓。
死亡
当只有膀胱炎发生时:
病程长,不致命。
患猪食欲、体况正常。
尿中含浓,或阴道有粘性排出物。
注意本病与子宫炎和阴道炎的区别。
致病原因
饮水摄入不足。
排尿频率过低。
饮水器故障(压力不足或被灰尘堵住)。
公猪、母猪圈舍排水不足会增加患病机会。
老母猪比例大的猪群更易发病。
因挤压包皮囊而增加传入阴道的细菌量(这种做法也会增加反情次数)。
母猪体型大,栏位太小,这种情况下母猪常采取犬坐姿势,导致阴道过多的细菌污染。
断奶到配种后21天这段时间母猪阴道遭粪便污染。如果母猪栏位后面采用实板,尿液就会在上面沉积,这样更容易对母猪造成污染。
分娩时的应激常会诱发本病。
诊断
死后剖检。对任何无故死亡的母猪都要进行检查。
对存活患猪,通过尿中含浓、血的症状进行诊断。需检查尿中血和蛋白的含量,并用试纸测定pH值。尿液需用干净的容器收集。喂料之后让母猪持续站立2~3小时,此时母猪就会排尿,这样就可以收集尿液。患病母猪尿中含血和脓,pH值通常在7或7以上(正常尿液pH在7以下)。pH值高于8的母猪可能会在下一个妊娠期死亡。
治疗
按每公斤体重10mg的剂量投用林可霉素。这种药对猪真杆菌有效。
如果病原为大肠杆菌,则需采用更广谱的抗生素。可采用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0~15mg剂量投用,连续4~5天。
对于大群,可采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按600g/吨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连续14天。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每隔4~6周进行一次治疗。
也可以在母猪断奶或交配时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
也可在断奶至配种后21天这段时间里在母猪饲料表面撒药。撒药的量可按母猪每天采食2.5kg饲料,每吨饲料用药600g来计算,这样每天每天母猪用药量为1.5克,最好撒之前用预混剂稀释。
可给公猪的包皮内注入抗生素制剂,每天一次,连续五天,这样可降低公猪传给母猪的细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