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MH)又称气喘病、喘气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目前造成养猪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养猪业的发展。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潮湿、气候骤变时多发。感染后可破坏呼吸道纤毛,引发肺炎,使感染、发病猪生产性能下降,治疗费用上升;还可导致猪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产生免疫抑制,使其他病原更为易感,如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猪支原体肺炎是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的主要原发病之一。
诊断
1.1 在猪支原体肺炎病例中,经常可见巴氏杆菌(Pm)、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和副猪嗜血杆菌(HPS)等细菌的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调查发现, MH与Pm混合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同时MH与蓝耳病、支气管炎败血波氏杆菌和猪鼻支原体等也有相似的情况。研究证实,Pm单独攻毒几乎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但MH与Pm联合感染则会导致猪只产生高热,严重的咳嗽和造成更多的肺脏损伤,并且 MH耐过或免疫猪对Pm攻毒有抵抗力。
1.2 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确诊。临床具有诊断学意义特征病变一般为肺脏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的“肉样”病变。实验室检测可采用血清学方法、病理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PCR)。但病原分离培养比较耗时、困难、易污染,实用性差。
防治措施
实践证明,虽然药物可控制本病,但不能从呼吸道内清除病原,不能使已发生的病变愈合,治疗结果不确实。另外,不同药物也表现不一,有一定效果的药物可用于应激阶段,如断奶、混群等,但药物治疗还涉及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同其他传染病一样,支原体肺炎的预防重于治疗。
良好的疫苗免疫可减少发病及感染压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猪气喘病免疫在全世界已成为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气喘病疫苗在国内应用的日趋普遍,选择和评价疫苗的效果也成为了各养殖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气喘病疫苗正常的免疫效果除由不同品牌疫苗本身特性决定外,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猪场总体健康水平、感染压力、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发生时间、母源抗体水平及猪群中PRRSV的循环状况等。猪场总体健康水平差,高水平母源抗体和免疫抑制病(如蓝耳病感染)等会削弱疫苗免疫效果。另外,MH感染压力低时疫苗产生效果快而显著。气喘病疫苗在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发生前免疫效果明显。
2.2 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可从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实践观察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实验室可检测抗体水平、IFN-a水平。临床观察包括减少发病、气喘、咳嗽、减轻肺炎症状、减少死淘率、解剖肺脏病变打分、体重增加(日增重和总增重)、料肉比、治疗费用等参数的观察分析等。
2.3 一针或两针疫苗的选择
兽用疫苗通常接种两次,第一次免疫作为基础免疫,第二次为加强免疫,从而产生长时间、高效的免疫力。气喘病疫苗除了传统的两针免疫疫苗外,许多一针免疫的疫苗都相继问世。显然,一针免疫的程序对猪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和疫苗成本。一针疫苗最明显的缺点是免疫持续时间短,从而导致效果下降。PaulYeske博士曾指出“无论在猪群中其他病原(特别是蓝耳病病毒)如何盛行,两针支原体疫苗免疫程序是合适的。两针免疫也应优先考虑季节性,因为在夏末或秋初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是,两针免疫对不同来源的并且已经混养的猪群也是适合的”。针对国内养猪模式和呼吸道病原感染压力等特点,两针疫苗免疫更具实效。
2.4 矿物油佐剂疫苗激发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关注
自Krakowka等经过研究首次提出了免疫刺激是猪圆环病毒病(PCVD)发生的重要因素以来,国外数十位专家也都分别证实了免疫佐剂对PCV2复制的刺激作用,同时证明矿物油佐剂激发PCV2的复制,我国学者王先炜等最近也通过研究证实了免疫佐剂激发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发生的情况。目前,对免疫接种引发 PMWS的深层机理仍在研究,但认为对猪免疫系统的刺激会激发 PMWS的发生。疫苗接种本身就是对免疫系统的刺激,而佐剂又是灭活疫苗中重要的免疫刺激成分。因此,在当前PCV2和MH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在选择 MH疫苗过程中,既要注重疫苗的保护效果,也要评价疫苗佐剂的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