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副伤寒夏季常见传染病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猪沙门氏菌病又名猪副伤寒。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猪的繁殖和仔猪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沙门氏菌的许多血清型可使人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包括作为猪饲料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该类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目前备受重视。

各种年龄猪只均可感染沙门氏菌,但仔猪较成猪易感,6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以1―4月龄者)最易感。

带病猪只和带菌猪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随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只。患病猪只与健康猪只交配或用患病猪只的精液人工受精可发生感染。此外,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发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本病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较好的猪群,即使发病,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常为地方流行性。

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1、环境污秽、潮湿,圈舍拥挤,粪便堆积通风不良,温度过低或过高,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

2、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3、分娩、手术。

4、母猪缺奶。

5、新引进猪只未实行隔离检疫等。

猪病症状:

全国所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相当复杂,其中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变型、猪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变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潜伏期一般由2d到数周不等。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1、 急性(败血型):体温突然升高(41―42℃),精神不振,不进食。后期间有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有时出现症状后24h内死亡,但多数病程为2―4d。病死率很高。

2、 亚急性和慢性:最多见,与肠型猪瘟的症状很相似。病猪体温升高(40.5―41.5℃),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黏着。少数发生角膜混浊,严重者发展为溃疡,甚至眼球被腐蚀。病猪食欲不振,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部分病猪在病程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可见浅表溃疡。病程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有时病猪症状逐渐减轻,状似恢复,但以后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行复发。

有的猪群发生所谓潜伏性“副伤寒”,小猪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较弱,偶尔下痢。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一部分患猪发展到一定时期突然症状恶化引起死亡。

猪病防治: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不仅有预防作用,还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但应注意地区性抗药菌株的出现,如发现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时,应该用另一种药物。关于菌苗免疫,目前国内已研制出猪的副伤寒菌苗,必要时可选择使用。根据不少地方的经验,应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出的菌株,制成单价灭活苗,常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本病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并辅以对症治疗。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夏季养猪 猪传染病 猪副伤寒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