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发酵豆粕是乳猪教槽料配方的首选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科技苑

1 蛋白质原料的选择

蛋白质原料的选择应从消化率、氨基酸比例、降解产生小肽的速度、蛋白质含量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在乳猪教槽料配方中,常用的蛋白质原料有血浆(球)蛋白粉、高蛋白的乳清粉、鱼粉、膨化大豆(豆粕)、发酵豆粕(大豆)和啤酒(核酸)酵母等等。植物性蛋白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如大豆抗原(主要以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为主)致敏因子,是导致仔猪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因此乳猪教槽料配方中一直尽量少用植物蛋白,多选用动物蛋白。

动物性蛋白质也有一定的劣势,价格比较昂贵,一些动物性蛋白加工或储存不当容易携带或滋生病原体,鱼粉容易氧化产生过氧化物、组胺和肌胃糜烂素等,同时还有同源性比较近等生物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困扰一些配方师,左右为难,难以取舍。

2 发酵豆粕的特点与优势

发酵豆粕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蛋白源同微生态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是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中原料化的一个体现。发酵豆粕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血凝素、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植物细胞壁100%破裂,蛋白质消化率大于95%,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s)都保留了下来,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微生态制剂的功能。发酵豆粕同其它植物来源蛋白原料相比较,有以下优势:

(1)适口性好

由于经发酵而成,发酵豆粕具有特殊天然发酵酸香味,具有诱食性,提高饲料采食量。

(2)无杂菌和有害菌,稳定性好

发酵过程中通常选用特殊菌种,加大菌种接种量及优化生产工艺抑制杂菌和有害菌的繁殖生长。每批次生产时,均按相同比例添加纯菌种,使得产品稳定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3)酶和维生素补充剂

富含消化酶、乳酸及生长因子,补充内源消化酶不足,使乳猪更快适应常规饲料的采食。发酵过程中B族维生素、烟酸和生物素等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益生菌源泉,快速建立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生物区系

通过发酵后,富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等,有些是可以直接附着于肠道的益生菌。如嗜酸乳酸杆菌,通过采食后,定植于肠道绒毛上,使病原菌无法入侵,快速建立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肠道的健康发育,减少乳猪的应激,使乳猪快速度过危险期。

(5)发酵时间适当后,抗营养因子得到充分降解

通过发酵处理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降低植物性蛋白的抗原性。这样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植物性原料的消化利用率,对防止仔猪腹泻也十分有益。例如,大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尿酶、血球凝集素、致甲状腺肿因子、抗维生素因子等,均可通过发酵降低或消除它们的活性。

(6)消化吸收率高,预防乳猪营养性腹泻

经发酵酶解,大部分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小肽及氨基酸。小肽含量高,通常达到10%以上,更易于乳猪肠道的消化吸收,可以为乳猪肠道的生长直接提供能量。

3 发酵豆粕在乳猪教槽料中的研究与应用

豆粕经过生物发酵以后可以改善其营养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尤其是抗原蛋白水平,主要用在乳猪教槽料、断奶料及代母乳料中。潘木水等(2005)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取代代乳粉,其在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报酬上,分别改善了22.22% 、4.67% 、16.77% ,差异显著(P<0.05),腹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郑云峰等(2006)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8%的发酵豆粕取代鱼粉和膨化大豆,奶仔猪的死淘率比试验I、II组分别降低了52.4%和44.12%,差异显著(P<0.05)。广州希普生物的程林春等(2006)在试验1、2组在断奶乳猪料中分别添加5%、15%的发酵豆粕,替代对照组中等蛋白的肉粉,日增重分别提高4.77%和14.59%,料肉比分别降低3.97%和9.27%,差异均显著(P<0.05)。刘春雪等用发酵豆粕以5%、10%、15%、20%的添加量等氮代替未发酵豆粕饲喂32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随着发酵豆粕用量的增加,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逐渐提高,试验猪的腹泻率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也得到改善。冯杰等(2007)在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试验组添加24.5%的发酵豆粕,平均日增重提高5.68%(P<0.05),料重比降低8.39%(P< 0.05),腹泻指数降低39.96%(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39.47%(P<0.01),血清IgG水平下降6.35%(P<0.05),IgA与IgM水平未产生显著变化;试验组仔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较好,整齐而致密,显得发育良好,对照组仔猪空肠上皮微绒毛有萎缩现象,微绒毛稀疏。

4 发酵豆粕的常规检测指标

4.1 感官的检测

发酵豆粕首先可以通过颜色、气味等感官检测来判断产品优劣。发酵豆粕的颜色以黄色或浅黄褐色为佳,并且同一批次的产品加工条件和原料较一致,颜色的一致性可反映出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发酵豆粕有其固有的淡淡的醇香和芬芳,无豆腥味,每一批次的产品气味一致;如果有霉味,就表明该产品应被列入劣质产品的怀疑对象。

4.2 粗蛋白质

去皮豆粕发酵发酵后的成品粗蛋白一般在50%~52%之间。如果需要进一步鉴别是否由去皮豆粕为原料做成,建议做氨基酸成份检测。

4.3 灰分的测定

豆粕通常含有5.5%~7%的总灰分。因好氧发酵过程中,要消耗1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豆粕的粗灰分通常会比原料豆粕高一些。

4.4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挥发性盐基氮是考核发酵工艺的重要依据。发酵过程中杂菌生长过多会产生挥发性盐基氮,也有可能人为加入铵盐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合格,可能与部分生产工艺过程中发酵条件失当或菌种不纯有关,也可能是掺入了其他含氮量较高的原料充蛋白。通常挥发性盐基氮≤100mg/100g。

4.5 真蛋白测定

以去皮豆粕为原料生产发酵豆粕的真蛋白一般在44%~47%之间。

4.6 小肽的测定

优质的发酵豆粕其小肽含量(≤1000道尔顿)通常占总蛋白含量的10%以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大豆肽粉标准(QB/ T 2653-2004)进行检测。

4.7 掺杂识别方法

4.7.1掺羽毛粉

通过测定氨基酸,氨基酸的平衡性,可以判定。

4.7.2掺非蛋白氮

通过测定真蛋白、挥发性盐基氮,可以判定。

5 小结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豆粕发酵技术日臻成熟,经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消化率提高5%~10%,有利用蛋白的高效利用,在蛋白质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对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乳猪教槽料中添加发酵豆粕,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以广东省尤为明显。由于发酵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产品稳定性有待于细致考察,乳猪教槽料中添加发酵豆粕时,以质优者为上选。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发酵豆粕 乳猪教槽料 配方 首选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