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也是病原微生物大量孳生的时候,所以在春季养猪要特别注意一些常见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注意温度变化:
春天早晚温差比较大,猪群容易发病,所以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特别是产房,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小猪拉稀。其他阶段的猪会因温差变化大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感染疾病,造成损失。
二、增加营养,提高抗病力
现在有很多专家提出“养重于防”的观点,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要想防病,猪群必须具备健康的机体,而健康机体的根源是要有好的营养物质做保障。加强各阶段的饲养水平可提高机体抗病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注意春天易发的疾病
1、仔猪大肠杆菌病: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以1―3日龄多见。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以2―3周龄多发。仔猪水肿病(红眼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以上三种病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温,母猪产前15―30天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具体用法参见说明书),仔猪抓好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发病仔猪的治疗要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
2、喘气病(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无热症而食欲正常,小猪偶有死亡,病变局限于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上缘,呈“肉变”或“胰变”(虾肉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预防疫苗尚处于试用阶段。发病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土霉素或卡那霉素。
3、口蹄疫: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潜伏期1―2天。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舌、唇、齿龈、腭黏膜和鼻镜上出现水疱和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红肿、敏感,随后出现水疱和糜烂。母猪乳房和乳头也常见水疱和糜烂。如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化脓腐烂,严重的蹄壳脱落,出现跛行乃至卧地不起。严重者死亡。吮乳仔猪的口蹄疫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60%―80%。本病发生后,应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对疫区施行封锁和隔离。将患病和疑似患猪宰杀、烧毁或深埋,对疫区、疫点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平时应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易感猪进行预防接种,可用与当地毒型一致的猪口蹄疫灭活苗或多价苗定期免疫。种猪一年免疫2-3次。
4、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多发于1月龄以上20公斤左右的仔猪,冬春多发,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的关系。仔猪断奶(1月龄)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对仔猪要防寒、防潮湿、分批饲养(密度合适),少吃多餐,喂匀喂饱,不要突然改换饲料,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5、喘气病(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无热症而食欲正常,小猪偶有死亡,病变局限于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上缘,呈“肉变”或“胰变”(虾肉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预防疫苗尚处于试用阶段。发病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土霉素或卡那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