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国外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及基本做法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淘牛网

国外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

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畜牧业基础设施更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经营主体素质提升、管理方式改进等多个方面,以及政府、畜牧企业、农牧民等多个主体层次,受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由于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在畜牧业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模式和道路。

1.1现代草地畜牧业

主要是指以天然草地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资源、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类型。在这种发展模式中,草地是基本的生产资料,饲草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投入要素,草地资源相对丰富是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典型代表主要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实行现代草地畜牧业的国家和地区,大都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素有“草地畜牧业王国”之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70多万km2,其中宜牧(农)草地就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其四周环海,气候温和,是牛、羊等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天然区域。新西兰由南北两岛构成,土地面积26万km2,其中草地面积14万km2,其中改良草场9.4万km2,天然草地4.6万km2,以亚热带气候为主,降雨量为500-2400mm,降雨量受地形地貌影响很大,是牛、羊等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天然区域。澳、新两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使当地畜牧业逐步进入了规范化、低成本、高效益发展的现代化轨道。

1.2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

主要是指以规模化、机械化、设备化为主要特征,精饲料、资本和技术密集投入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畜牧业类型。典型代表主要以美国为主。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紧缺和资金技术实力雄厚是发展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及劳动力资源紧缺共同构成了规模化、机械化和设备化大生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规模化、机械化和设备化大生产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提供了高效的土地产出率,有效提高了稀缺劳动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资金和技术的使用效益。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紧缺是其基本国情,同时,又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畜牧养殖场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美国每个奶牛农场的养殖规模都达到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年出栏2000头以上,养鸡场平均饲养只数已超过1000万只。在养牛方面,从拌料、投料、挤奶、牛舍冲洗等几乎全部机械化、设备化;在养猪方面,从种猪、仔猪、饲料、育肥到销售各个环节,机械化和设备化水平也都很高;养鸡方面机械化和设备化程度就更高了。目前,美国畜牧业正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3适度规模经营畜牧业

主要是指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环境友好的畜牧产业模式,其典型代表主要有荷兰、德国和法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适合畜牧业发展。大部分国家草地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贫乏;耕地资源也相对丰富,但与美国相比,规模仍然偏小;同时也受到劳动力资源的限制。因此,受其自身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欧洲国家畜牧业没有走类似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发展草地畜牧业为主的道路,也没有走类似美国的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为主的道路,而走了一条适度规模经营、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环境友好的道路。在荷兰,大部分畜牧业农场的饲养规模,奶牛主要以50―100头为主,生猪以700头为主,蛋鸡以3000只为主。为了防止由于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政府逐步规定畜禽粪便送到大田或草地,施人土壤中。对于过剩粪肥,政府制定了粪肥运输补贴计划和脱水加工成颗粒状肥料,有的加入部分元素,成为专用性很强的肥料。

1.4集约化经营畜牧业

主要是指针对土地资源稀缺,以资金和技术集约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发展类型,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的畜牧业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经济和科技水平较高,畜牧业资源相对贫乏,畜牧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比较明显,畜牧业发展主要以家庭农场饲养为主,发展适度规模,进行集约化经营。以日本为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畜牧业也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经营。具体表现是从事畜牧业的农户数逐年减少,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如在北海道,奶牛户由1991年的1.46万户下降到1997年的1.10万户,肉牛户由4630户下降到3920户,养猪户由1590户下降到730户,养羊户由820户下降到310户。而每户的饲养规模却相应扩大,奶牛由59.6头增加到80.8头,肉牛由72.1头增加到105.2头,猪由395.8头增加到745头,肉用绵羊由17头增加到27头。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集约度不断提高。

国外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主要做法

2.1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

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是国外现代化畜牧业建设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做法。国外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注重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工厂化,以此来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以美国为例,在政府的极力推进下,美国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府对畜产品直接价格补贴率较低,一般为2%-6%,而间接价格补贴则较高,一般为4%―30%。后者可通过向消费者征税(如2000年7月1日实施的CST,即消费税),建立产业基金来补贴出口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澳大利亚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欧盟国家也对畜牧业采取了直接补贴政策,对畜牧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奶牛、肉牛上。丹麦对每头奶牛或小母牛补贴200欧元,对肉牛补贴在150―300欧元之间,肉牛屠宰补贴50-80欧元,其它动物屠宰补贴为39欧元。这些补贴政策都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

2.2高度重视畜牧科技推广

畜牧业发展的动力有市场的拉动,也有政策的引导,但关键是科技的推动。高度重视畜牧科技的扩散与推广工作是发达国家加强畜牧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和主要经验。他们通过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科研推广体系,向农民提供实用的技术和信息,提高农民畜产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科研机构和推广部门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农业知识产生一扩散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能够迅速传播到每个农户。以荷兰为例,其农业推广组织结构十分完整并且有多方面的互动性,如图1。

2.3充分发挥生产者组织的作用

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发挥生产者组织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些生产者组织在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荷兰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十分发达和完备,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各种各样为农场服务的合作社,主要包括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目的是为了加强生产者的市场力量,减少市场风险,增强产品竞争力;二是“法定产业组织”,可分为“行业协会”和“商品协会”,目的是通过联合各分散的农场主,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行业协会是在一个产业链中以专门环节相连结的横向组织,包括活跃在该部门的所有公司;而商品协会是纵向组织,包括特定生产链中的所有公司,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产品零售商都包括在该链条之中。完整的合作组织体系在维护生产者权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加工销售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本畜牧业协会发展,仅九州地区就有多达50个以上的与畜牧业生产相关的协会,如畜产会,家畜登记协会,家畜改良协会,养猪(牛、鸡等)协会,兽医协会,生乳检查协会,各种奶酪协会,畜产价格安定协会等等。

2.4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

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一些国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都制定有一套各具特色的管理系统。美国通过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对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其通过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和进出口检验检疫等,从而建立起了有效的畜产品安全综合管理机制。欧盟则通过完善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实施严格而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建立食品信息的可追踪系统等,逐步起到了以统一标准为中心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配套管理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这些国家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法制手段来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以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5关注动物福利

关注动物福利是国外诸多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重要特征。所谓动物福利就是使动物在无任何痛苦、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的安适、康乐状态下生活和生长发育,保证动物享有免受饥渴,免受环境不适,免受痛苦、伤害,免受惊吓和恐惧,能够表现绝大多数正常行为的自由。英国早在1822年就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护动物免受虐待,并在上世纪20年代初陆续通过了《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来保护动物的利益。欧盟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80年代也分别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甚至不少经济欠发达国家如印度、泰国、尼泊尔等国也进行了保护动物福利的立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从饲养、运输、屠杀、加工等过程中善待动物。在国际贸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能提供畜禽或水产品的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现代畜牧业 养猪技术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