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大肠杆菌病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2日 来源:养猪学院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临床上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某些血清型为病原菌,如K88、K99等。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特别是引起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大肠杆菌,多能产生毒素,引起仔猪发病。大肠杆菌产生多种毒素,如内毒素、肠毒素、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肠毒素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因素。大肠杆菌产生两种肠毒素,一种是热敏肠毒素,另一种是热稳定肠毒素。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引起仔猪水肿病。
 
  (1)仔猪黄痢病(新生仔猪腹泻)是由溶血性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新生仔猪,是初生仔猪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新母猪所产的仔猪,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最高可达90-100%。发病猪(2)急性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 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 这种病较为普遍,所有养猪场都有发生。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病猪排黄色粘液样腥臭的稀粪,严重的病猪粪便失禁,全身脱水,很快消瘦,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开始1头~2头发生,继而全窝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100%,特别是刚产的第2天就开始拉黄水的仔猪,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死亡率100%。
 
  防治:由于仔猪发病日龄小,病程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过一旦出现腹泻,马上对整窝猪用药物预防治疗,可减少损失。本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最敏感的药物治疗。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
 
  预防:
 
  疫苗免疫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预防仔猪大肠杆菌腹泻的K88-LTB基因工程活菌苗(简称MM活菌苗),有K88、K99、987P、F41的单价或复合抗原多价灭活菌苗,乳白色浑浊液体。初生仔猪经哺乳,在乳汁中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使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保护, 达到预防本病的目的。在怀孕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一次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菌,每次2毫升。
 
  对患病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赐美键、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和葡萄糖盐水等,能有效治疗该病。
 
  肌注痢速清2ml;肌注乳酸诺氟沙星10-20mg/ kg体重。磺胺嘧啶0.2~0.8克、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毫克、活性炭0.5克,混匀分2次喂服,每天2次,至愈。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5~10.0毫克,1天2次,肌注。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每天2~4次。
 
  (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患病仔猪如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重者脱水而死,轻者愈后发育不良,常呈僵猪,给养殖户造成严重影响。大肠杆菌是家畜肠道里的常见菌,广泛存在污染的环境中,当条件适应时,引起此菌大量繁殖,发生此病。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2~3周发病最多,7天以内或30天以上发病的较少。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严冬、早春及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尤其是气候突变时多发。有时不采取治疗措施也可自愈。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以及仔猪受凉等各种不良因素都能诱发本病。一窝仔猪中通常有1-2头先发病,相继蔓延全窝。一年之中,以早春、严冬、盛夏发病较多,尤当气候骤变时,发病显着上升。仔猪白痢仔猪白痢也是哺乳仔猪常见的腹泻病,以排乳白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状稀粪为特征,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
 
  由于初生幼畜胃腺发育尚不完善,胃液内胃酸缺乏,而且能使凝固的蛋白质分解为胨的胃蛋白酶含量也很少,加上有些仔猪缺乏初乳抗体的保护,从而使病原性大肠杆菌得以在肠道内定居、繁殖并分泌毒素,引起仔猪腹泻,严重脱水、酸中毒而死亡。因此,如给仔猪饲喂一定量的稀盐酸,增加其胃内酸度,改变肠道内pH值,可达到预防和治疗该病的目的,同时还可促进仔猪本身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抵抗胃肠道疾病的能力。
 
  【临床症状】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精神尚好,到处跑动,有食欲。病猪主要发生下痢,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粥样,有腥臭味,有时粪中混有气泡。如治疗不及时,下痢可逐渐加剧,仔猪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废绝,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肛门周围、尾及后肢常被稀粪沾污。脱水消瘦,走路不稳,寒战。排出灰白色、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体温变化不大。
 
  【诊断】根据本病多发于10~20日龄的小猪,一窝仔猪中陆续发生或同时发生;排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粥样的粪便;多发于严冬及炎热季节;有较突出的诱因存在;大多发生在母猪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的养猪场内等特征,可做出诊断。
 
  预防: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不要让仔猪受凉感冒。搞好畜舍环境卫生,保持畜舍通风干燥,严格消毒。
 
  防治:基本同仔猪黄痢,母猪产前40天和15 天各注射1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苗(如K88K99.987P)。
 
  治疗:肌注痢速清2ml;肌注乳酸诺氟沙星10-20mg/ kg体重。磺胺脒、次硝酸铋、药用炭各0.01g混和研末喂服仔猪。 体温升高至40℃左右,粪便为白色,大蒜酊 (用大蒜头1个,剥皮捣碎加酒l00ml ),浸泡适当时间后分两次喂服仔猪。粪便呈黄色,脓臭。黄连素0.05g,穿心莲0.5g混和研末喂服仔猪。仔猪粪便中带有白色糊状物,恶臭。用酵母、乳酶生各1片混和研末仔猪内服。
 
  (3)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又称猪肠毒血症, 猪水肿病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
 
  【流行病学】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气候变化等有关。初生时发生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临床症状】多发于断奶前后仔猪,以组织水肿,行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眼睑和头部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及腹部皮下;其经过急,发病率低,致死率高。 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体温不高,仔猪精神沉仰,食欲减返城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耳部、肩甲部、腹部、四肢、肛门、尾巴等皮肤发生大面积淤血或出血斑,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初期个别猪粪便干燥,中后期现腹泻症状。随后表现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叫,突然猛向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的游泳状;呼吸心跳增快。惊厥、肌肉箴颤、站立不起、四肢划动、,等神经症状,眼周罔明显,呼吸困难,该病多发于同窝仔猪中体格健壮、生长快的猪体,病程短的数小时,长至7天以上,发病率为30%左右,但死亡率为90%以上。
 
  预防: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断奶不要太突然,也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饲料喂量逐渐地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饲料;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消毒,1000千克母猪饲料中加入15%的金霉素1千克。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怀孕母猪临产前第7天和第2天,分别肌肉注射猪水肿抗毒注射液10毫升,可确保所产仔猪85.71%得到保护。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K88和K99基因工程苗三分之一头份,可明显降低腹泻及水肿发病率。
 
  断奶后一个月内,每100公斤饮水或饲料中加1公斤~2公斤食醋或柠檬酸,以提高胃内酸度。定期给予金霉素、土霉素、喹乙醇、亚硒酸钠、维生素B粉等药物,对防治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明显效果。
 
  对发病仔猪在饲料中加入盐类泻剂连用2天,然后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对此病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病初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及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药物治疗效果初期一般,后期无效。
 
  (1)口服硫酸镁15-25克,每日一次。(2)卡那霉素2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25%葡萄糖3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注。(3)肌注维生素C4毫升,2次/日(4)亚硒酸钠维生素E2毫升,1次/日。   (6)地塞米松5毫克,2次/日。
 
  严重病例,静注10%氯化钙5ml,50%葡萄糖100ml,25%甘露醇30ml,维生素C注射液4ml,一次/日,连用2次。
 
  猪水肿病用药目的是:磺胺类药或氟苯尼考等控制大肠杆菌生长繁殖;氯化钙强心利尿;高糖、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利尿消肿,扩张血流量,防止肾功能不全;维生素C解毒,改善血液循环;硫酸钠生成水肿病毒素沉淀物,消除毒素致病作用。 呋塞米+亚西酸钠VE分边打,结合鱼腥草+头孢或恩诺沙星治疗。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大肠杆菌病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