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营养学家析说胆固醇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e网

    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有关,胆固醇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但由于缺乏全面介绍,不少人对含胆固醇的食品产生恐惧:远离肥肉,甚至吃鸡蛋时只吃蛋清,把蛋黄扔掉。但也有长寿者说,每月要吃一次猪的下水如心、肝、肚之类。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胆固醇?北京军区总医院李瑞芬教授说:“其实,胆固醇并不是对人体完全有害的东西,概括地说,多了不好,少了不行。关键是如何‘吃’”?

■缺乏胆固醇:儿童痴呆老年人失去记忆

胆固醇是食物中类脂的一种,大部分由人体自身合成,一部分通过饮食吸取。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固醇类物质。

其中,动物性食物如猪牛羊肉、蛋类和动物内脏中含的动物固醇,叫胆固醇;植物性食物如面、豆中所含的植物固醇,叫谷固醇或豆固醇;菌类如木耳、蘑菇、海藻内的固醇,叫麦角固醇。

胆固醇是大脑细胞组成的成分之一,是脑细胞的营养物质。缺乏胆固醇,会造成胎儿受损,儿童痴呆,老年人失去记忆力。所以,儿童、孕妇和老年人,胆固醇应适当偏高些。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没有它,无法合成性激素。没有性激素,那就会“男不男,女不女”了。

■胆固醇:有“好”“坏”之分

胆固醇不是单独存在于血管中,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情况: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称高密度脂蛋白,它能把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赶走,起着疏通血管的作用;另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它容易在血管壁上沉淀,造成动脉血管阻塞。一般冠心病病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比较高。

■中老年人:控制饮食中胆固醇摄入

食物中的胆固醇进入人体后,并不会马上变成血液中的胆固醇,还要经过一番消化和吸收。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内的胆固醇约为50克~80克。它有两条去路:一是每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肝脏,遍布全身。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合成的胆固醇有自身调节功能:摄入食物的胆固醇多了,体内合成的数量就会减少;摄入食物中胆固醇少了,就会合成得多些。因此,一个代谢正常的人,摄入胆固醇的多少,影响不会太大,只要学会饮食的搭配与调剂即可。

但中老年人由于内分泌和血脂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导致自身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另外,长期神经过度紧张、高血压、肥胖、遗传、活动量少……也会使这种自身调节机能失调,这时,如果摄入食物中胆固醇多,就会使血脂中胆固醇增加,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就十分必要了。

■食物搭配好:减少胆固醇合成与吸收

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不是千篇一律的。动物的不同器官胆固醇的含量不同,蛋黄比蛋白高,鱼籽比鱼肌肉高,螃蟹黄比螃蟹肉高,乌鱼蛋比乌鱼肉高。

部位不同,胆固醇含量也不一样,像虾籽、虾脑、乌鱼卵、蛋黄的胆固醇较多,而机体活动部分则较少,如牛羊肉的腿棒、蟹钳等,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这样,可以经过选择,避用胆固醇多的食物。

吃食物时要注意荤素搭配。不要单纯吃一种食物,应注意动物性食物,与含膳食纤维高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的蔬菜、水果、豆、五谷杂粮等食物一起吃。这样既有利于胆固醇的排泄,又可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比如,鸡蛋含胆固醇高,不宜在早晨空腹吃,那样容易很快吸收到肠,而应当与含纤维多的蔬菜一起吃。再如,蒜苗炒鸡蛋比清炒鸡蛋好,因为蒜苗纤维多,到了胃中可带动鸡蛋往下走,增加排泄,减少吸收。

专家说道

出场专家:李瑞芬

    国际注册营养师,1944年上海震旦大学家政系食品临床营养专业毕业,1952年供职于北京军区总医院,任营养科主任。60年来,一直致力于应用营养的实践与研究工作。1993年1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国家卫生部卫生监督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庆35周年阅兵部队首席营养顾问等职务。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学家 营养 食物 合成 摄入 含量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