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夏季规模化猪场猪群保健和常发病的控制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e网


 
    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炎热的天气容易造成母猪分娩率降低难产率升高、泌乳性能、产仔数下降,生长育成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相对潮湿、闷热的天气造成寄生虫疾病、细菌性和部分病毒性疾病、霉菌毒素危害严重,因而夏季猪群保健的重点是防暑降温、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猪流感、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一、夏季猪群保健措施

     1.夏季应做好猪群防暑降温工作,加强猪舍的通风对流,结合喷雾降温等措施,促进猪体散热,有条件的猪场配种怀孕舍可安装水帘式降温系统,生长和育成猪舍加装喷雾装置,并在露天运动场铺设遮阳网,天气炎热时在中午时分用凉水冲洗猪体4~6次。
 
      2、饮水不足或水温过高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因而每天必须供给猪群足够的清凉饮水,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或抗应激添加剂,降低热应激的发生。

      3.炎热使猪群采食量下降,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浓度,使猪群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营养需要。并对饲喂时间做相应调整,饲喂时间上午调整为早上7时,下午调整为晚上6点,午餐需投料时可把饲料拌湿,提高适口性。

      4、应加强对猪群的日常观察,对发生中暑的猪只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对发生难产的分娩母猪进行助产和必要的处理。

      5.定期驱虫。夏季和春季一样,是寄生虫危害较大的季节,母猪产前、仔猪断奶转群后以及生长猪阶段,必须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药物进行驱虫。并定期在猪场排污沟投放烧碱、敌百虫等药品,杀灭蚊蝇虫卵和幼虫。

      6.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为霉菌毒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霉菌毒素使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引起流产或胚胎死亡,商品猪饲料报酬降低,抵抗力下降,猪饲料中应提前加入足量的霉菌毒素处理剂,如“霉消安”等,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猪群的健康。

      7.夏季是病原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十分活跃的季节,应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排污沟、储水池、食槽等场所、设施的消毒。猪舍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并保持栏舍地面干燥,可相对减少母猪四肢疾病的发生。

二、几种常发病的控制

1、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皮炎肾病综合征是一种造成养猪生产巨大经济损失的新病,主要危害生长育肥猪以及部份保育仔猪,成年公、母猪很少发生。此病的病原尚不清楚。病变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感染某些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肾脏上所致。圆环病毒、 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性杆菌、链球菌等细菌和病毒以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均可诱发皮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皮炎肾病综合征的患猪最特征性的症状是背部、胸腹部、大腿和四肢广泛性的皮炎,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散在斑点状的丘疹,开始呈红色,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紫红色的病灶,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并逐渐蔓延扩大。病猪精神沉郁、大多数发生高热、行动和采食迟缓、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死亡率常为5~10%甚至更高。耐过猪往往生长发育不良。剖检可见肾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灰白色的坏死灶,淋巴结出血肿胀。

      防制措施:控制该病主要应加强猪舍通风,尽量减少猪群应激。当猪群发病时,药浴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选择对猪圆环病毒和各种细菌效果较好的消毒剂对猪群进行喷雾药浴,可使用腾骏“复合醛”,按1:250稀释,对发病猪只病患喷洒,每天1~2次,连用5~7天。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连用5~7天,同时应做好猪群的驱虫工作,防止猪疥螨使猪患病更加严重。在雨季或湿度高的季节,猪饲料中应加入霉菌毒素处理剂,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猪群的健康。症状较严重的猪,可注射头孢噻呋或长效强力霉素等针剂。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采集病猪病料制作自家组织苗进行控制。

 2、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迅速传播并蔓延全群,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可至40~43℃,病猪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常挤卧一起,肌肉关节痛、不愿活动、尖叫,呼吸急促困难,咳嗽,眼结膜潮红,从患猪的口、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口流白沫),体重明显下降和衰弱,病程较短,若无并发症,多数可于7天后康复。

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则小于1%,如与其它病毒和巴氏杆菌或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时,则病情加重,,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患猪发生肺炎或肠炎而死亡。怀孕母猪感染时,可出现流产,或产木乃伊、死胎,出生的仔猪发育不良,死亡率增高。

      剖检可见鼻、喉、咽、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气管和支气管有大量粘液状混血泡沫;肺病变区与周围正常区域界限分明,切面如鲜肉状;肺膨胀不全,周围组织有气肿,呈苍白色,病变部位通常限于尖叶、心叶和中间叶,呈不规则的对称;淋巴结充血、水肿;脾轻度肿大;心包蓄积含纤维素的液体。

      防制措施: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状态,加强栏舍的卫生消毒工作,流感病毒对碘类消毒剂特别敏感。可用复合碘等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工具和食槽,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可试使用猪流感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2次,2次间隔2~3周。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对病猪要及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菌素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可试用中西药复方制剂进行防治,患猪高热可肌注安乃近或复方安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物,每次5~10毫升,与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同时肌注复方柴胡液或黄芪多糖,每隔4小时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

3、猪球虫: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是引起7~15日龄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10天龄仔猪下痢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主要特征。

仔猪发生球虫病主要是接触猪栏地板、器具上残留的卵囊而感染。病猪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但是不会出现血便,形状可从奶油状、粥样到水样,一般初有黏性,1~2 日后排水样稀粪,腹泻可持续 3~ 8天,病猪常因脱水而消瘦,生长迟缓,同一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一般死亡率较低,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可达20%。如果同时感染大肠杆菌、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等疾病,临床症状则更为严重。剖检可见病死猪的空肠、回肠黏膜上有异物覆盖,小肠粘膜被破坏,肠道炎症明显,肠壁有坏死灶,肠绒毛萎缩并逐渐消失。

      防治措施:控制仔猪球虫病可在母猪产前饲料中添加含有抗球虫成份的驱虫药物,同时在仔猪3~5天龄时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和泰乐菌素的复方制剂溶液或用5%的三嗪酮悬液,对小猪进行灌服预防,有一定效果。当怀疑仔猪发生球虫病时,可应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连用5天。

 4、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呈散发性传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本病急性常发生于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10~30公斤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患猪突然发病,食欲不振,高热稽留,呼吸迫促。眼结膜充血,流鼻涕。流泪。便秘或腹泻带血,尿色黄或发生血尿。胸腹下及四肢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或作圆圈运动,或四肢呈游泳状,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

剖检见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慢性患猪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血液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黑色。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化脓性充血、出血。肺脏肿大,出血。

    防治措施:使用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弱毒疫苗或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注射。药物防治可用阿莫西林,在每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300克(以有效成份计算),患病猪可肌肉注射阿莫西林针剂。
  
 5、猪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原虫病。小猪比大猪更为敏感。猪吃了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此外滋养体也可通过口腔、鼻腔、呼吸道黏膜、皮肤等途径侵入。

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部分患猪还有咳嗽、呕吐和流鼻液的症状。耳、颈背、腹下,股内侧常常出现紫蓝色斑块(皮肤出血,结痂);严重量后肢无力,呈犬坐姿势。尿液的颜色是由黄逐渐加深,直至成为酱油色;多便秘,粪便干硬如球,偶而也有后拉稀的现象,粪呈灰绿色或煤焦油状。病程7-14天,呼吸困难,虚脱卧地不起而死亡。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母猪可引起流产或死胎。

剖检见肺间质水肿呈暗红色,有的出现实变,呈散在灰白色小坏死灶,肝脏肿大、质地较硬,有的表面有黄豆大小、大小不一的灰黄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脏黄褐色,表面同样有灰白色坏死灶;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肝和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大肠、小肠和胃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猪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坚持经常性地消灭老鼠和野猫。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0克磺胺间甲氧嘧啶(以有效成份计算)。患病猪可使用磺胺嘧啶配合其它抗菌解热药或柴胡注射液进行注射,对症及早进行治疗,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针剂,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克,另每头猪肌肉注射10%的维生素C 2~4毫升,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用3~5天。

 6、母猪繁殖障碍

夏季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主要有环境温度过高、疾病和霉菌毒素引起的繁殖障碍,夏天天气炎热,往往造成母猪受胎率降低、泌乳性能、产仔数下降,母猪难产率和死亡率升高,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各省,夏天炎热的天气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母猪受胎率降低,子宫内膜炎、母猪分娩后泌乳障碍综合症发病率上升,母猪泌乳性能下降,另外高温天气使母猪采食量明显减少,导致体能衰退,从而影响下一生产周期的配种能力。

疾病因素除了四季均可降低母猪繁殖性能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等因素外,还有猪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猪衣原体、伪狂犬、猪流感等。夏季温暖潮湿的环境给霉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是霉菌毒素危害猪群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毒素能显著降低母猪繁殖性能,霉菌毒素和传染性疾病均能导致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增加,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制措施: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预防发生热应激,热应激引起母猪繁殖力下降、排卵少,死胎多,并且母猪死亡率升高。猪场可采取加强猪舍的通风对流结合喷雾降温措施,以促进蒸发和散热。做好猪瘟、猪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等疫苗的接种工作,预防病毒性疾病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另外,采用脉冲式给药的方式,每月在母猪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1周,控制猪衣原体等疾病的发生。对排粪较硬的母猪在分娩前5~7天混料投服“乳乐键”、硫酸镁等添加剂,防止因便秘而缺奶;母猪产前和产后必须添加抗菌素,另外应重视母猪产后一针,母猪产后6小时内使用长效强力霉素或土霉素,也可用鱼腥草+青霉素肌肉注射,经人工助产过的母猪应过3天再注射1次,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控制 发病 保健 夏季 发生 饲料 的文章

相关文章